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新闻 >社会新闻

翻译哲学著作的农民工:书出版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仍一直悬在头顶

2024

/ 05/26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解强民

手机查看

  海报新闻记者 贺辉 首席记者 解强民 报道

  出于某些原因,90后“陈直”并不喜欢自己身份证上的真名。

  三年前,“翻译海德格尔的农民工”受到多家媒体关注,他以陈直的化名进入公众视野。就连近日出版发售的《海德格尔导论》,署名也是陈直。

海德格尔导论

  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是其代表人物。过去几年,陈直把打工之外的大部分时间都给了海德格尔,甚至会在流水线工作12小时后仍坚持学习和翻译。

  十四年前,陈直从大学退学,辗转各地打工维持生活,经济压力始终是悬在他头顶的巨大困难。即便如今译作已经出版,仍看不到多少改变的希望。存在主义与生活,是他思考的两个最主要问题。

  性格内向的陈直有些口吃,但聊到存在主义哲学时,他明显更愿意主动表达,口吃也轻了许多。他认为,哲学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实现“本质性的生活”,才能不负此生。

陈直在校阅自己翻译的《海德格尔导论》

  “我就是农民工”

  严格来说,如今的陈直应该不算农民工,至少暂时不是。

  2021年,他边打工边翻译哲学著作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其中不乏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工人日报等媒体。河北某高职院校关注到后,为他提供了一个校刊编辑的岗位。从此陈直有了独立的办公桌,不用再四处打工维持。

  此前十几年间,他辗转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地打工,物流搬运、印刷工、电子组装、服装工人、日结都干过。“在一个地方最多能干半年左右,因为各方面原因,就很难干下去了。”

陈直曾经打工的一家工厂

  采访期间,陈直经常使用“各方面原因”“某些原因”等解释自己过去的种种经历和选择。具体来说,他的性格是一个重要因素。

  陈直的自我评价是:内向、孤僻、社恐,在现实中不太善于与人打交道,倾向于“独来独往”,社会性生存方面较弱。

  “这给我带来了一些严重的困难,我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不好的遭遇。”陈直告诉海报新闻记者,他的口吃一度非常严重,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招工时多次被拒绝。

  《海德格尔导论》中译本的简介里说,这本书诞生于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的流水线工人陈直之手。“最累的要数印刷厂,有时吃饭都没时间去食堂,要在机器旁边吃。”

  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让陈直精疲力尽,下班后很难再学习和思考哲学问题。这时,他只能看一些小说、历史等相对轻松的文本。曾经一段在物流园的打工经历,工作8小时之外,有时间和精力读一些哲学文本,这让陈直记忆犹新。

  陈直提供的一张照片,是他在厦门打工时的出租房。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里,一张低矮的双人床、一个放满杂物的小折叠桌、一堆大大小小的纸箱。最重要的,是一张放着笔记本电脑和书籍的书桌。那些晦涩枯燥的文字,是他排解压力的浩瀚海洋。

陈直在厦门时的住处

  也是在这张书桌上,2021年陈直完成了《海德格尔导论》翻译初稿,在豆瓣网上发帖请教。

  “农民工”与“哲学”的巨大反差,让这篇帖子把他带进了媒体的视野,“读海德格尔的农民工”成了他身上的标签。陈直说:“媒体这样称呼是准确的,因为我就是农民工。”

  十几年的打工生活,陈直不止一次遭遇歧视。“我看过罗尔斯的《正义论》,我认为,这种歧视是严重错误和不正义的。但这是既成事实,作为个体,每个农民工可能都没办法改变这个既定事实。”这些话,陈直说得磕磕巴巴,内容表述却又相当严谨、得体。

陈直的办公位

  左手生活压力,右手存在主义

  在一般认知中,哲学思考需要相对舒适的生活条件,大家很难想象一个农民工会喜欢哲学,更别说深度学习并翻译哲学著作。这也侧面证明陈直的成就路途艰辛。

  “别人的眼光、家人的压力、经济压力、学习的难度,对我来说都是过程中很难的问题。”陈直刚开始打工时,带了一大旅行箱的书,经常在宿舍翻看,这遭到了工友们的质疑。“研究哲学有啥用?能养活自己吗?”“咱打工人还是先挣钱”……

陈直翻译时常去的社区图书馆

  为了不被别人笑话,陈直有意隐藏自己的阅读和翻译。平时在集体宿舍里,工友们聊吃喝玩乐,陈直就抱着Kindle电子书看哲学文本,翻译工作则大多去附近的图书馆进行。

陈直用来读海德格尔的Kindle

  “我一直处于比较艰难的处境中,经济的压力始终是悬在我头上的巨大困难。坦白说,之前我是特别绝望的状态。”十几年的打工生活,陈直并没赚到多少钱,2020年结婚后又增加了照顾家庭的压力。

  也正因此,2021年的那篇求助帖引发了不少网友对他“忽略家庭责任”的指责、嘲讽甚至攻击。这让内向的陈直陷入恐惧和焦虑,至今仍心有余悸。

  “这些指责和嘲讽很多是基于不了解具体情况做出的,当然有些也是正确的,比如我确实对于家庭不太重视,把很多责任都推给了母亲、妻子。”陈直说,妻子部分认可他的哲学爱好,看不懂他写的东西,但也不干涉。母亲则反对他“搞这些不能赚钱的工作”,但她对自己的儿子非常宽容。

  除了这些外部因素,对陈直来说最难的还是哲学理解上的困难。“由于外语水平等原因,我对哲学及海德格尔没能很好的把握和理解,从而导致翻译中遇到很多障碍。”

  2021年完成的《海德格尔导论》翻译初稿错漏百出,随后的两年多,陈直与出版社编辑进行了几次校对,向一些大学老师、英语学者请教,还和《海德格尔导论》的英文原版作者取得了联系,请教相关问题。

  今年5月,《海德格尔导论》中译本正式出版发售。“由于我水平能力不太够,译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读者多担待。”陈直说。

  海德格尔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国内相关研究书籍非常丰富,但陈直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这些理论学说大都非常晦涩难懂,只有《海德格尔导论》清晰易懂、可读性强,内容也不乏深度。

  “我非常认可存在主义对‘本真生活’与‘非本真生活’的区别。海德格尔哲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实现一种本真的生活。”聊起海德格尔和存在主义,陈直滔滔不绝,思路清晰,口吃也轻了很多。

  在陈直看来,哲学不仅仅是学术的,也是能够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学问。“读哲学是为了实现‘高阶精神生活’,以更加‘本质性’的方式生活,这样才真正不负此生。”

  译作出版后,陈直获得了一笔相当于他几个月工资的译稿费。“我想把它储蓄起来,现在不能有钱就花掉。”目前,陈直和妻子住在学校职工宿舍,妻子在附近打工,孩子则送回江西老家由母亲照顾。

  “妻子也想把孩子带在身边,但我的能力非常有限,赚不到什么钱,近几年是没法买房子的,只能说以后尽力吧。”陈直说,他与学校签的是3年劳动合同,到期后不确定能否续签,现实生活压力重重,他始终处在焦虑之中。

责编:石慧

审核:高娜

责编:高娜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