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肉”的新闻发酵,舆论漩涡中的媒体人

2015-07-13 16:52:00来源:大众网综合作者:

  僵尸肉”的新闻流传和发酵 

  6月2日新华网长沙报道,长沙海关在6月1日现场查扣了来自印度的20吨冻牛肉,这成了走私冻肉消息的开山之作。

  6月3日新华网北京报道,海关总署6月1日在全国14省份统一行动,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抓捕,打掉21个团伙,查封走私冻品价值30亿元。

  6月23日,新华网发表一篇名为《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的报道,该文电头为“新华网长沙6月23日电”,报道称,“在6月的海关打击冻肉走私的专项行动中,有‘80后’缉私人员在广西某口岸查处了一批比他年纪还大的‘70后’冻肉。”刊登之后,“僵尸肉”的名称迅速传开,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各地食品药监部门也开展了排查行动。

  而据光明网报道,“一些走私冻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显示,竟然长达三四十年”这句话在新华网报道发布5小时前,正是侨报网报道的“僵尸肉”组图的图注原文。而侨报网依托美国《侨报》,是美国的一家华文网站。

  侨报网综合报道,6月份,中国海关总署在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初步估计全案涉及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冻牛猪副产品等10万余吨。据悉这些“僵尸肉”主要来自美国、巴西、芬兰、德国等国家。一些走私冻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显示,“肉龄”竟然长达三四十年,其卫生安全和食品质量不堪想象。

  

  

  

  

  

  

  

  

  7月2日,新华网报道《揭开冻品走私利益链:竟有冻品封存于1967年》中又提到,“南宁市警方在查获一批走私冻品时,发现其中一些鸡爪包装袋上印制的包装日期竟然是三四十年前,其中时间最长的包装日期显示封存于1967年。”而这一表述随即也多次被媒体报道引用。

  漩涡中的新华社记者李丹和资深记者洪广玉“僵尸肉”新闻上演剧情逆袭?

  7月9日晚间,一篇名为《逆转的时候到了:“僵尸肉”报道是假新闻!》的文章突然在微信朋友圈流传,署名为“食品安全资深记者”的作者洪广玉开门见山地指出,“通过对新闻线索的核实,发现这是一起无中生有的报道。这或许将成为中国新闻史上不太光彩的一页。”

  7月12日,新华社记者李丹回应“僵尸肉假新闻”事件,就《剧情逆转的时候到了:“僵尸肉”报道是假新闻!》一文提出质疑。一堆没有解答的问题,如何演绎出我的报道是“假新闻”的结论呢?你说自己是“不嫌事多”的媒体人,你“不嫌事多”的调查就是4个电话吗?你眼中什么才算是“僵尸肉”?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徐坤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