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2006山东两会 > 最新报道

科学发展的关键一环

2006-08-31 10:49:57 SRC-78
    □本报记者 吴宝书 齐淮东  
——“十一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任重道远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里有项硬指标,让参加审议的代表们频频称好:5年后,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2%。
  “这可能是规划中最难完成的一个指标。”在“两会”采访时,记者见到驻会的省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副处长赵锋,他一手翻着规划纲要草案,一手指着上面列出的各个预期发展指标对记者说,“这个指标,比全国的指标还要高2个百分点。”
  记者注意到,在我省“十一五”期间的各项发展目标中,大部分数字都是增长的,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等,但能耗这个数字是下降的。
  减,有时比增要艰难得多。22%这个目标,是对我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否提高发展质量的一次严峻考验。
  目前,我省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各地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产业也在加快向山东等地区转移,其中不少是高耗能项目。我省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服务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又要降低能耗,这是一个矛盾。
  要实现我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关键是“好”,而节能降耗又是“好”的关键一环,所以,它是一个非完成不可的任务。
  目前,能源供应短缺已成全球性问题。在我国南方的一些省市,煤电紧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甚至到了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程度。我省虽然拉闸限电的现象还不突出,但能源的供应能力也不容乐观。正如韩寓群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瓶颈。
  “之所以提出这样高的发展目标,是因为我省有着节能降耗的产业优势、政策优势。”赵锋说,我省工业中大企业居多,有着节能降耗的强烈愿望,有充足的资金投入保障,有技术支持,有利于节能降耗的开展;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我省的服务业正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这必将进一步降低单位GDP的能耗水平。去年5月,省政府专门下发文件,提出在重点产业、行业和产品推行节能标准,严格准入制度和强制淘汰制度,从政策上为节能降耗提供了制度支持。
  邹平是工业大县,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64.3亿元、利税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3%和63.7%;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县,2005年,邹平全社会用电费用高达50.56亿元,其中工业用电45.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1%和35.1%。在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的同时,这个县认识到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注重经济结构调整,通过自主创新和延长产业链来实现经济发展质的飞跃。今年,他们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开展生态县建设、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放在了全县工作的突出位置。邹平县委书记魏克田代表对“22%”这个节能降耗指标充满信心,认为经过努力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政协委员牟志美指出,要实现22%的既定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耗能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这是降低能耗的治本之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省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从企业、产业到全社会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2004年,我省万元GDP能耗为1.03吨标准煤,比上年降低约0.03吨,首次扭转了连续多年上升的趋势,有人将此比喻为山东经济切实走向科学发展的“拐点”。我省重点用能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也由2002年的1.68吨标准煤下降为2005年的1.24吨标准煤。
  节能降耗,不只是政府和企业的事,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共识。省人大代表、赤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春说,现在全社会对节能降耗的呼声越来越高,小排量汽车走俏、宾馆酒店兴起的“26℃”行动、变频空调热卖等,说明从政府、企业到普通百姓都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另外,建筑节能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我省还为此制定了专门的节能标准和实施措施。
  五年节能降耗规划,最难的是头两年。今年我省提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要比去年降低4.5%,这一步实现了,就为实现“22%”的目标开了一个好头。作为经济和人口大省,山东的这个指标完成了,对全国的节能降耗也是一个不小的贡献。
  编辑: 余梁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