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专访耿庆海:山东城镇化率首超50%

2012-05-13 18:06:00     作者: 姜洋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科学发展新山东 鲁花杯 网络媒体山东行
[提要] 今天上午,“科学发展新山东——鲁花杯第八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济南山东大厦举行。省住建厅副厅长耿庆海接受大众网专访,对山东省城镇化以及安居房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大众网济南5月13日讯记者 姜洋)今天上午,“科学发展新山东——鲁花杯第八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济南山东大厦举行。省住建厅副厅长耿庆海接受大众网专访,对山东省城镇化以及安居房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大众网:去年山东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这意味着山东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个历史性变化。能不能谈一谈山东省九次党大会以来(2007年),全省城镇化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有那些?今后推进城镇化工作的主要措施?

    耿庆海:5年来,山东城镇化战略地位和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明确了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和谐城乡建设行动。建立了城镇化监测评价制度,每年发布的《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报告》在省内外引起较好反响。各级各部门将城镇化工作摆在了全局和战略位置来抓,形成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强大合力,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截至2011年底,全省城镇人口为491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0.95%;共有6个特大城市、10个大城市、33个中等城市、59个小城市和1100个小城镇,初步形成了以济南和青岛为中心、大中城市为中坚、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层级结构,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黄河三角洲城镇发展区、鲁南城镇带“一群一圈一区一带”四个城镇化地域单元互动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半岛地区城镇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开始显现。

    未来5年,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把城镇化作为贯彻扩大内需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和依托,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路子,着力提高城镇化速度和质量,力争全省城镇化率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培育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区,增强特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扩张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加快发展中心镇和卫星镇,积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努力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支撑、中小城市为依托、小城镇为纽带、新型村庄为基础的城乡空间新格局。加快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一体化,推动黄河三角洲和鲁南地区城镇群发育,重点培育“济淄泰莱”、“青潍日”、“烟威”、“济枣”、“东滨”5个都市区,充分发挥济南的中心作用和青岛的龙头作用。坚持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搞好城镇产业定位,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增强城镇综合实力,促进产业集中、人口集聚、空间集约、城镇集群。编制实施好新一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科学编制和调整城乡规划,提高城乡规划全覆盖水平,有效引导和规范各类城乡建设活动。适时调整行政区划,推动撤镇建街、撤村建居和乡镇合并、迁村并点。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为农村人口转移创造条件。

    大众网:山东省的房地产市场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全省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进展情况如何?对推进房地产市场调控起到什么作用?

    耿庆海:1、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五年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284亿元,建成商品房2.5亿平方米,全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1.8平方米(2010年底数据)。修订实施《山东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大幅度提高拆迁补偿标准,维护了被拆迁群众合法权益。出台《山东省物业管理条例》,物业管理面积达到7亿平方米。认真实施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在全国率先完成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省、市、县三级联网,房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是理性的、健康的。

    2、全省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统一思想,明确思路。近几年,我厅始终把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制定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稳步推进,重在实用”的建设原则,从抓各设区城市的信息系统建设入手,分别在青岛、济南、泰安、莱阳等市多次召开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现场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介绍成果,强化培训。在各地提方案,专家论证提意见,省厅总把关的基础上,确定在全省17个设区城市和108个县(市)建立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平台,省里建设总平台,采用国内首创的“分部式”部署方式,实行省市县三级联网的方案,明确了工作思路,加快推动了全省联网的进程。

    (二)完善标准,合理架构。全省108个市(县),存在着软件版本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为此,我厅印发了《山东省房地产市场监测系统数据规范(试行)》和《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报系统数据报送指标》,要求各市县完善系统,使用全省统一的数据规范,形成全省房地产市场信息数据库。同时,采取“搭建数据交换平台,省市县三级数据库联网”的架构模式,即以省级信息系统为平台,从各级房管部门登记业务数据库中采集房屋数据,按照统一的格式、规范和标准,存储在全省统一的数据库中,实现全省范围内的房屋登记信息数据采集、传输及查询。各市县信息系统以业务管理和查询为主,省级信息系统以数据采集、分析和监管为主。

    (三)组织到位,措施有力。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涉及房地产、建设、规划、价格、财政、土地、统计、金融、税务等部门,组织协调任务繁重。省厅专门印发文件,要求各市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系统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及时研究解决系统建设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加大对各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监督考核力度,省政府将系统建设列入了对地方政府的约谈和问责范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也把各地系统建设进展情况,作为申报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单位的重要考核指标。

    (四)克服困难,成果初现。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资金是关键,为了建好省级总平台,我厅一方面不等不靠,多方筹资,一方面积极向省财政等部门争取。各市主管部门,克服困难,积极筹资,加大措施,明确责任,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信息系统建设步伐。2010年6月,全省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我省青岛召开现场会,齐骥副部长和郭兆信副省长为山东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开通仪式进行剪彩。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在房地产市场监管和预警预报技术设计及硬件设施配套上,进行二期的投资和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2011年12月,系统二期工程已经建成并开始运行,在系统验收会议上,顺利通过专家验收,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一致认为,“系统设计填补了房地产市场信息管理的国内空白,技术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系统建设获得了2010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全省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山东省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功能比较完善,具备了全省个人住房信息查询、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及预警预报三个主要功能。

    (一)查询功能。可以在全省范围内,根据居民姓名、身份证号码、房屋坐落、门牌号等关键字,对其所有房屋进行查询,能够掌握居民的住房情况,有助于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落实。这一系统还可快速甄别申请人住房保障条件,确保政策的公平性;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依法实时核对贷款人房屋所有权、抵押等情况,降低金融风险;帮助税务部门实时核对购房人的住房信息,为依法征税提供依据。

    (二)监测分析功能。通过搭建覆盖全省的SDH专网,利用分布式云存储技术,将全省房地产市场信息数据及时、准确地纳入统一数据库,以此为基础,针对不同目的和要求,利用现代化的统计分析技术,生成各类分析报表和趋势图形,掌握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为管理决策、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提供依据。

    (三)预警预报功能。根据预定的监测分析主题(如:城房指数、量价弹性、吸纳周期、价位结构匹配系数等)和预警预报模型,对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市场总体或局部的运行质量和健康程度做出评价,对可能出现的警情给予预报,为各级政府实施房地产调控、及时调整决策提供依据。

    大众网:山东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落实扩权强镇各项措施,重点扶持96个国家重点镇和252个省级中心镇发展,请问主要采取了那些工作措施来推进小城镇建设?

    耿庆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和发展,2003年、2007年两次召开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还以鲁发[2007]23号文件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省有关部署,结合实际推进小城镇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全省1224个小城镇,建成区3096平方公里,镇区常住和暂住人口1275万,为全省50.95%的城镇化率贡献了13.23个百分点。今年1月29日,姜大明省长作出重要批示:“小城镇发展是我省一个薄弱环节,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可以先行调研,摸清情况,提出对策,再行部署。” 2月19日,姜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落实扩权强镇各项措施,加快发展中心镇。按照姜大明省长的要求,夏耕副省长2月中旬带领省建设、民政、财政、人社等部门到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考察,学习研究了四省市加快城镇化进程、搞好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政府研究室会同省有关部门,于3月上旬到省内12市调研,就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中央和我省关于乡镇机构改革、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借鉴先进省市的经验,结合山东实际,代省政府起草了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省政府拟于近期召开全省农村住房建设总结表彰暨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具体工作措施将在省政府这次会议上部署。

    大众网:山东2009年提出开展为期三年的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取得了主要成绩有哪些?今后的工作计划和部署?

    耿庆海:2009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部署开展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三年来,全省上下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整体改造村庄12259个,新建农房320万户,改造危房61万户,建设新型农村社区7976个,1200多万农民群众搬进新居,全省城乡环境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消费需求得到有效激发,新农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一是农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省1/5的农民改善了住房条件。住进了户型设计合理,质量安全可靠、暖气、煤气和太阳能齐全的新房,住房品质全面提升。二是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各地在农房建设中,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注重道路、饮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同时,积极促进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覆盖,极大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三是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农民住进新房后,洗澡有热水,做饭有燃气,购物有超市,出行有公交,休闲有场所,子女可以就近上学,过上了和城市居民一样的新生活,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农民腾出身来从事二三产业, 增收渠道大大拓宽。四是农村消费需求和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在“住有所居”问题解决后,农民消费没有了后顾之忧,大大释放了农民的消费潜力。三年间,农房建设的各项投资超过了4千亿元。其中住宅建筑建安投资2977亿元,带动了几十个相关产业发展,并为257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农村住房建设成为扩内需保增长的最大亮点。五是农民文化生活和文明素质有了较大提升。各地在农房建设中,配套建设了文体活动广场、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设施,方便了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文化活动。丰富的群众文化生活,完善的文化设施,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民的文明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进一步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下一步,打算将这项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这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工作长期化、常态化,坚持群众自愿、政府主导、规范运作、统筹推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继续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今后把“质”的要求摆到重要位置,把握稳妥有序的工作基调,在建设速度和规模上做出适当调整,从今年起每年集中新建农房50万户,改造农村危房10万户。继续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中:一是以人为本,施惠于民。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实行阳光操作,给予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二是完善规划,合理布局。坚持科学规划当头,根据实际调整完善规划,进一步确定各类村庄的区位和规模;三是因势利导,有序集聚。顺应农村人口城镇化趋势,引导农民有序向城市、小城镇、中心村集聚;四是综合开发,市场运作。综合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信贷扶持、费用减免等政策,结合村庄类型确定不同的开发建设模式;五是保证质量,搞好配套。农房建设要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按照规划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周边环境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六是集约用地,绿色低碳。坚持统一规划、规模开发、集约用地,推广节能环保适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七是产业支撑,保障长远。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增加收入;八是改进管理,优化服务。加强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重点做好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办法和服务标准,满足新型农村社区居民需求。山东沂蒙革命老区所辖18个县(市、区)已纳入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贴范围,下一步将按照中央的有关要求,协调省有关部门落实好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制定完善我省危房改造试点工作方案、资金管理办法、工程信息档案管理等政策和制度,完成好中央下达的任务,提高服务和管理农村危房改造的能力。

    大众网:山东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在全省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方面实现了“一县一厂(场)”的目标,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山东做好这项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有哪些?

    耿庆海:我省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实现了“一县一厂(场)”目标,工程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运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到今年3月底,全省累计投资180亿元,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11座,形成处理能力1040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居全国第三位,在国家淮河、海河流域污染治理目标责任考核中分别获得“五连冠”和“三连冠”。到今年3月底,全省累计完成投资80亿元,建成105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6个县(市、区)建成城区垃圾转运设施,处理能力达到4.1万吨/日,是全国第七个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一县一场(站)”的省份。我省做好污水和垃圾处理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和建设规划。姜大明省长要求,要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质量,且连续三年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确保如期实现垃圾处理“一县一场”目标向全省人民作出承诺。省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政策文件,编制完成了重点流域和地区的相关工程建设规划,有力指导和加快了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二)成立督察机构,建立督察、约谈、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监察厅联合成立了省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督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抽查,一月一通报。同时明确规定,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各城市市、县、区长是第一责任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重要责任人,对没有按期完成建设任务、收费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得力,造成严重污染后果或经济损失的,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三)多渠道筹集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资金。一是自1998年以来,我省先后有170个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争取中央资金40亿元。二是各地从城建资金、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等政府可用财力中解决地方配套资金130亿元。三是共有25个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外国政府赠贷款4.1亿美元。四是鼓励采用市场化方式投资建设和运营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五是自1998年以来,省级财政共安排7.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全省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补助和贷款贴息。

    (四)建立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保证设施正常运营发挥效益。省政府和省有关部门连续制定出台了多项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文件,各市也制定出台了本地收费标准,到今年3月份,全省所有市县都已将污水处理费提高到了省政府规定的0.8元/立方米的最低限价水平,有66个城市和县城已经开征垃圾处理费。

    大众网:近年来,山东在城市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农村生活环境的建设,请介绍下山东省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主要情况?

    耿庆海:2005年下半年,在充分调研和学习外省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在全省推进以“三清四改四通五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即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改水、改厕、改灶、改圈,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网,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这些内容,省委连续在2006、2007、2008年的1号文件中予以明确,我厅在制定《全省村庄整治工作实施意见》、《山东省村庄整治技术导则》时又加以深化细化。同时积极开展“百镇千村”示范建设等活动,动员群众投身农村环境整治和美好家园建设。特别是2006-2008年,省厅以鲁苏边界为重点牵头组织了省际边界地区村庄环境整治,指导市、县、乡三级建设部门,逐村协助制定了村庄整治行动计划,省际边界村庄基本消除了脏乱差现象,初步实现了人们由外省进入山东时“精神为之一振,眼睛为之一亮”。

    为贯彻落实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议和全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2011年9月,我厅在淄博召开了全省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现场会,会上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对我省的村实施分类整治,对已建的新型农村社区、保留村庄和将要撤并的村庄,分别提出不同的整治标准。特别是对新型农村社区,扎实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对保留的村庄,普遍开展“三清、四改、四通、五化”行动;对即将撤并的村庄,重点抓好环境卫生,清理“三大堆”。重点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投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强分类指导,实行示范带动,全省各市村容村貌有很大改观。截止到去年年底,全省7万个村庄中有2.1万多个开展了环境整治,另有8246个村庄结合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配套进行了环境建设,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受益群众达2000多万人。

王云峰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