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山东双创之星”系列报道(7)卜凡敏:做盐碱地“拓荒者” 5年“创造”20万亩良田

2015-08-19 14:41:00来源:大众网作者:向玲

  编者按:“发现山东双创之星”系列报道(7)

  8月17日至20日,“发现双创之星”大型主题系列活动在山东举行。活动以“讲述双创好故事展现中国好创意”为主题,为中国创客搭建思想交流的平台、创意诞生的襁褓、匠人技能的舞台、梦想实现的工场。即日起,大众网将陆续刊发“发现山东双创之星”系列报道,与网友一起认识我们山东的30位“双创之星”,听取来自身边的“双创”故事。

  

  卜凡敏:做盐碱地“拓荒者” 5年“创造”20万亩良田

“造良田万顷,保耕地红线,绘美丽中国,建生态家园”,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样的梦想太空不切实际,但对于盐碱地上的“拓荒者”卜凡敏来说,这个梦想已经支撑了他17年。

  大众网东营8月19日讯记者 向玲)“造良田万顷,保耕地红线,绘美丽中国,建生态家园”,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样的梦想太空不切实际,但对于盐碱地上的“拓荒者”卜凡敏来说,这个梦想已经支撑了他17年,如今他正朝着这个梦想一步一步迈进,看着那些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一片片的良田,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17年前,卜凡敏大学毕业,从革命老区临沂来到东营,被分配到胜利油田工作。两年后,东营市政府决定与油田合作开发广袤的盐碱地,从此卜凡敏便和荒凉的盐碱地结下了不解之缘。看着黄河三角洲近600万亩的盐碱地,卜凡敏心想,“如果有什么方法能把这些土地改造良田,变废为宝,那该给农民和国家做出多大的贡献啊。”怀着这样的梦想,卜凡敏踏上了盐碱地改良之路,这条路一走就是十余年。

  2000年,卜凡敏遇到荷兰国际著名农田排水专家克隆先生,开始接触国外技术,荷兰围海造田后利用暗管排水技术改良土地的方法让卜凡敏看到了希望,从此开始专心研究暗管技术。

  从2008年开始,卜凡敏主持了东营孤东地区十万亩荒碱滩涂的开发,开始试验暗管改碱技术,已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踏遍这片盐碱滩,终于利用暗管改碱技术,盐碱地快速变为良田,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方向找到了,他压抑着内心的喜悦,不断地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并结合国内实践,改进提升,逐步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盐碱地暗管改碱技术体系。

  如何把这项好的技术进行产业化,把更多的盐碱地变为良田,为老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做贡献,10年后,他怀着改良盐碱地的梦想,与时任黄河三角洲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玉珍合作,创立山东中天水土资源生态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并向山东省申报了山东省滨海盐碱地水土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暗管改碱技术的实施推广以及产业化。“刚开始干的时候,真是不分白天黑夜,时时刻刻泡在工地上。”说起创业初期的艰辛,卜凡敏感慨万千。

  一个战略性的产业从无到有再到进入国家视野,期间的坎坷可想而知,2007年,以汪懋华院士等向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利用暗管改碱改良盐碱地为国家增加耕地的建议,温家宝总理立即做出批示。国家层面的盐碱地暗管改碱项目科技支撑计划启动。为了推动产业化进程,打破国外实施装备的垄断,中天公司与中国农机院联合攻克技术难关,制造出国内第一台暗管改碱作业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在黄河三角洲建立设备中试基地,实现设备量产,解决了制约规模化的盐碱地暗管改碱产业化的瓶颈;同时,他又带领技术团队,不断的提升、括展技术,申报专利十余项,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2013年,他负责编写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整治暗管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成为国际行业标准。在推动暗管改碱技术产业化的进程中,曾经遇到各方面的重重阻力,以及各种否定的声音,卜凡敏依然坚持,被周边很多人形容“倔脾气”,正是凭借这股倔劲,卜凡敏的技术得到了国家认可。截至目前,卜凡敏已带领着年轻的中天团队,已将20余亩的盐碱地变为良田,取得了重大的效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创业的艰辛与波折激起更大的豪情,卜凡敏正引领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这项利国利民的宏伟事业中。东部滨海区、南方涝渍区、西北内陆盐碱区,只要有盐碱地的地方,已经留下了卜凡敏的足迹,他正带领着团队推动我国15亿亩的盐碱地改良的巨大产业,前面是一座丰碑。

  17年的追求,17年的铸一剑,盐碱地上孕育出“中天梦”。中天的创业史就是一个执着的追梦人,追的是中天梦,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圆的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回报大地的赤诚的梦,用自己绵薄之力,赤诚之心,推动我国土地改良,推动落后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递进。现在公司正在发展壮大,卜凡敏的梦想也慢慢变成了现实。跟随他的是越来越多追求“中天梦”的年轻人,拓荒者。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毛德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