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kequnwang”:用城市的标准来建设和管理强镇

2011-02-12 14:39: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又好又快地推进城镇化既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
    用城市的标准来建设和管理强镇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又好又快地推进城镇化既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城镇化和工业化密不可分。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现代化是城镇化的必然结果。离开了城镇化,工业化的效率就会降低,而离开了工业化,城镇化就会失去产业依托和支撑,最后失去发展动力,现代化也无从谈起。城镇化以能量集聚、要素集聚为特征,通过集聚人口、集聚经济和社会能量,从而产生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推进城镇化可以促进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有利于改变过去“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资源浪费状况;有利于合理节约地使用土地,保护耕地,控制污染,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有利于提高城镇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发挥公共基础设施的共享效应,使各种资源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得到优化配置。通过就业结构的变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城镇化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等非农产业转移,不仅可以优化农业内部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以及副业结构,还可以发展壮大农村二三产业,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升级。

继浙江温州市试点5个镇级市后,山东省日前宣布将启动镇级市试点,计划用3—5年时间将省内20多个中心镇培育成小城市。在我国目前的市制体制中,有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4级。但浙、鲁两省启动的镇级市试点并不涉及行政区划层级调整,它的核心要义是:以一个城市的标准来建设和管理一个镇。

建设“镇级市”,就是不对城镇行政层级作大的变动的情况下,通过扩权改革解决强镇责大权小功能弱的突出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讲,建设“镇级市”实际上是温州强镇扩权改革的深化,其实质并不在于“镇”改“市”,而在于赋予强镇更多的自主发展权。

一、设立镇级市的必要性

(一)小城镇 是“新型城市化”的工作重点

中央提出要将小城镇建设或说“新型城市化”作为下一步城市化的工作重点。新型城市化是相对于老的城市化来说的。老的城市化集中于大城市的建设,而对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来说,新型城市化还有更多的内容,它是跟小城镇建设联系在一起的,他发展的重点不在大中城市,而在小城镇。

我们以前所谓的城市化只能叫做“半城市化”。老城市化建设主要是集中于大城市的建设,财政投入也集中于大城市。最关键的是,老的城市化,是建立在城乡二元化分割的体制基础上,是不完全的城市化。

  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是一个自然吸收农业人口的过程。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也是一个趋势,但现在我们的状况是什么呢?大城市通过发展和扩张,涌入大量的外来人员,包括外来务工者。一些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者,在城市里工作,等打完工了,绝大部分人仍然会回到农村。在城市里,他们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住房等问题更没法得到解决。他们像候鸟一样迁徙,为城市建设做着贡献,工作结束之后还是要回到农村生活。生产与生活相分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大批建制镇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人口聚居规模也很大。有的镇的人口达10万之多,而几万人口的建制镇更比比皆是。有的镇还设立了街道办事处,镇政府所在地就如同一个城市。我国著名的“天下第一村”,江苏无锡的华西村,俨然是一座现代化的小城市,其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连1%都不到。这些地方完全是真正的城市,怎么也不能当农村看待。

(二)传统行政区划体制对非县城中心镇进一步发展的制约

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对非县城的其它乡镇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由于乡镇与县存在责、权、利的不平衡状况,使得一些经济强镇财税收入绝大部分上缴县级财政,能够自我支配用于自身发展的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影响其发展速度。而县城则可以借助于“县政府”的行政资源和行政力量,以很大的份额来占用全县的公共财政,从而得到大力发展,形成所谓“县城刮乡镇”现象。近年来江苏吴江市松陵镇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镇规模和经济实力正逐步追赶并接近经济中心盛泽镇,也正得益于其行政中心的地位。这对盛泽等其他非县城的中心镇是不公平的,必然会导致强烈的反弹,甚至还由此还可能产生离心倾向。吴江纵然已于1992年整县改设为吴江市,也没法满足盛泽等经济强镇对自己独立市制的渴求。

(三)经济强镇的崛起要求向城市型管理体制转变

经济强镇的崛起,使得其成为当地经济要素和资源的聚集地,但乡镇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其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职能不完善,权责不对等。权力小,责任大、能力弱是这些乡镇普遍存在的矛盾。由于乡镇没有自己独立的镇区的城市规划权和房产等事务的管理权,无法组织象样的规划工作,从而使得镇区规划尤其是老城区的改造缺乏强有力的规划保证,导致镇区建设质量不高,城市景观有些混乱。这样的情况在吴江的各镇都有表现,即使是该市的经济中心盛泽镇也是如此。

二是镇对于日益庞杂的城市型社会管理事务力不从心。经济强镇非农产业和事业的高速发展,必然导致社会管理事务的非农化,并随着其高速发展而急速加快,而镇的“适农性”体制及其管理模式越来越无法适应这种城市性社会管理事务的发展,也必然要求革新体制,创新一种新的城市管理体制来满足这些经济强镇的发展要求。 目前镇建制。不利于各镇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实行高效的行政管理,不利于经济的升级,从而严重影响了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最终会影响整个县域经济发展。时代呼唤实行一种新的城市型的管理体制,并在行政区划上体现出来。

()实现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必经之路

从更长远的趋势看,我国大部分农民将走向城市,村一级居民点大部分将逐步衰落,真正的乡村将只生活一些专业农户。人口减少以后,村庄的公共事务也将减少,公共服务中心将集中在大的居民点,将这些大的居民点改为市建制,农民自然也成了市民,只是在农业领域工作的市民。这些农民将直接享受当地的城市服务,城乡差别在机制上讲不复存在。所以,设立的镇级市的改革,也是实现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必经之路。

从国民经济管理的角度看,将一大批建制镇改为“县辖市”或者“镇级市”,也十分必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家投到农村的钱,有的部分实际上没有投向真正的农村,因为被当做农村的地方已不再是农村。有的资金说起来是帮助农民,但受惠的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农民,因为他们住在新兴城市里,又不从事农业。为了更好地支持农业、发展农村、帮助农民,十分有必要严格地区分城市和乡村以及市民和农民。将一大批建制镇改做镇级市,是这项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魏鹏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