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新闻 >社会新闻

从热衷到淡漠:为何发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少?

2024

/ 05/15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蔡溦

手机查看

  你是否留意过,距离上一次你在朋友圈分享动态已过去了多久?据最近的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虽然微信的用户已高达12亿,但每天却只有3亿人发布朋友圈。28%的人每周发朋友圈的次数是1次及以下,44%的人每周发2-5次,也有8%的人从不发朋友圈。那么,为何发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少了呢?

  朋友圈没有“真朋友”?

  针对朋友圈的“沉默革命”,有媒体发起了问卷调查,有60%的人怕隐私泄露,54%的人认为朋友圈的好友并非都是真朋友。的确,生活中我们避免不了被随意添加微信,工作中微信也逐渐替代QQ,成为主流的通讯工具。随着社交方式的转变,我们的朋友圈变得不再单纯。甚至还有网友调侃道:每天发布朋友圈的3亿人中,有2.9亿都是电商……人际关系的复杂化让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隐私安全。在朋友圈中,人们可能更加谨慎地选择发布的内容,限制可见范围。然而,这一系列的操作下来,就降低了在朋友圈中的分享意愿。

网友吐槽:“朋友圈虽叫朋友圈,但没几个朋友。”

  朋友圈充满“班味儿”

  提起大家发朋友圈的原因,比例最高的是与工作、学校的任务相关,占53%;朋友圈通常被视为个人分享生活点滴、情感和兴趣的平台。当工作内容被引入其中,这种私人与职业的界限就变得模糊,会让人们感觉到无法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认为自己的私人空间被侵犯。所以经常会有人吐槽:“朋友圈刷不动了”,因为刷来刷去都是工作。

  朋友圈被“圈子文化”替代

  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寻找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或价值观的人群。这种“圈子文化”使得年轻人选择舍弃朋友圈,转向那些能够精准匹配自己兴趣和需求的社交平台,以便更容易地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社交文化重回现实生活

  在社交媒体上,不断关注他人的动态、点赞和评论,亦或是陷入“比较文化”中,都成为当代人的负担,人们甚至会担心自己的分享会被误解或引发不必要的纷争,因此选择保持沉默。

  为了减轻这种疲劳感,一些人可能选择减少在朋友圈中展示自己,从虚荣转向自我内心的平衡。以前喜欢分享生活,后来发现生活是自己的,因此人们可能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现实生活中,与亲朋好友面对面交流,而非在虚拟的社交媒体平台上追求表面的认同或关注。

社交文化发生了转变,人们更趋向关注现实生活

  发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少了,其背后是人们对社交方式的重新思考和选择,更是一种对真实社交的渴望和回归。人们不再满足于在朋友圈里展示一个精心修饰过的自己,而是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经营真实的、有深度的关系。愿我们在快节奏的时代里,都能找寻到那份久违的宁静和温暖。

  (海报新闻编辑 蔡溦 撰写)

责编:胡玥姣

审核:辛然

责编:辛然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