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济宁:保护也是发展 境界贵在高远

2012-05-17 07:22: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鲁花杯”第八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系列评论
[提要] 众所周知,济宁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发祥地、密集区。深入济宁,方知这里文物古迹之众多、文化资源之丰厚,决不仅限于此。这里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拥有“东方金字塔”少昊陵、京杭大运河技术含量最高的“心脏工程”南旺分水枢纽、佛教文化奇葩汶上宝相寺,形成了始祖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运河文化交相辉映的格局。

济宁:保护也是发展 境界贵在高远
“鲁花杯”第八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系列评论之(25)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刘同江

 

    众所周知,济宁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发祥地、密集区。深入济宁,方知这里文物古迹之众多、文化资源之丰厚,决不仅限于此。这里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拥有“东方金字塔”少昊陵、京杭大运河技术含量最高的“心脏工程”南旺分水枢纽、佛教文化奇葩汶上宝相寺,形成了始祖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运河文化交相辉映的格局。
    坐拥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济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神圣责任感,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为先,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在发展中注重保护,走出了一条科学的路子,也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做出了有益探索。
    保持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敬畏,树立珍惜和尊重态度。历史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作为其载体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损毁,就是历史的遗憾、难以弥补的损失。济宁拥有1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其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济宁的宝贵财富,是山东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如何保护好这一笔笔无价之宝,济宁人殚精竭虑。他们不仅加大对“三孔”的保护力度,而且放眼全局、统筹考虑,站在维护中华民族文化之本、打造中华文化标志的高度,把以曲阜为中心、涵盖邹城等周边地区的广大地域列入文物保护范围,制定了“曲阜片区大遗址”保护规划,遵循规划先行、考古先行的原则,制定了详细的遗址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展示利用、综合研究方面的计划、措施,并明确“坚持政府主导不动摇”,切实履行保护职责。这种境界、使命感,是做好文物保护及一切文化工作的保障。
    发挥文化的综合功能,重旅游但不唯旅游。历史文化是民族精神之源、之根,济宁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源泉,不仅是旅游产业的依托,是富裕当地百姓的宝贝,更是守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依托。除了挖掘、发挥其经济价值,更要发挥其在教化人心、转变世风,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承文明、资政育人等方面的作用。济宁人举例说,孔府里面有一口古井,要是借着它开发孔府牌瓶装水,肯定赚钱,但是“我们不能那么做,不能只向钱看”。济宁在规划曲阜片区大遗址保护规划时,提出把大遗址建设成为融合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种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如此的视野,把握住了文化功能的丰富性、多样性,也才能把“古为今用”做到淋漓尽致。
    保护也是发展,保护好了发展才有坚实基础。“古为今用”,假如“古”残缺了、消失了、扭曲了,“今用”也就没了依托。而文化功能的发挥往往不那么立竿见影,需要耐心,需要精雕细琢,需要踏踏实实。那种拆了真古董建起大片假古董的“毁灭性开发、破坏性开发”,不是发展文化,而是没文化、反文化的表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要加快发展,但不能急功近利。比如一座古墓中的宝贝,假如一见空气就会风化、变色、破碎,那么暂时不挖掘、继续封存,也是一种保护。济宁在曲阜片区大遗址保护上,坚持“重点突破,分期实施”,不失为科学理性之举。
    保护是为了发展,开发好、利用好,文化才能延续,才是永续保护之途径。强调保护,不是否定开发,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不发掘、不利用,那只是一种沉睡的资源,是一种冰冷的遥远的存在。只有在使用中,其生命才能得以激活、延续,其价值才能得以变现、增加。从这一意义上,开发、发展是最有力的保护。济宁对曲阜片区大遗址保护规划提出惠及民生是遗址保护的核心目标,要通过保护开发,拉动内需、解决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这一出发点,为所有文物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济宁还把运河沿岸28处历史遗存的闸、桥、斗门、坝、御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目录,借助申遗的契机,推动文物保护工作上台阶。这也启示我们,要解放思想,放宽眼界,以全球视野看待文化工作,借力发展,提高效率。

余梁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