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新闻 >社会新闻

400多岗位“争抢”64名毕业生!养老专业本科生缘何遭“抢聘”?

2024

/ 05/24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手机查看

  全国首批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本科生迎来毕业季,毕业生成了“香饽饽”

  养老专业本科生缘何遭“抢聘”

  5月9日,在山东女子学院举办的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就业双选会上,学生们在了解招聘信息。(□记者 段婷婷 报道)

  临近毕业,山东女子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应届本科生林佳华正在为手中3份工作如何取舍而“烦忧”。作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64名山东女子学院的本科生还未毕业便遭用人单位“抢聘”,目前大多有了保底工作,有人手中甚至握着三五份录用通知。

  在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的背景下,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学生缘何成了“香饽饽”?面对养老行业的特殊性,毕业生顺利就业之后,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400多个岗位“争抢”64名毕业生

  5月9日,山东女子学院举办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就业双选会,学校从长期合作的单位中,筛选了35家知名养老机构、企业。64名应届本科生面前,摆着400多个岗位可供挑选。

  “目前养老行业从业者年龄普遍偏大,我们迫切需要接受过系统培养的年轻人进入行业。”中海锦年康养华北区域运营总监王峰,道出了养老行业用人现状。

  2019年,包括山东女子学院在内的不少高校,申报了养老服务管理本科。2020年,仅山东女子学院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申报获批。当年,该专业首批本科生入校,今年迎来毕业季。

  山东女子学院社会与法学院院长闫小红介绍,目前,64名普通本科应届生中,12人选择考公考编考研,剩余学生中约10人已明确就职意向,其余基本都有了保底选择,还在面试其他工作,有人手中甚至握着三五份录用通知。如今,山东女子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专科加本科在校人数超过了800人,是该专业全国招生规模最大的院校。即便如此,毕业生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我们是看中了养老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闫小红说,山东女子学院首批申报养老服务管理本科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学校提前布局,打造“一老一小”特色专业学科;另一方面,我省非常重视养老人才培养,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奖补政策。

  “此前,该专业专科生升本的比例也很高,由于没有本科,只能转到其他专业。”闫小红说,开设本科后给了专科生更好的成长通道,目前专业升本率达到了60%。

  专科生就业主要面向一线,包括养老护理、营销、销售等岗位;而本科生拿的是管理学学位,定位是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服务人才,因此除了护理、康复等基本技能外,还应具备政策分析、产业经济、活动策划、项目设计等综合管理能力。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学校经过6轮修改,最终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

  “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上手更快、适应能力也更强。”王峰认为,本科生就业后,可能两三年就能成长为项目的小主管。

  如何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

  “我自己都没想到能成功。”应届生林佳华目前已拿到3份工作录用通知,其中之一是某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健康养老专业的教师岗。“当时一起应聘的还有不少硕士、博士,试讲完后,用人单位觉得我讲的内容专业性很强。”林佳华认为,这是自己能够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而这些知识正是四年所学。

  应届生侯新焕在应聘某知名保险公司的营销管培生时,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养老机构实习经历,也成了她的最大优势。

  专业教育与岗位需求匹配,是畅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之路的关键环节之一。“作为新设专业,课程设置从岗位需求入手,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山东女子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陈姝君说。

  “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设置之初,就坚持用现实场景中的各类问题来整合各个学科。”山东女子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吕慎敏认为,这是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也是传统学科未来升级的一个方向。

  记者看到,在山东女子学院的社区治理与健康养老实训中心,实景模拟了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中医养生室、康复训练室等各种场景。

  “这为学生构建了校内实训的场域。”陈姝君说,该专业教师队伍由管理学、社会学、医学护理学等多学科背景专家组成,很多课程都在实景课堂完成,同时还引进了大量行业一线管理人才教授实训课程。

  此外,学校还安排了大量实习、实训,大三有半年实习期、毕业前还有4个月实习期,学校联系对接大型养老机构,设置多样化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切身体验一线工作。老师会每周带领学生去社区开展认知症早衰预防、乐龄游戏、城市乡村养老需求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实战化”的培养,均以就业为导向。

  如此培养4年,成效到底如何?5月9日的双选会后,一场座谈会随即召开,众多养老机构、企业负责人对毕业生素质能力给予了肯定,同时也从用人方的角度提出了不少建议。“比如企业提出,学生对老年产业经济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对养老政策把握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财务管理知识也需要提升。”陈姝君说,目前学校正在梳理各方建议,修订新版人才培养方案。

  事实上,学院一直在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培养计划。“比如最初,我们开设的社会学、管理学、医学护理学基础课程多一些,后来增设了老年心理维护、老年项目设计、老年产业经济等课程。2022年,我们发现企业对学生综合素养要求非常高,又增设了综合疗法等特色选修课程。”陈姝君告诉记者,学校还开设了礼仪、化妆、组织会议等主题的训练营,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招进来,能否留下来

  在5月9日的双选会上,山东健康益寿光年济南颐养中心副总经理宋朝现场发问:“在座的你们,有没有真正准备好,成为一名职业的养老从业者?”

  “招进来”到“留下来”的背后,是行业人才流动性大、流失率高的现状。

  “人才流失率高,这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王峰认为,一方面,养老行业的性质决定了存在工作比较辛苦、时间不固定等问题;另一方面,在社会评价中,仍旧有着“养老就是伺候人”的偏见。

  “不过,这些年有些变化正在发生。”闫小红说,该专业刚开始招收专科生时,转专业的比例最高到了15%,但这几年几乎没人转专业,今年还有其他专业学生主动转到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而根据学校对毕业生的追踪,前些年,毕业生进入养老行业一两年后辞职率较高,但近几年很多人又开始回流到行业内。

  “前些年,整个养老产业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养老企业规模较小,管理也不尽规范。”闫小红说,随着产业的飞速发展,企业规模化、规范化程度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

  与此同时,学校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建设。大量的实践,不仅教会学生就业所需的各项技能,同时也让他们对行业有了更为现实和清醒的认知。

  “干养老行业,要突破生死关、屎尿关、性别关。”应届生王卓说,这些内容在四年的学习中都已涉及,在实习过程中也都经历过,能够坦然接受。

  “这几年,从老师到家长再到学生,对专业和行业的认知都在发生转变。”闫小红说,大家看到了养老行业的变化,也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业内也将2024年称为“银发经济元年”。从养老产业到银发经济,养老行业产业链进一步延长,涉及面也更广泛,年轻人将有更多大展拳脚的机会。

  “学校计划于近期成立健康养老学院,除健康服务与管理、养老服务管理外,增设食品营养与健康、康复治疗等专业,为产业储备更多高层次人才。”闫小红表示,未来人才培养要从深化产教融合、数字化改革及国际化视野三个层面加强。随着越来越多高层次专业人才涌入,立体化的人才体系将成为助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记者 段婷婷)

责编:

审核:王乐双

责编:王乐双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