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新闻 >社会新闻

国际博物馆日丨海报新闻对话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

2024

/ 05/18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陈嘉伟

手机查看

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侯宁彬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陈嘉伟 西安报道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中国主会场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并在当天推出“秦汉文明”系列特展。

  近两年,文博热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升温,准点预约、深夜抢票、排队等候成为常态,“为一个展奔赴一座城”的旅行者不在少数。

  今年“五一”假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一票难求”;三星堆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126652人,平均每天2万多人;山东旅游收入逾400亿元,“文物主题游”受热捧,“跟着文物游齐鲁”渐成风尚……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和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五一”假期前三天共接待游客近4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在文博热和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这两大背景下,海报新闻采访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侯宁彬,就文博热、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功能、博物馆与城市发展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以下是对话实录:

  海报新闻: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关系和区别?

  侯宁彬:先厘清一个概念,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并不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新馆,他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分馆,这是一个概念问题。因为我们经常会因为“新”和“分”的这样一个词的这个用法不同,大家会有不同的理解,认为陕西历史博物馆要从大雁塔(区域)搬离,然后去一个新的地方去发展,所以我们要先厘清这个概念。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上个世纪90年代建起来的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也有中国第一座大型的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之称。经过30多年的开放发展,我们现在面临的压力很大,也就说我们的展示空间严重不足,这种情况下,博物馆热又成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那如何解决我们展示不平衡或者不充分的问题,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

  位于市内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已经融入这个城市的整体面貌之中,我们是没办法在原址上向外扩展我们的空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陕西省委、省政府就一直在筹划要建一座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分馆,来解决我们展示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

  基于这样一个理念,我们就跟西咸新区的秦汉新城进行商议,能不能把秦汉新城新建的一座博物馆交给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分馆来运营和管理,这才有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海报新闻: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为国际博物馆日做了哪些准备?

  侯宁彬:实际上去年我们就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希望2024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能够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秦汉馆计划是在今年的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国际性活动,扩大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的影响力。我们申请以后,国家文物局很快就研究通过了我们的申请。

  展览展示方面,2023年12月29日,秦汉馆基本陈列“天下同一 秦汉文明主题展”开放以后,社会各界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诸如文字、地图准确性、文物展品精度不够的问题。通过几个月的试运营,目前我们已经对基本陈列“天下同一 秦汉文明主题展”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也补充了一些精品文物,也希望在正式开放后,给大家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

  除了基本陈列,秦汉馆的整个展示体系还包含两个专题陈列——“城与陵”、“技与美”也将在正式开放后与公众见面。“城与陵”是通过都城和陵墓的一些考古发现来呈现秦汉时期的国家文化的面貌;“技与美”是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一些文物上留下的文字、画面、造型等等,通过这样一个视角来呈现当时秦汉社会艺术魅力。

  我们希望通过这三个展览把秦汉文明的主脉呈现给公众,同时也能告诉大家,那时候国家文化的主体是什么,那个时候的人们是怎么看待艺术,通过这三个展把秦汉社会立体的呈现给公众。

  其次,我们秦汉馆五组建筑中,还有一个建筑我们规划了一个临时展览。2024年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十周年,我们希望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将申遗成功以后,丝绸之路沿线的一些文化遗产的变化,通过这个展览来呈现给公众,这个展览也会在5月18号正式对外开放。

  海报新闻: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与研究”。在您看来,有哪些措施和手段可以促进博物馆教育功能、研究功能的实现?

  侯宁彬:事实上“致力于教育与研究”这是博物馆一直在推动的主要工作,教育和研究就是我们博物馆最基本的最核心的工作。

  博物馆是激发人创造力、好奇心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空间,它跟课堂不太一样,课堂上我们是通过老师的教导、通过书本的知识给大家传递一个观念,但是你在博物馆里,你能看到我们古代人通过自身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这样一种灿烂文化,你就会有一种归属感,你也会有一种成就感。那么在观看这些东西的过程中,就可能会激发他的一些好奇心,激发他的一些创造力,在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把看到的这些东西或者体验到的一种精神,融入生活、融入工作、融入学习,所以说博物馆是一个日常教育不可替代的一个空间。

  那么这种教育如何让它更好的去传播,如何让每一个人能体会到这种教育的意义呢?作为我们博物馆人来说,就需要我们练好内功,练好内功的核心就是加强我们对藏品的研究,只有把藏品的内涵价值研究透了,你才能把它的核心的要义才能传递给公众,让公众通过观看展览,通过参与文化体验活动,了解博物馆文化。

  我觉得教育和研究它是相辅相成的,应该说研究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研究的目的。

  海报新闻:您认为博物馆的发展应该如何与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相结合?

  侯宁彬:我始终秉持一种观点,即每个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宏大的博物馆。尽管其展现形式与提供的展品各不相同,但城市中的繁华景象、人流车流等元素,实则也构成了博物馆的一部分。城市这座大博物馆的展品,正是我们的行为举止,它们反映了城市的风貌与发展水平。

  因此,我们常常提及城市中的博物馆,它是城市的文化地标。博物馆的数量与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城市的文化面貌与发展水平。我认为,博物馆应当融入城市的更新进程中,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其文化力量。

  博物馆的力量,在于它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无论是对于国际交流,还是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博物馆都发挥着不可替代且独特的作用。作为博物馆人,我们应将博物馆与社会紧密相连,因为博物馆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共享的空间。我们的所有工作,都旨在服务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海报新闻:文博热的背景下,您觉得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方向还会有哪些新亮点,或者说还会在哪些意想不到的地方出圈呢?

  我们现在一直强调一个概念,博物馆要打破边界,作为博物馆的管理者和运营者,我们需要敞开我们的思路,不仅仅是靠我们博物馆人自己来运营和管理好一个博物馆。

  我们要把我们的资源向社会开放,我们要把我们的课题向社会开放,让社会上对这些资源和课题有兴趣的一些人也参与博物馆的研究。

  只有打开边界以后,我们的思路才能打开。就像陕西历史博物馆,我们现在就在建陕西历史文化体验馆,这是互动性非常强的一个项目。还比如说我们建设了一个虚拟展厅,给公众提供了一个虚拟空间和虚拟文物,游客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自己去创造一个展览。有些观众的这种创造力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我们有时候也会在展览的过程中吸取观众一些好的做法。

  我觉得这就是教学相长的一种行为,也就是博物馆打开边界以后,你的思路会更加的清晰,你的发展的前景会更加的美好。

  我觉得未来的博物馆一定是打开边界的博物馆,要把博物馆融入这个社会当中去,让社会上所有关注文化传播的人都介入我们博物馆的运营和管理。

责编:王乐双

审核:辛然

责编:辛然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