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调研报告

2010-11-25 16:27: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本团队从7月9日起,开始了为期二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热点问题山东省“蚁族”生存状况进行调研。团队成员秉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念,以“反映现实、透视热点、服务社会”为己任,结合实践主题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本团队一行五人主要选取济南和青岛两地,分别对山东省“蚁族”的客观生活状况和主观幸福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以期全面反映其生存状况。
    青岛调研活动为期三天,共走访两个小区、一家企业,回收有效问卷81份,个人访谈3次;济南调研活动为期七天,共走访四个小区,回收有效问卷197份,个人访谈3次;北京调研活动为期一天,走访很有代表性的小区一个,个人访谈2次。
本团队在实地调研圆满结束后,进入数据分析整理与报告撰写阶段,根据前期资料收集所确定的调研内容,我们对山东省“蚁族”的住房、收入、就业、休闲娱乐、社会支持、网络影响、主观幸福感等几方面进行描述与深度剖析,切实反映其生存状况。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报告,引起各方对山东省“蚁族”的重视,真正对其生活状况的改善做出贡献,最大化此次调研的意义。

    7月9日,调研山东“鲁蚁”生存状况调研团队开始了为期二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热点问题山东省“蚁族”生存状况进行调研。团队成员秉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念,以“反映现实、透视热点、服务社会”为己任,结合实践主题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
9日至11日,团队成员进行了前期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等地已进行的调研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思考,形成了此次调研的初步框架。12日至13日,团队所有成员进行了研讨,确定了问卷与访谈提纲,并做出了详细的调研策划书,提交指导老师。14日,团队成员进行了问卷的试调研,根据被调研者反馈,结合指导老师的建议,修改完善了整个问卷。根据日程安排,团队预计15日前往青岛进行为期3日的调研,在此之前,团队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外出必需药品,并提前联系好了调查地点与住宿地点,做了充分的准备。此外,指导老师还为团队成员做了访谈培训,提升了队员的沟通能力和访谈技巧。
    “鲁蚁”生存状况调研团队由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哲学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组成,并由专业从事社会调查研究和有丰富社会调查经验的邢占军老师和程胜利老师指导。本次调研主要选取济南市和青岛市作为调查地点,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等方法收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为以后更大规模的调研活动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实践团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更多的人了解、关注“蚁族”问题,引起相关部门对这一承受较大生活压力的群体的关注,并在调研基础上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改善山东省毕业大学生生存状况提出参考建议。

7月16日,调研山东“鲁蚁”生存状况调研团队一行5人来到青岛理工大学附近的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蚁族”聚居区进行调查。团队成员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和实地走访等形式对该地区的“蚁族”生活状况进行了全面考察。
    下午3点半,调查队成员来到批发市场。通过实地走访,确定了“蚁族”聚居于批发市场路西一处楼房和路南一片小旅馆集中区内。楼房是用木板隔开的,二层的楼房被分成大小不一的隔间,每个隔间住着两到四人不等的大学毕业生。最小的房间不到十平米,分上下铺,不包括电费网费,每月最低租金220元。整套楼里住了一百二三十个毕业学生,看上去比较拥挤。小旅馆集中区有十五六家旅馆,都是三四层的小楼房,条件跟楼里的隔板房差不多,分为价格不同的几等,住宿比较便宜。小旅馆周边有许多卖小吃的,“蚁族”们大部分都是在这里吃饭。整个地区比较拥挤,卫生条件有些差,类似城区里的小型“城中村”。
    下午6点,我们走进了“蚁族”的小屋里,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工作情况和目前的想法。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毕业一两年的学生。工作比较忙,没有多少休闲娱乐时间。因为居住地较为拥挤且租金相对也不便宜,许多人对目前的生活状况不是很满意。当问及去留状况时,多数人表示看看再说。从总体调研情况来看,批发市场的“蚁族”们有一定的生活压力,不过他们中的大多数态度还是积极向上的。无论将来是否留在这个城市,他们都能乐观的面对生活。
    我们团队所调研的目标群体是我们的同龄人,对与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状态我们都很期望能够了解,面对他们的居住环境我们有太多的感触。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研,可以呈现山东省“蚁族”真实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引起相关部门对这一承受较大生活压力的群体的关注。
7月17日,调研山东“鲁蚁”生存状况调研团队来到了青岛市崂山区一个居民小区,进行入户调查。
这个小区建设得非常好,各种物业设施应有尽有,我们在走进去的时候,很多老人带着小孩都坐在院子里乘凉,这里和廉思描述的蚁族聚居区有很大不同。由于这里是同学介绍有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租住的地方,我们还是决定进去一探究竟。想要入户调查很难,很多住户直接看到时陌生人就不开门,或是直接拒绝我们的调查。最后,终于碰到了一家住户,愿意配合我们的调查。屋子里只有两个房间有人,一间住了一对情侣,另一件住了两位男生,拍摄的照片中就是两个房间的照片。在和租住者的聊天中,我们得知这里一整套房子的租金很贵,但很多人均摊后还是可以负担的,他们都表示,在这里住只是暂时的,对未来他们很有信心。
    结束今天的调研后,我们对“蚁族”的认识又扩大了。在“蚁族”这个大群体中,也是有分层的,并不是所有的蚁族都租住在脏差乱的地方,同样的工资,有的人愿意将大部分钱花在住房上,但有的人只愿意花很少的一部分钱,这包含个人的价值观在里面,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7月18日,调研山东“鲁蚁”生存状况调研团队成员来到了崂山区一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的一位员工进行访谈。
这家企业是为员工提供住宿的,住处在离公司大约二十分钟的公交车程的一个小区中,这个小区是好几家公司为员工提供集体宿舍的地方,据说小区环境还不错。程女士表示,虽然公司的工资并不高,但是提供住宿,而且还有双休、“五险一金”,待遇还是不错的,她很满足于目前的状态。在提到“蚁族”一词时,程女士表现得很排斥,她匆忙表示自己不是“蚁族”,现在的生活状态要远远好于“蚁族”。在聊天中,我们还得知,青岛市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大学生公寓,很多大学生在招聘会的现场就可以得到大学生公寓的租住信息。
    结束了今天的访谈,我们在青岛的调研随之结束了,明天一早,我们将会返回济南,开始在济南的调研。青岛之行,我们收获颇丰,为我们在济南的调研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大家都信心十足,相信我们在济南的调研将会很顺利。
   7月20日,调研山东“鲁蚁”生存状况调研团队一行五人经同学介绍,来到了位于济南市市中区济南大学西校区附近的后龙村小区,开始了在济南的首次调研。
    后龙村小区是个典型的城中村,里边的道路已经不是外边济微路这样的水泥大道,而是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估计一场大雨就很难行走。路旁的地摊很多,蔬菜、瓜果、熟食等很齐全;村里的房屋很多,多是四层和五层的楼房,临街的楼房一楼多为店铺,理发店、小型超市、网吧等一应俱全,而二层和二层以上就是出租房了。道路两端有一些地方正在施工,垃圾堆放在路边的一个角落里。由于我们是傍晚来到这里的,这里的住户都刚下班,路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于是,我们兵分三路开始发放问卷,有两组入户发放问卷,一组向路人发放问卷。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8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总体来说,与济南“蚁族”的第一次接触,我们还很难了解太多的东西,虽说年轻人之间的交往很快,但他们也还是会有所保留。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还会继续找寻并试图了解他们——这群在城市中奋斗的年轻人。
  7月21日,调研山东“鲁蚁”生存状况调研团队前往黄台魏家庄进行实地调研。该地区位于济南市东北角城乡结合部,是济南市主要的“蚁族”聚居地之一。

  调研活动中,实践队员耐心与房屋出租者、租房大学毕业生进行沟通交流,得到其理解和配合,并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式搜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和重要信息。在这里,低收入大学毕业生一般结伴长期租住一个十到二十平米的房间,房间光线昏暗,冬冷夏热,拥挤难耐。虽然生活条件恶劣,但大部分被访者表示会继续坚持留在济南奋斗,他们坚信自己不会是永远的“蚁族”。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表示收获颇丰:一方面对“蚁族”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坚定了自己调研的决心;另一方面掌握了更多的“蚁族”生存状况信息,有利于今后调研活动的推展。团队成员将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调研活动中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蚁族问题的解决添砖加瓦。

    7月22日,调研山东“鲁蚁”生存状况调研团队再次来到了济南大学附近的后龙村小区,对一些租住者进行了入户访谈。
很幸运,我们在路上碰到了一对在其中一栋楼里租房的年轻情侣,和他们说明情况后,我们得以进入楼内。若无人带路,我们根本就不可能进入楼内,这里每栋楼都有户主在楼口看管,门禁很严。就这样,我们这栋楼内的租住者开始了交谈:住在这栋楼以及周边临街的楼里的大部分都是毕业一到两年的大学毕业生,最大的也不超过五年,多在周边的民营制造业和餐饮服务业工作(由于是首次接触,所以不太方便询问月收入)。他们每月的房租在180-200元之间,水免费,电费另付。但是整体居住条件并不太好:夏天很热,需要向房东租用电扇,多数房间无法安装空调(因为电源负荷问题);冬天则没有暖气。此外,房间里都不通网络,若要使用,则要自己承担昂贵的安装费用,所以,这些年轻人在下班后唯一的娱乐就是收看像房东租用来的电视机。
    结束访谈后,大家的心里都沉甸甸的,我们的同龄人正在过着我们所不能想象的生活。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能为他们真正做些什么。
    7月23日,调研山东“鲁蚁”生存状况调研团队来到了济南“蚁族”居住较为集中的丁家庄,就蚁族生存状况展开了调研,取得得了预期的效果。

  团队分组行动,走访了多家“蚁族”住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蚁族”的基本情况,并采访了几位租住者,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对其工作状况,收入状况,住房状况,精神状况等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对他们的生存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采访中,他们表示,虽然生活暂时比较困难,但是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们还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能对他们有更多的关注,希望在就业政策、住房政策等方面能有更多改善;同时,他们也向我们在校学生传授了很多的经验,教导我们要好好读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通过调研,队员们对“蚁族”生存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从另一个角度深入了解了社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要求,对于自身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7月25日,调研山东“鲁蚁”生存状况调研团队队长来到了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东路进行调研。

此地位于清华大学西门,是北京市典型的“蚁族”聚居区唐家岭的缩小版。唐家岭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拆迁和重建,已经看不到昔日的场景了。从大街上看,这里有很多饭店、理发店和小型的旅馆,人们都会以为这里是给清华大学学生提供生活便利的地方,其实走进去却不然。一条大约五米宽的巷子看不到尽头,巷子两端是两层高的楼房,一层都是门面房,边上有长长的铁制的楼梯,不断有学生打扮和穿着很正式的人走进去。白天这里很安静,到了晚上就热闹非凡。这里的条件和济南的“蚁族”聚居区差不多,但是租金就要贵很多,而且治安管理也比济南差。但是从北京和济南的调研可以看出,“蚁族”一般都聚居于学校的周边,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

通过在北京的调研,可以使得我们对山东“蚁族”群体有更好的定位和分析,毕竟这里是研究者最早发现和定义“蚁族”的地方。此次北京之行,收获颇丰,相信本团队会出色地完成此次调研任务。

  7月26日,调研山东“鲁蚁”生存状况调研团队成功结束了前期的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并于今天开展团队前期调研总结会。

  前期调研主要选取济南与青岛两地,对山东省“蚁族”的生存状况和主观幸福感进行问卷调查。济南地区共回收有效问卷181份,青岛地区共回收有效问卷75份,接下来本团队将会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回收问卷进行分析,并写出数据分析报告。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将会联系一些相关领导和老师进行访谈,对住房、就业、主观幸福感等各方面进行深度分析。

  通过前期的调研,团队成员都表示收获很大,对“蚁族”的生活状况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我们将会结合各自的专业知识,共同努力写出调研报告,引起相关部门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

  2010年9月2日上午9点,在政管学院会议室,“蚁族”调查队成员与大众日报社政教中心的姜玉泰和武宗义两位老师针对“蚁族”调查数据的应用、调查报告的撰写、调查成果的呈现等问题开展了为期两个小时的交流会。

  交流会上,调查队的成员首先向大众日报社的姜老师和武老师介绍了问卷、访谈、调查地、调查体会等整体调查的情况,并向两位老师呈现了调查队的初期报告成果,包括对调查数据的客观因素分析、主观因素分析和相关因素分析等。两位老师对报告成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表示肯定,并就各自前期对“蚁族”群体的调查经验对调查报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姜老师就主观因素分析中呈现出来的山东“蚁族”的生活满意度略高于山东省居民平均满意度的现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是山东“蚁族”区别于北京、武汉、广州等“蚁族”的重要特点,是由山东“蚁族”的收入、安全、住房环境、业余生活及心态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另外,他建议从山东“蚁族”的特点、济南和青岛两地“蚁族”生存状态的差异以及“蚁族”面临的最大困境和愿景等方面对报告进行修改完善。武老师建议调查成果中要添加访谈内容,要“让事实说话”,要用鲜活的事例、完整的统计数据去印证报告结论,并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思路充分发掘调查数据,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将山东“蚁族”的生存状况和存在问题充分呈现。两位老师学识渊博,话语幽默,对“蚁族”都有独到深刻的见解,团队成员都表示收获颇丰。

  最后,调查队成员与大众日报社的两位老师就调查成果呈现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交流。目前,问卷数据分析、访谈记录整理、调查报告撰写等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魏鹏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