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六团与滨海群众“鱼水情深”

2015-08-18 17:10:00来源:大众网作者:

  中共日照市委党史研究室 

  “老六团”,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根据地人民对滨海军区六团的习惯称谓。滨海军区六团,其前身最早是19287月彭德杯领导平江起义后成立的红五军。19378月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六团,19379月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先后参加了平型关、广阳伏击战等著名战役。193812月,随115师师部由山西前线挺进山东敌后,对外使用代号 “八路军东进支队”,先后创建了鲁西、鲁南抗日根据地。19413月,由鲁南东进滨海地区。

  老六团从1941年就在赣榆坚持对敌斗争,为了巩固新开辟的五莲山区和监视日照的敌人,194312月初,由滨海南部调到滨海中部以甲子山为中心的马庄、崖头、刘家东山、草岭一线。

  老六团与当地人民结下血肉相连的关系。部队出发那天,下起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可是六团部队曾住过的老房东们,还是带上煮熟的鸡蛋来给部队送行。有个60多岁的老大娘,小筐里装上自己心爱的老母鸡,挪动着一双小脚,走了10公里路来到六团,到处打听青口十八勇士的一连驻在什么地方。她到了一连驻地,放下筐就找刀杀鸡,非要亲眼看到一连战士喝上煮好的鸡汤再去。赣榆县的县委书记、县长也带来了两口肥猪赶到团部送行。他们对贺东生团长和吴岱政委说,老六团走到哪里,也是赣榆的子弟兵,千万不能忘了赣榆的老百姓!我们代表赣榆县的30万人民祝愿老六团多打胜仗,多杀日寇,争取抗战早日胜利。

  出发时间原定在晚上10点钟,到了12点,凡有部队住的房子,门里门外都挤满了群众。急得贺东生团长门里门外走了几十个来回。  吴岱也急了,说团长集合吧,我代表全团向送行的乡亲们作一次临别讲话。贺团长连忙说只有这个办法了。

  部队集合,乡亲们也举着火把随战士到集合场,把团部驻地的大街照得通明。吴岱站在街头的一个碾盘上高声地说,乡亲们,六团在赣榆3年,是赣榆人民把自己最好的子弟送到六团当兵,壮大了六团的队伍。我们不能忘记,在困难时期,乡亲们自己吃糠咽菜,把粮食省给部队吃我们不能忘记,部队打仗,乡亲们送情报、抬担架,不能忘记,反“扫荡”,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伤员。我们每人脚下,谁不是穿的赣榆的大娘、大嫂、姐妹们一针一线做的布鞋。我们北上,是为了巩固新开辟的根据地,我们到新根据地一定和那里的人民结成鱼水关系,多打胜仗,请乡亲们听我们的胜利消息吧。等到抗战胜利再来看望乡亲们。

  部队到了滨中,吴岱向全团讲话,说我们是人民子弟兵,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所以人民拥护我们,爱护我们,支援我们。我们不能忘记赣榆人民依依送别的情景,我们不能忘了赣榆乡亲们的期望和嘱托。现在,我们来到日照,怎么办?我们要使日照人民和赣榆人民一样的拥护我们、爱戴我们。

  这次讲话是六团到日照这个新区工作的开场白,前奏曲,也是拥政爱民月的动员会,教育准备会。到日照以后,六团第一件事是检查在赣榆3年政策纪律执行情况和制订到日照后的拥政爱民公约。不到3天,各营、各连都把自己的拥政爱民公约送到团部。

  吴政委把这些公约集中起来,取长补短,拟定出全团的《拥政爱民誓约》,也叫《老六团十大保证书》。《拥政爱民誓约》初稿又交各营、连讨论修改,完成以后,举行全团大会,举手宣誓。会后又用红蓝油墨套上色,印发到各单位。规定每天晚上点名要背诵一次,班务会要检查《誓约》执行情况,连队每月要进行一次总结。吴岱还与贺东生亲自把《誓约》送到日照县委、县政府作为六团到日照后第一次向地方党和政府的汇报内容。日照县委、县政府联名把《誓约》发到区、村。从此老六团又在日照掀起了一股“军爱民、民拥军”的高潮。

                                                                                                      (执笔:代光源、潘维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