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教育

2011-12-21 21:40:00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教育事业;京族三岛;三字经;千字文;书院;办学形式;教员
[提要] 据有关调查材料,直到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才在江平镇(“京族三岛”归其管辖)三婆庙办起了一所“南服书院”,这是京族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间小学。书院始设初级部(相当于小学三四年级)和高级部(相当于小学五六年级)两个班,学生40多人,教师2人,以教《三字经》、《千字文》、尺牍、古文、珠算为主。

  京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在历史上是十分落后的。

  据有关调查材料,直到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才在江平镇(“京族三岛”归其管辖)三婆庙办起了一所“南服书院”,这是京族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间小学。书院始设初级部(相当于小学三四年级)和高级部(相当于小学五六年级)两个班,学生40多人,教师2人,以教《三字经》、《千字文》、尺牍、古文、珠算为主。学生一般都是从各村经私塾开蒙后招进来的。该书院一直开办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更名为江平国民小学。山心、澫尾、巫头后来分别于1928年、1940年、1946年创办了初级小学堂,各设1—4年级4个班,教员1—2人,学生30—50人,其办学形式基本上是半私塾的,主要由学生凑钱粮给教员,在哈亭、寺庙或私人家里上课。据1953年调查统计,澫尾乡第三第四两组318名越族人中,149名妇女全部是文盲,169名男子只有5名识100—500个字,只有1人识1000个字左右。山心乡的京族群众一般文化水平稍高一些,但妇女和一部分男子也是不识字的。就整个京族而言,到1949年,京族总人口3308人,有小学文化程度的179人,占总人口的5.4%;有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各1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对京族教育事业十分关怀,拨出大批专款来修建校舍、添置设备,并逐年增加民族教育经费,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还特设人民助学金,给家庭困难的学生以各种物质补助(如课本、文具、服装等),从而使京族地区的教育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2年,山心、澫尾、巫头、谭吉、江龙等京族聚居地原有的小学,都先后发展成为完全小学;此外,还增设有3个分校、6个教学点,让海滨边远村落的儿童能够就近上学。京族子弟的入学人数不断增加,1982年,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96%,年巩固率达95%,毕业率达90%,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京族地区的学校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1989年统计,已先后毕业的京族中学生达1500余人,其中有50多人考取了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医学院、广西民族学院等各类高等院校。京族有了自己的大学生和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魏鹏

editor

更多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