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教育

2011-11-03 11:18:00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门巴族在其历史发展的慢慢岁月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传统的教育方式。门巴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决定了门巴族的传统教育是以社会(包括家庭)教育的方式为主;同时,藏传佛教在门巴族地区传播和立足,佛教寺院的大量出现,又造就了一批懂藏文和藏传佛教文化的门巴族僧职人员。因而,门巴族的传统教育便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包括家庭)教育,二是宗教教育。
  门巴族在其历史发展的慢慢岁月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传统的教育方式。门巴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决定了门巴族的传统教育是以社会(包括家庭)教育的方式为主;同时,藏传佛教在门巴族地区传播和立足,佛教寺院的大量出现,又造就了一批懂藏文和藏传佛教文化的门巴族僧职人员。因而,门巴族的传统教育便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包括家庭)教育,二是宗教教育。
  (一)社会教育
  门巴族的传统社会教育没有特设的学校和专门的场所,对于接受教育的广大青少年来说,广阔的社会场所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家庭,既是他们接受教育的课堂,也是他们人生的学校。
  (二)家庭教育
  家庭是传统教育重要场所,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生产的技能,生活的经验、谋生的手段、礼仪交往的知识,主要是在家庭中学到的。门巴族十分重视家庭的教育,如男孩子在8—9岁时,便由父母带着一道参加田间劳和,学习生产经验与技术;12岁左右,便随大人一道出猎,学习捕猎各种野兽的方法,同时锻炼吃苦耐劳、勇敢无畏的精神。女孩子在10岁左右,便开始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由父母教她们播种、插秧等知识,母亲还要专门传授女儿纺线、织布、针线等技艺。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教育孩子要诚实、不能偷窃,要团结互助等。母亲还要教女孩子坐卧姿式、待客礼仪。待孩子渐渐长大成人时,母亲还要向女儿传授生育与性知识。家庭教育虽然由父母充当着教育者的角色,但被教育者——子女。主要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对成人的观察与模仿中学到了各种生活的知识。
  (三)社会教育
  门巴族的社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全面系统地接受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机会。门巴族的婚丧大典、年事节日、集体祭祀,以及集体进行的生产、交换、支差等社会活动,往往是全村、全地区、甚至是全民族的全民性活动。这些活动的文化内蕴极为丰富,积淀和溶铸着门巴族历史、宗教、伦理、艺术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门巴族青少年在沸腾激越的社会生活中,置身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野,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民族文化的洗礼熏陶,学到了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品德、素质和各种社会知识。
  在门巴族传统教育中,没有职业教师,阅历丰富的长者和父母,是向青少年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当然教师。
  (四)寺院教育
  西藏民主改革以前,门巴族地区寺庙林立,在信仰力量的驱动和生计所迫之下,不少门巴族青少年,从孩提时代就入寺为僧。一定数量的僧职人员,形成了门巴族特点的寺院教育。就教育的内容来看,寺院教育主要传授宗教文化知识;以教育的场所看,寺庙是宗教文化传播和教育的中心,就教育的方式看,寺院教育有文字写就的教科书,教材就是经文。活佛、罗本和翁则等上层喇嘛,其中主要是活佛,他们通晓佛教文化知识,是向门徒传授知识、引导弟子进入“解脱之道”的“职业”教育家。在20世纪40和50年代,墨脱门巴族宗教上层中的有识之士,还两次进行过招生办学的尝试。如罗本,白玛丹增喇嘛,早年曾在藏区的佐钦寺学习过6年,后又游学不丹和锡金等地,遍访名师,学成后回到墨脱育贡白村,从事宗教活动。他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看到本民族青少年不懂文化、目不识丁的状况深感不安,毅然决定免费招生办学。在乡亲们的支持下,于20世纪40年代初在育贡白村旁盖了一间木房作为教室免费招收了育贡白村及邻近村庄的十名孩子入学,由白玛丹增任老师,主要教授藏文和天文历算等知识。学生每日自带饭食到“学校”。百玛丹增原计划教授3年,可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剥夺了孩子们的学习机会,有识之士的学校教育梦也破灭了。
  (六)现代教育
  今天的门巴族地区几乎村村有夜校,乡乡有小学。学校已遍及门巴族各村寨。
  门巴族的现代教育是从夜校的开办起步的,从20世纪50—60年代人民政府派出的少数民族工作队进驻门巴族地区开始,民族教育问题便被列入民族解放、民族平等的议事日程。由于夜校形式灵活,投资少,见效快,很适应门巴族地处偏僻、居住分散的实际,这一早期的办学形式一直被保存了下来,并成为今成人脱盲教育和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形式。
  为了更快的发展包括门巴族在内的西藏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自治区教育委员会于1988年投入巨资兴修林芝民族学校。林芝民族学校位于尼洋河畔,占地2.3万平方米。教学设施齐备,还配备有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该校自1989年9月建校至今,已招收多届少数民族学生,门巴族学生始终是招收的重点对象。林芝民族学校已成为门巴族民族教育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门巴族学生的重要阵地。
  门巴族的现代教育从无到有,已走过了30余年的历程,呈现出立体发展的格局,形成了较完善的教育体系。今天,门巴族地区村有夜校,乡有小学,县有完小和初中,地区有民族学校和高中,自治区有各类专业为学校和大专院校,祖国内地的16个省市开办西藏中学,西藏民族学院开办边境县中学班和小学班,以及各种不定期的训练班和学习班,为门巴青少年的学习和深造提供了各种机会和良好的条件。
  学校教育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主渠道,门巴族的学校教育已有了的发展,成人教育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门巴族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普及和现代文化的传播门巴族的整体素质也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一个民族文化程度的高低。
  作为门巴族教育发展的重要成果和突出标志,是一大批的门巴族人才脱颖而出。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已有100多名门巴族大中专毕业生活跃在西藏建设的各个领域。他们大多毕业于中央党校、中央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等高等院校和区内外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他们品德优良,知识扎实,事业心强。有的从事编辑、记者工作有的提任教师、医生,有的是法官、律师,有的是导游、商人、有的是解放军、政府工作人员,已成为建设家乡、建设西藏的生力军。
  据统计,全西藏自治区现有门巴族干部(包括专业技术干部)192名,其中,有地专级干部3名,县级干部16名,专业技术干部150名。妇女干部48名。
  措姆,女,现任西藏自治区民族与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1966提以后边,历任副区长、区长、山南地区行署副专员、西藏自治区妇女联合会副主任、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学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她是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七、八届委员。
  此外还有才旺嘉援(林芝地区行署副专员)、罗卜占堆(中共墨脱县委书记)、乃登(中共墨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等。这几位,仅仅是门巴族干部队伍中极小的一部分。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历史的巨变和民族的新生。他们是门巴族新文化的象征。它标示了门巴族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魏鹏

editor

更多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