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群众观的与时俱进和大众化

2012-01-10 16:35:00     作者:    来源: 《贵州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理论启示 理论品格 无产阶级政党 人民群众 群众观点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党的性质 七一
[提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蕴含着深厚的唯物史观的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为我们提供深刻的理论启示和重要的实践指导。

  ◇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蕴含着深厚的唯物史观的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为我们提供深刻的理论启示和重要的实践指导。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深化发展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列宁在1922年的《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中写道:“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就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共产党与群众关系,带领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因此,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主要内容。群众观点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群众观点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观点,即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观点的实现往往表现为群众路线的实践。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运用。无产阶级要实现对人民群众的正确领导,必须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而贯穿于党的正确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之中的根本路线是群众路线,它是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克敌制胜的法宝。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观点的新发展。上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归结起来,就是要求无产阶级政党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群众观点也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就丰富了群众观点的新内容。他在分析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后,指出:“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就构成了群众观点的新内容。群众观点的原有内容是强调我们党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相信人民,而胡锦涛同志概括的“几个选择”则强调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我们党,这就使群众观点的内容更加全面完整了;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我们要强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相信人民,因为是人民选择了我们党,人民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才使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常说,延安革命根据地政权“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是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愿望、根据群众创造搞起来的”。这充分证明,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我们事业的航船才能乘风破浪,扬帆前进。

  科学群众观的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科学的群众观。如同马克思主义要不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发挥重要作用一样,科学的群众观也要不断大众化,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此,我们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不断推进科学群众观的大众化,丰富时代内容。

  毛泽东同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和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毛泽东是我们党第一个全面阐述群众观的领袖。我们党的90年,有近30年是在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要夺取革命的胜利,必须发动群众。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又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又从历史观的高度概括人民的作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还从路线的角度概括了党和人民的联系。“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在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是英雄的基础上,坚持号召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对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有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一个是鱼水关系,一个是种子和土地的关系。“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邓小平同志“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和做人民勤务员”的群众观。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向来认为,归根结底地说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所以,他把自己视为人民的儿子。他指出:“群众是我们的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人民群众相对立。”邓小平从执政党的角度强调党和人民的联系。“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因此,目前在全党认真地宣传和贯彻执行群众路线,也就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他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而艰难的事业,但是,只要密切联系群众,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江泽民同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群众观。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过程中,始终把密切党群血肉联系当作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江泽民阐述党的领导、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他说:“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一个重大问题是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了这种联系,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就有了胜利之本,就有了吸取智慧和力量的最深厚源泉,就有了正确决策、减少和防止失误的可靠保证。”江泽民强调:“我们党有许多优势,根本的一条是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人民群众中生长、成熟和发展起来,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充满生机与活力和源泉所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现在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是这样。”

  胡锦涛同志“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群众观。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更加重视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特别是他的“七一”重要讲话,对群众观有许多新论断新阐发。胡锦涛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阐述了几个重要观点:第一,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第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第三,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第四,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第六,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一论述,把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阐发得感人肺腑,真情流溢,深得人心。

  努力实践正确的群众观形成科学发展强大动力

  科学发展能否持续,改革开放能否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根本在于党和人民群众是否保持血肉联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关于群众观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和大众化的生动体现,我们应努力学习贯彻,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切为了群众。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我们的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就应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做领导工作的,要一切为了群众,做具体工作的,也要一切为了群众,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在全党进行一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再教育,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发展。

  真情对待群众。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辩证法大师黑格尔是一个很理性的哲学家,但是他也强调,如果没有感情,我们要做的任何事情都难以成功。我们对待群众,要有感情,要动真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我们应经常问一问,有没有对人民群众的真感情?总把群众当亲人,就会有对群众的真感情。

  切实服务群众。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工作决策、我们的工作部署、我们的工作检查,都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高度重视群众利益,辩证看待群众利益。从国家整体看来是小的事情,对于具体的每一个老百姓来说,很可能就是一件大事。群众利益无小事。特别是针对当前人们关心的物价、住房、社会分配、就业、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社会治安、惩治腐败等问题,要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取得实效。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制度保障群众利益。有了对群众观的科学认识、有了对群众的真情实感、有了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必要的。更为重要的,还要考虑如何使为群众谋利益长期化、规范化、习惯化,这就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要建立和完善倾听群众呼声的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反映群众愿望的制度,要建立和完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制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

  贵州省领导干部“四帮四促”是实践正确群众观的生动体现。为了响应党中央号召,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奋力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良好局面,省委决定在全省领导干部中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帮助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活动开展半年多来,省委省政府领导带头,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到群众困难的地方排忧解难,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称赞。2011年7月27日人民日报作了报道:贵州省领导干部“四帮四促”渐入佳境。我们要将这一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惠民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争取更大成效。

  (执笔:蔡永生)

高娜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