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连载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新闻专题>情系灾区 春暖北川>春暖北川
站内搜索:
北川旅游重镇的跨年重建
2009-01-13 17:59:00 作者: 来源:郑州晚报
北川旅游重镇的跨年重建
在北川县禹里乡,居民正在完善自己简易的木板房

  在被唐家山堰塞湖吞没后,北川县禹里乡禹里社区的居民,房屋内的生活用品都被冲跑、泡烂,这些城镇居民原本就没有土地,于是,多数人变得一贫如洗。道路难通,堰塞湖水位难测,让禹里社区的重建难上加难。这些区别于灾区其他地方的特别之处,使禹里社区几乎成为整个灾区逾越寒冬最受考验之地。在政府重建规划尚未正式公布之前,当地人用坚强和不屈跨越沉痛往事,迎接新的一年。禹里乡乡长黄杰说,未来禹里的定位刚刚出台,就是要建成北川的政治、经济、文化副中心和大禹、羌族、红色文化旅游重镇。

  晚报记者 牛亚皓 /文 周甬/图

  新年来了

  灾区居民忙着重建,有的村已建成很多永久性住房

  2009新年来临前几个小时,郑州晚报记者打开电视,上面跃出一个个载歌载舞的画面,手机收到数条祝福短信,大家都在相互祝贺新年快乐。

  那段时间,阿坝州茂县冷清寂寥的中心大街上,一个背着竹篓的人,弓着身,在-7℃的冷雨中,将竹篓里新买的年货高高顶起。在汶川县城一间废弃的茶楼下,钉在墙壁木板上的塑料块“HAPPY”的“H”歪倒出墙,在寒风里哗啦哗啦作响,茶楼老板将它扶正,重新钉好。

  那段时间,汶川银杏乡的山上亮起点点灯光,引来一片欢呼,经过多日抢修,赶在新年来临之际,他们的电终于通上了。在映秀镇的板房区,负责抢修电路的工人们围着炭火盆,几盅热辣辣的白酒和着辛酸与冷暖碰在一起。

  再往前推移几个小时,在汶川映秀镇老街村,村民尚新文的新房刚刚封顶。像那些失去至亲的灾区人们一样,他捂着伤痛,期待新生,他的新居已经建了20天。他和邻居两家联建4间砖瓦房,共160平方米,花费10多万元。之所以选择联建,一是牢固,二是节省费用。“现在用的全是粗钢筋,房子比原来坚固很多倍。”尚新文说。

  “映秀镇除了秀坪社区、中滩堡村、渔子溪村,其他村永久性住房都在重建,有的村已经建成。”映秀镇党委副书记孔红永告诉郑州晚报记者,2008年12月30日映秀城镇总体规划原则性通过,有些地方再做些修改后,今年春节一过就可大建。

  都江堰市聚源镇平桥村村民吕国松也向亲戚借了几万元钱,2009年1月2日,他的砖瓦房建了两个多月,即将完工。“今年春节一定能住上。”吕国松望着自己的新房,眼中的欢欣犹如正落在村中老树上的这场新雨。

  “等我们的新房也建好了,欢迎你再来美丽的禹里。”这是禹里社区老人宋宏跨年之时给郑州晚报记者回复的短信。

  回想伤痛

  北川最大的乡镇禹里,被堰塞湖的滔天巨浪淘空了

  宋宏的家在禹里乡禹里社区原来最“繁华”之处。

  他曾经在乡上开有一家照相馆,后院花园里栽种了一些名贵花树,紧邻水流淙淙的涧江河和飞鸟旋舞的魁星山,他自豪地说,“我的院子是整个禹里社区最美丽的花园”。

  而如今这个花园已成一座废墟中的残骸。

  整个禹里社区就像长在由青片河与白草河交汇处的一棵大树,曾经枝繁叶茂,地震后轰然倒下,枝叶尽毁,仅剩下一条主干道以及两旁裂纹纵横的房屋。

  禹里是大禹的故乡,为北川最大的乡镇,俗称治城,在1953之前一直是北川的老县城。禹里社区在四面大山的怀抱中坐拥魁星山,背倚涧江河,看山清水秀,赏鸟语花香,一向是当地人对古人选址啧啧赞叹的宝地和福地。在高山上大禹塑像的俯视下,这里的街道和集市一派繁盛,就连旋坪等乡镇的人也来赶集。

  当时还在大禹面前烧香的老人们怎能想到,会有这么一场大灾难降临在自己美好的家园。地震之后,禹里社区又于2008年6月10日遭到唐家山堰塞湖滔天巨浪的灭顶之灾。

  “那场大水淘空和泡烂了整个禹里。”宋宏说,2008年8月底大水退却后,不顾劝阻从山上跑下来的居民发现,有的房屋已被大水连根拔起冲走,倒塌或未倒的房屋里只留下厚厚的、臭臭的淤泥以及淤泥里被泡烂的生活用具。

  时隔半年有余,2008年12月30日下午,当宋宏站在涧江的危桥上,看着水中玻璃碎光的半截房屋、水面上漂浮的输液瓶、枯死的树梢上挂着的拖把、高压线上夹着的椽子,禁不住老泪纵横。

    未来规划

  要将禹里建成北川的政治、经济、文化副中心

  由于道路不通,此前禹里社区亦被称作“孤岛”。

  “原来的302省道被水淹没了。到禹里的擂鼓路很险峻,大车根本就没法通行。”禹里社区主任王庆华说,由于到禹里交通不便,很多物资包括活动板房都运不进来。之前为运学校和卫生院的活动板房,都曾经付出血的代价。

  除了学校和卫生院之外,禹里居民没有住上一间活动板房。且由于唐家山堰塞湖水位不确定,禹里社区的重建规划迟迟难以公布。居民担心大水会涨,即使筹来建房的钱,也很难下决心自建永久性砖瓦房。

  社区党支部书记谢守军说,许多居民三四代人挤住在老房子里,缺衣少被,今年过冬不易。“我们现在第一阶段主要照顾50岁以上的老人,给他们发棉被、棉衣和其他过冬物资。但50岁以下的居民,眼前还没法考虑,只能等到下一个阶段了。”

  主干道的老房子经过蒙彩条布、盖油毛毡、水泥糊破洞等简单的加固修复,已经开张3个月。“这条主干道还将永远保留下去。”禹里乡乡长黄杰说,由于这些老房子有的没有倒塌,有的毁坏不是太严重,经过专家鉴定,加固修复后还可以使用,且大部分房屋有民俗风情,将来可作为一份完整的记忆。“未来禹里的定位刚刚出台,就是要建成北川的政治、经济、文化副中心和大禹、羌族、红色文化旅游重镇。”

  眼下,更多居民住在过渡房里。为了防风和保暖,他们钉上了层层旧木板。在一间过渡房内,一名妇女抱着一岁的孙子坐在炭火盆前烤火,上面吊着的铁水壶被烟火烤熏得通身乌黑。几块大木板的中央挖有一个方方正正的小窗,流泻进来的阳光裹着尘埃,投下一个长长的明亮的光束。

  这间过渡房紧挨着禹里烈士陵园内的碑林馆。74岁的陈云珍住在馆内。当陈云珍用力将沉重的大木门推开时,2008年年末的阳光像泄洪一般涌进昏暗的碑林馆,一排排石碑静穆无声,而上面刻下的字迹却凸显出一代人的顽强奋进。“北川是贫苦大众的北川”,这热切激昂的标语为红军1935年在北川期间刻下的。

  “这是北川人民追求光明的历史见证,将永远激励北川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去开创光明的未来!”2002年书写的碑林简介里这样说道。

  现在,也将是历史的见证。与禹里小学一墙(铁网)之隔的新芽幼儿园,两根木棍、两根铁丝、一个纸牌组成的大门内,100多名儿童在滴着霜水的5个帐篷里蹿进蹿出,嬉笑着,像花朵一般开放着。

  “孩子们的笑脸,是我们重建幼儿园的最大动力。”园长陈兰抱着一个孩子说,“我们不等不靠,自己推出一个新址,从老幼儿园的淤泥里将少部分凳子、滑梯和木马捞了出来,这学期的书也是乡亲们在擂禹路的山路上连滚带爬用了8个小时背过来的。”

  他们的方式

  禹里的居民从村中老家砍来木头,建起纯木房

  宋宏在禹里社区原有三间房,两间倒塌,最左边的一间严重受损。可就在遍地碎砖烂瓦的断墙之内,竟还住着一户人家。推开里屋的小门,透过门口挂着的衣服间隙,可以看见一张双人床和崭新的被褥。外屋里放着电视机、饭桌、锅碗瓢盆,还摆着一堆猪饲料,房顶用彩条布罩着。

  宋宏说,这家人原来租了他的这间房子,地震后乡下村中自家房屋也倒塌了,他们在这里卖猪饲料,为了挣钱,一直坚持住在里面,当然是免费的。“你说他们有多坚强就有多坚强,现在的这间房子是他们在废墟里徒手挖出来的。”

  从宋宏“后花园”里出来,记者抬头见高高的碎石上站着一个身穿红色棉裤、头戴黄色线帽、双颊冻得如同胡萝卜的孩子。搭完湿漉漉的床单,他母亲赶紧跨过来抱住他,往回走,钻入一间简易房里。

  这座简易房也立在废墟之上,下面是断墙的拼合而成,上面是长短不齐的旧木板,木板上盖着一层塑料布。像这样的房屋,在禹里并不少见。

  在主干道旁的空地上,一座房屋的结构已经搭起,前后7根长木,中间1根,上用铁丝拴着5根。房顶已经造好,盖的是彩条布。墙壁刚刚垒成半面。垒砖的中年人将地上的凸凹不平、长短不一的旧砖往上垒。边垒边说:“再难,也要盖房。”

  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建设新的家园。20位禹里小学的退休教师从村中老家砍来木头,开始建起纯木头房。2008年12月30日中午,63岁的黄正森骑在一块木板上启动电锯做门。他家的房子已经入住,两大间,一间从中间隔开当卧室和客厅,另一间则成了厨房。客厅里铺上了地板砖,厨房里垒着锅台,木板上挂着的一串串腊肠是为过年准备的。“好多年不烧锅了,现在一下变成了农民。”黄正森的老伴儿笑着说,得慢慢适应这种心理落差。

  黄老师建起这座木头房共花费3000元,耗时1个月零4天。曾经的教书匠自学成了木匠,黄老师锯起木头来自得其乐,听到记者夸赞他的推拉门和推拉窗做得精细,他得意地哼起歌儿来。

编辑: 余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