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系: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专题 > 春节我们在北川 > 心灵重建

最后的回望

2009-01-22 14:59:12 作者: 来源:解放军报 【浏览字号:

    沿着那条蜿蜒的公路盘山而下,在一个山腰的平台上,下车、顿足、回首,郁郁葱葱的山谷间,那片废墟依然宁静。5个月前,这里曾是一个祥和安乐的美丽家园;5个月里,这里是我们孤独守候的战场;而5个月后的今天,这里成了我们的告别之所。  

 

    陆战靴踩踏着的湿泥发出噗嗤噗嗤的声音,远处山体的碎片、大地的伤痕依然令人心惊,而山麓间的空气早已重归清新与自然。我和士兵们表情凝重地向这片土地作最后的敬礼。不远处,一名年轻的士兵轻轻地呜咽。我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他两眼通红,悲伤地望着我。我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回看着他,以示安慰。从夏天到秋天再到冬天,他们在这里经历了太多太多,每一个士兵都有理由在告别这片土地时流露出依恋和不舍。

  最后一眼回望北川,那片被塌方山体所掩埋的街区已经完全融入了大地,改了道的湔江流水潺潺,遇难者灵魂悄然安息,幸存者和更多的援建者正在不远处重建新的北川县城,而我的思绪也在这一刻激荡开来。

  (一)

  大地震前,我面对的这片土地究竟是什么样子?遥望着沉寂的废墟,我只有努力靠想象去描述过去的北川了。

  四面的青山簇拥着一座美丽的小城,一条碧绿的湔江穿城而过,山清水秀,蝴蝶翩飞,宛如天堂。羌族人民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创造出了无比璀璨的辉煌:羌笛青柳、风情碉楼都是北川美丽和民族文化的见证。这里还是大禹的故乡,那位中华民族中第一位改造自然的历史人物融入到北川的血脉之中,使这座城市千百年来充满着无限生机和活力。

  如果没有地震,这里将永远美丽下去。年老的人们依旧会坐在河边悠闲地喝茶聊天,年轻的情侣们会在公园亲昵漫步,小商小贩们穿梭在街道里吆喝买卖,孩子们则坐在教室学习读书……

  然而,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一历史定格的瞬间,让这一切彻底改变。

  携带着如1000颗原子弹爆炸时所产生的巨大破坏力,沿着龙门山脉传播的地震在这里达到了波峰,四面环山的地理条件成了北川无可挽回的深恸,美丽的山间小城顷刻间遭到了灭顶之灾。

  我所在部队的官兵们在接到命令后第一时间赶赴北川,在艰难跨越了无数被毁坏的道路之后,眼前的北川让他们震惊:四周的山体出现几万立方米的大滑坡,滚滚的巨石压垮了山脚下鳞次栉比的住宅;县城内几乎所有道路或拱起、迸裂,或被扭成“麻花”;老城百分之八十、新城百分之六十的建筑在大地剧烈的晃动和拉扯下完全倒塌,无数生灵在瞬间惨遭涂炭。

  断壁残垣之下流出的血还没有干涸,空气中到处还弥漫着呛人的粉尘,废墟下幸存者的呻吟和呼喊令人撕心裂肺,死亡和毁灭的气息无处不在。

  逃出来和冲进去的人们用这样的字眼记录着北川之殇:北川已被夷为平地。

  第 1 2 3 4页

   (二)

  生命在灾难面前是如此的脆弱,因为轻易地就可以被剥夺,一如北川。

  生命在灾难面前又是如此的坚强,因为无论在多么危难的条件下,顽强的生命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又如北川。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一位柔弱母亲用自己的肩膀顶起了数吨重的废墟,在她的双臂下,一个婴儿在呵护下安然地酣睡。生命的最后一刻,母亲在手机上留下:“亲爱的宝宝,如果你能活下来,请记住我爱你。”

  我们也永远无法忘记,那位11岁的小女孩李月,怀揣着对舞蹈炙热的梦,倔强地在废墟下坚持。就是在官兵们扒开瓦砾,医生们准备截断她已经坏死的右腿时,小女孩仍坚定地告诉救她的人:“叔叔,我要跳芭蕾舞。”

  我们还永远无法忘记,北川中学幸存的老师和学生们,忍受着失去同事、老师和同学的巨大痛苦,眼噙着热泪,手捧着课本,从帐篷学校里传出朗朗读书声。

  我们更永远无法忘记,那位在失去数位亲人仍坚守自己岗位的党委书记,那位还没埋葬好自己妻子却在救灾一线救死扶伤的医生,那只紧攥钢笔的孩子的右手……

  “灾难注定会改变很多,它让我们更珍惜生命,更有责任,更坚强,更懂得互助,它让活下来的人们更努力地去建设家园。”这是北川中学幸存学生的集体感言。

  当灾难降临的那一瞬间,生命的最强音同时奏响。发生在北川各个角落里的感人故事向人们昭示:北川人民是震不倒震不垮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第 1 2 3 4页

   (三)

  强烈的信念振奋着生者,也振奋着军心。当噩耗传出时,北川就是军人前进的目标。我所在的部队,17000余名官兵当天晚上就星夜兼程驰援北川。

  于是,在灾区的每一处废墟上,必定有一片迷彩绿,秉承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在奋力地寻觅,不懈地寻找;在每一个“孤岛”中,必定有一片迷彩绿,不停地前进,为身陷绝境的人们带去生的希望;在每一处临时板房或永久性住房的建设现场,必定有一片迷彩绿,为了让群众不再忍受风寒,不知疲惫地劳碌。

  那就是象征着生命的绿色,人民群众信任的绿色,也是我们的颜色。

  而此时,和我一同站在这里最后向北川告别的是两支英雄部队:一支是集团军最先抵达北川,救出无数群众的某工兵部队;一支是对北川县城进行9次大洗消,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的某防化部队。他们没有辜负自己的使命,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嘱托。

  在我的心中,北川的那片废墟就是耸立在天地间的一块碑,永远铭刻着中国人民的坚强和人民军队的忠诚。

  面朝北川,我和士兵们一起行了最后一次军礼。北川,再见了。远处,无数的北川群众在路边等待,表情悲恸,他们也想最后看我们一眼。

  鱼水情,在生死考验面前,越发真诚,更显珍贵。记不清多少次,士兵们宁愿自己忍饥挨饿,也要把自己的口粮让给灾民;记不清多少次,士兵们虽已精疲力竭,却还要带领灾民往安全地方撤退;记不清多少次,当危险袭来时,士兵们把人民群众护在自己的身后……

  当那位面容消瘦的士官于明华,钻进随时可能塌陷的废墟中,一寸一寸把手伸向幸存者时;当那位大网膜穿孔已经三天三夜的“90后”战士严情勇,稳稳地把背负的老奶奶轻轻放下时;当那位腼腆内向的排长牛玉新,在一瞬间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迅捷地把中年人拉离危墙时,这一切,就是军人视人民群众生命高于一切的最好诠释。

  我们也注定无法忘记,那一群群翻山越岭几十里,就是为了看一眼他们心中亲人的群众,那一位位背着孩子在营区到处帮官兵们洗衣服的大嫂,那一位位端着热水壶守候在部队经过道路上的老奶奶,那一位位把家中唯一剩下的牲口赶到营区非要宰杀让战士们吃新鲜肉的汉子……

  我所在部队援建的北川县擂鼓镇中心小学的一个小学生,用稚嫩的笔迹写给我一个字条:“解放军叔叔我们爱你们。”这封信被我压在笔记本里,成为我弥足珍贵的记忆,这种记忆令人振奋、沁人心扉。

  第 1 2 3 4页

   (四)

  而今,我们就要告别北川了。经历夏天到秋天再到冬天,现在的北川也已不是地震发生时的北川了。

  远方的安昌镇,隆隆的机械正发出震耳的轰鸣,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建力量正在和北川人民一起全力进行重建工作。不久后,这里将有一座北川新城拔地而起。

  在更远更广阔的地方,一座座村庄也在废墟里恢复了生机。经历了地动山摇的人们,顽强地站起身来,胼手胝足地在重建自己的家园。

  尽管重建的路还很长,尽管心灵上的创痛难以轻易愈合,但是在北川的每一处地方,我都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和尊严,国人的坚忍和信念。

  面前的这片废墟,注定将沉淀于历史当中,而新的生活必将继续。

  今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那位从废墟下救出来的北川小姑娘李月,在激昂的《波莱罗舞曲》中,坐在轮椅上,右脚穿着红舞鞋,双臂缓缓张开,在夜空中,在全球的注目下曼妙而舞。那一瞬间,连我这个在部队工作了几十年、见惯了风风雨雨的老兵也禁不住热泪盈眶。

  北川,已然重生。不久后,她必将又像以前那样,山清水秀,蝴蝶翩飞。

  最后的军礼,既是告别,更是祝福。

  (作者系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副军长)

编辑:余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山东门户网站

站内搜索: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