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上海世博 第三届10+3媒体合作研讨会发言摘编

2011-11-07 09:59:00     作者: 投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中国城市化之路 世博园区 合作机制 媒体集团
[提要] 世博会在上海举办是百年一遇,上海是承办城市,我们是东道主媒体,世博会举办时间长,中外宾客数量多,新闻热点也多。

  赵嘉鸣(人民日报社对外交流合作部副主任):“用更开放的眼光报道我们的世博”。在中国全国性大报当中,人民日报海外版首先推出了上海世博特刊,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人民网也是最早开设世博频道的重点新闻网站之一,使用中、英、日等七个语种。最近4个月,人民日报刊发有关上海世博会的消息、通讯、评论等1000多篇,并每周推出一期世博特刊。上海世博会的报道有时间长、领域广、主题多的特点。人民日报对世博会的报道重点放在四个方面:第一,着眼中国,关注世界。第二,把握节奏,突出高峰。第三,以人为本,注重互动。第四,整合力量,各方联动。

  霍静(天津日报社副社长):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为宣传好世博会,调派了骨干编辑记者投入报道,并组织了一系列活动。一、提前介入,预热盛会。在世博会开幕倒计时200天与100天之际,多次派遣记者赴上海采访,在天津日报上开辟“走进世博”专栏,推出“世博亮点早知道”专刊。二、精心筹备,参与合作。应解放日报报业集团邀请,天津日报积极参与全国省市党报世博稿件合作平台项目。三、策划活动,点燃激情。为反映天津市民喜迎世博会的心情,集团旗下《每日新报》等举办了“我为世博添光彩——微笑进行时活动”。四、追踪热点,营造气氛。今年以来,先后派遣《每日新报》、《城市快报》等报刊记者赴上海探营世博会,同时以低碳、绿色、环保为主题组织记者深入天津各区县、社区街道采风。

  高岸明(中国日报编委兼秘书长):亚洲人非常勤劳,有着重实干而非空谈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又非常节俭。亚洲区域合作极大地促进了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东盟不断壮大,10+1、10+3合作的加强,对于促进区域内各国共享资源、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过来又不断推进合作的深化。虽然东亚各国在历史沿革、文化背景、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短时内难以达到欧盟合作那样的广度和深度,但是区域合作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势。亚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亚洲信息的2/3来源于发达国家,亚洲媒体的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的媒体集团相比,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不仅无法形成有效竞争,甚至有被西方媒体吞没的危险。因此,亚洲媒体更应加强合作。

  关心国(新华通讯社总编室副主任):新华社关于上海世博会的报道,主要聚焦几个重点:第一,开幕式前后。第二,闭幕式前后。第三,中国馆日活动。第四,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展馆活动。报道形式方面向多媒体和全媒体方向发展,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报道外,还将运用网络、报纸、期刊、手机短信、手机报等进行报道。今年1月1日,新华社还开通了CNC电视频道,报道内容既要面向中国,也要面向世界,因为世博会不仅是中国的盛会,也是世界的盛会,我们的报道要体现世界性。新华社报道团队庞大,在上海设立了600多平方米的发稿中心。新华社愿“以报道世博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亚洲媒体间的合作”。为了增强亚洲媒体的声音,放大亚洲媒体的报道效果,就要加强报道创意策划、报道形式、报道内容和人员交流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傅绍万(大众报业集团董事长、总编辑):世博会是影响当前和长远的重大事件,世人瞩目。搞好世博会报道,对于展示媒体实力和形象,提升媒体影响力、竞争力是一个重要契机。大众报业集团作为具有9400万人口、经济总量占全国1/10的大省的主要媒体集团,必须高度关注世博会,全力报道好世博会,让读者了解世博会,走进世博会,通过世博会报道使山东人民充分了解、借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成果,推动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世博会报道应突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我们正在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好处,也在吞咽“城市病”的苦果。中国城市化之路如何走,是需要认真回答的现实而紧迫问题。我们将保持全程关注,做到三个结合:国内国外结合、省内省外结合、冷热新闻结合。我们组成了集团内12报5刊4网的统一报道团队,以实现集团化报道。

  陈夷茁(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东亚地区的开放与合作使其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处于中国内陆西部地区的重庆,渴望更多地了解和报道东盟和日本、韩国的情况。同时,我们也渴望更多地被了解和被报道。上海世博会是全球媒体共同关注的一件大事。媒体发展规律反复证明,大事件能够推动媒体大发展。为此,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想借上海世博会之机大力加强对外合作,努力提高中国西部传媒集团的传播能力。早在去年年初,重庆报业集团同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建立了工作联系。集团的20多家媒体分别启动了对世博会的专题报道。世博会开幕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整合集团力量,突出主题,把握节奏,滚动报道。我们希望加强同10+3各兄弟媒体之间的信息、人员、技术和经验交流,增进了解,分享机遇,实现共赢。

  黄强(解放日报副总编辑):世博会在上海举办是百年一遇,上海是承办城市,我们是东道主媒体,世博会举办时间长,中外宾客数量多,新闻热点也多。上海世博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性盛会。做好世博会报道,对于传播世博理念和世博文化,让世界人民分享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精彩,对于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展示各国的发展和文化,对于引导国内民众参与世博、服务世博、奉献世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世博因传播而更精彩,我们作为东道主媒体,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世博报道要做到突出主题、注意平衡,报道好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诠释好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既要宣传中国,又要宣传亚洲、宣传世界;既要宣传“明星”场馆,也要宣传那些有特色的中小场馆。

  何侃(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拥有150多年历史的世博会,被称为体现各国综合实力以及展示经济、科技和文化最新成果的“经济奥林匹克盛会”,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举办世博会是中国的世纪梦想。对于曾经举办过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云南昆明来说,世博情结、世博情怀更为浓郁深厚。举办世博会将为一座城市、为一个国家留下许多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媒体来说,探讨与传播追寻这个梦想获得的启示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和全国兄弟媒体一样,云南日报报业集团高度关注上海世博会,把搞好世博会报道作为集团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世博会报道中,我们要寻求共同诉求,增强新闻报道的贴近性与互动性,并努力深化与拓展合作,扩大信息共享平台。我们有理由相信,10+3媒体合作机制一定会通过世博会得到推进和完善,谱写区域媒体合作新篇章。

  泽村亘(日本朝日新闻社国际报道副主编):现在,50多年前曾打过仗的欧洲正在进行紧密合作,欧洲的一体化、欧洲人的认同感在不断增强,我们亚洲也应该增强这样的意识,大力推进人员之间的往来和交流。日本朝日新闻社高度重视上海世博会的报道,因为中国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注定的事实,对此日本十分关切。当然中国也有一些人说,那可能还为时尚早,但是在日本人的头脑中,这马上要成为一个现实了。中国正在不断地成为一个大国、强国,中国主办上海世博会这样一个盛会,中国将怎样运作,日本老百姓非常关注。过去的世博会主要是展示科学技术方面的东西,而今后展示软实力将变得很重要。可能日本的媒体,甚至亚洲的媒体对于中国怎样利用世博会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软实力都非常关注。

  吉田透(日本经济新闻社亚洲部部长):我相信上海世博会定将取得巨大成功。40年前,日本大阪举办了世博会,有6000万人参观,对日本来说,这是体验世界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上海世博会的规模大大超过了大阪世博会,这对中国人来说也是一个了解世界的机会。上海世博会将是中国成为经济大国的重要一步。日本经济新闻社主要报道经济方面的新闻,我们将具体地聚焦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发生什么样的作用。我们的报纸有两位记者驻在上海,他们将通过各种方式、从各个角度去报道、跟踪上海世博会。我希望中国能够吸取大阪的经验和教训,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上获得双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愿中国成为在经济上负责任的大国。作为媒体人,我会密切关注中国的发展。

  上村淳(日本共同通讯社国际部副主编):共同社的中国代表处设在北京。我们有四个分社,广州分社是去年刚建立的。在上海我们有两个常驻记者,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写出很多关于世博会的报道。谈到10+3媒体合作,从这一机制建立之初,至今13年了。我们并不像欧洲那样,有一个共同的政治背景。在一些国家,媒体是政府的延伸;而在其他一些国家,媒体基本上是独立运作的,跟政府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的差别不是什么小的区别。我想讨论的是如何在这样一种差别下开展合作。几天前我们去了上海,讨论了很多问题。我意识到,尽管我们存在着差异,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共同的,如平面媒体的受众数量在减少等,如何合作应对挑战,我们可以做很多工作。

  阮沙勒(《柬埔寨之光报》主编):我只想表达三点。首先,我想强调10+3媒体合作的重要性。其次,柬埔寨媒体关于上海世博会的报道。第三,我们要努力为建立东亚共同体而加强合作。我参加过前两届10+3媒体合作研讨会,我第三次与会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了解中国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柬埔寨非常关注上海世博会,我们将派记者来中国进行报道,希望他们的报道能够满足柬埔寨读者的需求,引起柬埔寨读者的兴趣。为了做好报道,10+3媒体合作研讨会的主办方、承办方可以建立一个网站,让我们共享资源、共享信息。这样其他国家的媒体可以从这个平台上获得一些信息和图片,而且这个平台应长期存在。10+3媒体合作研讨会非常重要,它有益于媒体同行增进相互了解。

  河宗大(韩国《东亚日报》国际部次长):韩国东亚日报社是韩国的三大媒体之一,已经有90年历史。我们报纸的名称叫《东亚日报》,我希望《东亚日报》在推动东亚建成一个和睦大家庭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参加本届研讨会前,我们参观了上海世博园区,还参观了天津滨海新区。从2006年4月到2009年4月,我一直在北京常驻,现在回国还不到两年,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上海世博会现场,我有两点体会最深。一是世博园占地5.28平方公里,比我想象的大得多;二是各个场馆都有独特的建造样式。相信通过举办世博会,中国的经济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世博会后,10+3国家的媒体记者应该多进行互访,甚至可以进行共同采访,以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吴新迪(新加坡《联合早报》执行副总编辑):去年9月我到上海,正好有机会参观世博园区,那时觉得好像除了中国馆,其他地方一片空旷。6个月后再看世博园区,场景令人震撼。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大家对中国举办世界性盛会的能力不容置疑。远在新加坡,我们对世博会非常关注。很多旅行社已经开始售票,准备把新加坡人带来参观世博会。我们对上海世博会报道力度一直在加大,开幕时将有3位记者进行报道。对于世博会10+3各国展馆内容做深入报道,谁的声音最权威呢?肯定不是来自西方通讯社,而是我们自己的主流媒体。如果我们每一个国家的媒体都能做深入报道的话,实际上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新闻互换架构,我们的媒体可以共享资源。

余梁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