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2006全国两会 > 热点关注

人大代表张廷皓:割裂传统的现代化是最大的贫瘠

2006-08-31 10:49:37 SRC-131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张廷皓常爱向人讲起一桩半世纪前的往事,当时民主爱国人士张奚若到西安汉武帝茂陵观光,看到一片袤原几掊黄土,回京后毛泽东问他感受,张奚若说:“一无所有,气象万千”。

    而现在,仍是在汉长安城、唐大明宫等四大遗址坐落的西安,张廷皓却不止一次听过当地人说:“四大遗产是‘四大枷锁’,汉城是‘害城’。”

    张廷皓说,张若奚从“一无所有”中看到“气象万千”,是因为他心中有历史文化的丘壑,触目成景。“如果我们现在对着无数大好的文化遗产当前,心里却感到‘一无所有’,这是最可怕的精神上的贫瘠。”

    一方面,文物部门没有以易亲近的方式向民众展现中国文化遗产的魅力,另一方面,当前确实存在着对文化遗产认知不足、对现代化理解有误的问题。

    张廷皓说,有人认为高楼大厦就是现代化,为此不惜割裂中国的历史传统。比如浙江定海,这座鸦片战争中的英雄城市为所谓的现代化建设一夜之间被拆毁。

    “我们现在对三个问题还没有清楚认识。”张廷皓说,“第一,文化遗产的定义、内容和范围;第二,什么是传统,文化遗产所承载的传统是什么;第三,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

    张廷皓说,人类认识事物的手段、能力的变革是现代化的一个表现,现代化的核心标志是对整个人类生活、居住、工作、生态、文化等各种环境综合一体的系统化考虑。具有深厚传统和文化、生态多样性的中国应该通过合理的国土规划来适应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载体的更新。

    文化遗产保护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发展看似对立,张廷皓认为不然,“中国完全可以、也应该在保存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搭乘现代化列车。”类似汉长安城的问题通过规划就能解决,通过测算分析,调整区域人口,使之与当地文化与自然生态的承载力相符合。

    张廷皓希望,在保护文化遗产成为所有人的普遍共识之前,政府能先以强制性的法律予以保护。“文化遗产的存在就是价值,给我们的后人留下更多的余地,他们会发现我们未曾发现的价值。”(记者 沈嘉)

  编辑: 赵永刚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