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试点电子营业执照 企业注册不再交验资报告

23日,山东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宜新做客山东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大众网联合主办的《政府职能转变面对面》栏目。杨宜新说,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快“五个改变”,下放6000余项审批事项至地市,企业登记时不仅不用交验资报告了,而且已在全省试点电子营业执照,今年以来,全省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3.1%。 【详细】

图片报道

更多
访谈实录
  • 【主持人】10:20:06 2016-08-23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山东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大众网开设的系列访谈专题节目《政府职能转变面对面》。本期,我们将要聚焦的是由省工商局牵头的商事制度改革工作。
        大家都知道,在以前,“一元开公司”这个想法,可以说是天方夜谭。而如今,“零门槛”办公司早已成为现实。但这也只是商事制度改革红利的一角。三年多来,我省商事制度改革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市场活力全面迸发,大众创业潮涌齐鲁大地。“市场活而不乱”成为我省经济市场的真实写照。
        作为我省“简政放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商事制度改革目前进展如何?在这一进程中又遇到哪些问题?下一步的改革重点是什么?今天,我们就邀请到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宜新,来为大家解读我省工商部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欢迎您杨局长。

  • 【杨宜新】10:21:16 2016-08-23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大众网,与大家分享工商部门立足职能,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方面的工作情况。

  • 【主持人】10:21:50 2016-08-23

    也非常感谢杨局长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请问杨局长,商事制度改革对于我省“简政放权”的意义是什么?工商部门在其中又承担了什么样的任务?

  • 【杨宜新】10:22:03 2016-08-23

        商事制度是规范市场主体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章和政策总和,是对市场主体准入、交易和退出等市场活动的制度和政策规定。商事制度改革看似微观、具体,实质是一项影响长远、影响全局的综合性改革。商事制度改革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先手棋”和“当头炮”,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发展潜力的重大部署,对于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全省工商系统以建设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为出发点和优先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商事制度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率先主动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2013年5月,按照省政府关于建设国内领先营商环境的要求,我局制定了发挥工商职能优化市场环境的“30条”意见,为改革积累了经验。2013年10月,国家提出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后,代省政府起草了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加强市场监管“21条”意见。2014年6月,国务院提出探索“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后,代省政府办公厅起草了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的通知。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2015年7月,我局作为山东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商事制度改革组的牵头部门,负责牵头并组织实施深化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按照国务院部署完成“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深入推进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的改革任务。

  • 【主持人】10:28:40 2016-08-23

        谢谢杨局长。从您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我们工商部门既是我省商事制度改革的牵头部门,又是具体组织实施部门,肩负重任。那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省工商局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动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

  • 【杨宜新】10:29:03 2016-08-23

        好的,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工商部门既是积极参与者,也是被改革者。在省委、省政府和工商总局的部署安排下,省工商局结合实际,按照宽进严管、简政放权、规范统一、便捷高效的原则,创新监管理念,凝聚改革合力,以工商注册便利化为切入点,推出一系列放宽准入改革举措,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主体准入环境,取得了显著成绩。总结所做的工作,我们将之概括为“五个改变”,分别是:①注册资本实缴制改变为认缴制、②“先证后照”改变为“先照后证”、③住所审查制改变为申报制、④“三证三码”改变为“一照一码”、⑤“企业年检”改变为“企业年报”。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注册资本实缴制改变为认缴制。即取消了对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额度的限制,不再要求股东2年内缴清全部认缴出资期限,也不再规定货币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而是由公司股东或发起人自主约定出资金额、出资期限和出资比例并记载于公司章程。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公司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
        “先证后照”改变为“先照后证”。国务院已经先后分三批决定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中的152项改为后置审批,19项取消,21项不再作为行政审批,决定只保留37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我省也将自行设定的6项前置审批事项依法取消或调整为后置审批。今后,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明确规定外,我省不再新设工商登记前置审批。
        住所(经营场所)审查制改变为申报制。即工商登记机关不再审查住所(经营场所)的产权权属、使用功能及法定用途,申请人申报其合法使用证明即可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同时,允许“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允许商务秘书企业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住所托管服务及其他配套服务。
        “三证三码”改变为“一照一码”。指的是长期以来实施的工商、质监、税务“三证三码”改为“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将由企业依次向三部门申请证照和编码,变为工商部门通过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的工作模式受理企业申请,这既节省了企业的时间和成本,又为企业办事提供了方便。
        “企业年检”改变为“企业年报”。 2014年10月1日,国务院《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开始施行,将原来企业在每年3月至6月,集中到工商部门报送年检材料,接受工商部门检查,改为企业在每年的1月至6月,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企业年度报告信息,接受社会的监督,使企业由原来的向政府负责变为企业向社会负责,将行政管制、处罚方式变为信用约束方式。企业年报公示制度的施行强化了企业公开相关信息的义务,使企业相关信息透明化,减少了交易和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方便社会公众和交易相对人对企业信用情况进行判断,对于防范经济风险、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主持人】10:37:08 2016-08-23

        谢谢。从杨局长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我省工商部门实施的改革工作是深刻并且比较彻底的,可以说是将简政放权这个概念真真切切地落到了实处。那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又有什么新的举措呢?

  • 【杨宜新】10:38:02 2016-08-23

        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使商事制度改革更好地向纵深推进。省工商局在积极推进“五个转变”改革的同时,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在全省范围内重点探索和推进了四个方面的试点工作。
        一是,扩大电子营业执照试点范围。作为全国首批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建设试点单位,我们已于2015年建成了全省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和全省工商综合业务云平台系统,实现了与全省工商综合业务系统及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无缝对接,具备了对电子营业执照业务功能的全过程管理,选择济南、淄博、潍坊等市局作为试点发行单位,并从2016年1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试点。电子营业执照载有工商登记信息,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活动中具有身份认证的基础性作用。目前,省工商局正在积极拓展电子营业执照的应用范围,推进其在政府部门及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认可应用和信息共享。
        二是,逐步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通过完善全流程网上办理功能,增加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实现电子归档、自助名称审核、网上身份认证等功能,使企业申请办理工商登记注册,不用再去登记窗口排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足不出户”完成公司注册等手续。目前,我省已初步实现了登记业务的网上申请、网上预审工作,各市工商局的企业网上登记率都在90%以上,并在潍坊等地进行了全程电子化试点。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完善流程,逐步提升登记全程电子化水平,尽快实现全区域、全类型的电子化登记。
        三是,探索试点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工作。名称自主申报是指,工商部门向社会开放企业名称数据库,明确名称禁止性规定,由企业自主决定叫什么名字,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现在,我省正加强专题调研和工作调度,积极协助工商总局实施总局名称核准的全程电子化改革。下一步,我们将在总结深圳等试点地区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有序开展我省企业名称核准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提高名称审核的信息化、规范化、便捷化水平。
        四是,稳健推进简易注销程序试点。为完善企业退出机制,解决好创业者“注册容易注销难”的问题,我省在济南等地区积极开展了未开业和无债权债务企业、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改革试点,为进一步简化注销材料,优化注销程序,缩短注销时限,构建便捷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积累了经验。
        除此之外,在全面落实国家简政放权“规定动作”的同时,全省各级工商机关还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简化优化登记程序,提高登记效率。2015年11月,省工商局制定了新的《山东省公司登记管辖规定》,实施登记管辖便利化改革,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由省级工商局登记管辖的企业外,将省局登记的6197户企业下放至属地市工商局登记管理,下放比例达74%。各级企业登记机关也不断下放登记权限,在工商所增设登记窗口,通过推行“一张表格、一套材料、一个窗口”的工作模式,尽量减少审批环节,方便市场主体登记注册。

  • 【主持人】10:48:02 2016-08-23

        从杨局长刚才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市场主体的准入门槛,相信这一系列简政放权措施一定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可否请您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我省商事制度改革都带来了哪些红利效应?

  • 【杨宜新】10:52:01 2016-08-23

        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是新常态下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发展潜力的重大举措。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稳步有序推进,目前已经到了改革深化拓展的关键节点,处于从“放活”向“管好”推进的重要阶段。从工商角度来说,在全省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的不懈努力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已经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认真牵头落实省政府事中事后监管有关工作部署。前段时间,省工商局在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下,牵头完成了《省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制定工作,拟定了省直各有关部门任务分工台账,并承办了全省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电视会议和两次全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座谈会。
        二是,扎实做好市场主体有关信息公示工作。首先是做好企业年报工作。省工商局将年报工作作为监管方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指导,开展领导包片、处室包市、年报督查工作,全省广大工商干部深入企业、乡镇、社区,上下齐心,履职尽责,提醒广大企业主动履行法律义务,自觉维护信用记录,企业年报达到了预期目标。2013年以来连续三年年报公示率都在90%以上,均超过了全国的平均企业年报公示率,也都超过了改革前的我省企业年检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和较好的社会反响。其次是建立和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机制。这项工作机制是指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在依法实施工商职能监督检查时,采取随机方式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方式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开检查结果,并按照公正、透明的原则组织实施。目前,我省已经全面实施了这项工作。第三是,做好信息公示工作。目前,省工商局已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公示了适用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相关信息3.8万条、股权出质信息1.1万条、动产抵押信息2.1万条、重大税收违法案件178件、企业即时信息75.8万条,并将通过“双随机”抽查的4.2万户企业、9.5万户个体工商户和3700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抽查结果信息记载于市场主体名下,并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进行了公示。
        三是,严格规范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建立经营异常名录,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和市场的监督作用,增加企业违法成本,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约束机制。近年来,省工商局多措并举加快推进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先后印发了《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市场主体经营异常名录(状态)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对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的、未在工商部门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的、公示企业信息弄虚作假的、通过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这四类应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管理的,做到依法依规、应列尽列。同时,进一步扩大行政监管性惩戒范围,实现了我省经营异常名录数据库及时归集和上报、全国经营异常名录库的实时下载和信息共享。目前全省共有17.5万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向社会进行公示。有1.4万户企业因在生产经营、招投标、银行贷款等工作中受到了信用约束,及时履行和纠正了相关违法行为,申请移出了经营异常名录。
        四是,强化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对于载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股东或高管人员因未履行法定职责而导致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省工商局将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将其记入个人信用记录,并依法限制其设立新的市场主体、从事市场经营活动,促使其履行法定责任。目前,我们已与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省地税局等部门签订了涉企信息共享交换合作协议,共享信息740余万条;与省法院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制度化信息协作机制,实施股权冻结3万户(次);与省直17个部门实现了部分数据交换,累计提供信息3000多万条;积极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共同签署的《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有关职责任务,对858名失信被执行人依法予以任职限制;积极与省发改委协商沟通,初步完成了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任务,与山东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初步建立。

  • 【主持人】11:03:01 2016-08-23

    杨局长,刚才您提到了商事制度改革已经进入深化期,那么在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方面,您认为还面临着哪些困难和挑战?下一步,工商部门打算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 【杨宜新】11:04:28 2016-08-23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任务变得更重、更加复杂,由于涉及许多部门管理方式的改革,需要多部门互相衔接、有效配合,难度也越来越大。过去三年多来,商事制度改革总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与党中央、国务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相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工商登记在准入环节提速增效明显,但在退出环节依然不够便捷;住所、经营范围登记条件有待进一步放宽,工商注册便利度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简易注销登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仍处于改革试点,尚未全面推开;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需要加快推进,任务仍然艰巨;小微企业存活率和活跃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发展困难增多等问题。
        下一步,省工商局将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部署要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开拓创新,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落实好各项改革重点任务,进一步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是,认真做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登记改革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通知》,通过完善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互认、做好登记模式转换衔接、加强办事窗口能力建设等措施,确保10月1日起在全省实施。继续做好改革过渡期内“一照一码”营业执照的换发工作。同时,加快推进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合一”,确保12月1日起实施。
        二是,继续提升工商注册便利度。认真做好全省电子营业执照的应用开发并进入常态化发行,进一步完善电子营业执照系统,扩大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试点范围,提升登记效率。继续放宽住所登记条件,探索分行业、分业态释放住所资源新途径。配合去产能、清理“僵尸企业”,积极研究完善简易注销办法,指导各地扩大简易注销改革的试点范围。为应对化解产能过剩带来的职工安置问题和解决大学生就业,继续完善创业“绿色通道”,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登记注册服务。
        三是,不断健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认真落实“先照后证”改革,推动履行“双告知”职责。“双告知”就是指工商机关根据省政府公布的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在办理登记注册时,告知申请人需要申请审批的经营项目和相应的审批部门,在办理登记注册后,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及时告知同级相关审批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相关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时查询并根据职责做好后续监管工作。这项工作作为确保“先照后证”改革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中。下一步,省工商局还将依法更新《山东省工商登记后置许可事项“双告知”目录》,并及时告知业户和相关部门。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组织实施企业年报公示信息不定向抽查和投资担保类企业公示信息定向抽查工作。加强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扩大载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主体范围。强化联合惩戒工作,推动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增强联合惩戒效应。与省发改委协作配合,争取于年底前基本形成支撑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全国一张网”建设需求和归集全省范围内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的信息化能力。加强行政处罚案件公示,不断提高处罚信息的公示率、准确率和及时率。
        四是,强化市场监管执法。加大反垄断力度,重点查处行政垄断。严厉打击传销,依法查处异地聚集型传销、网络传销案件。加强网络市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促进网络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深入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促进公平竞争。着力做好虚假违法广告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广告和违背社会良好风尚、不良影响的广告以及高速公路两侧户外广告整治工作,净化广告环境。进一步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高效处置消费维权事件,更加有效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 【主持人】10:54:18 2016-08-23

        感谢杨局长用一系列翔实的数据,向我们介绍了我省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取得的成果。这一系列举措势必也对我们的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请问工商系统作为市场监管的主力军,在建立新型监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 【杨宜新】10:51:00 2016-08-23

        三年多来,全省工商系统坚持紧紧围绕“放管服”做好文章,以建设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为目标,积极推进各项商事制度改革政策落地见效,有效激发和释放了大众的创业活力和创新动力,各类市场主体井喷式涌现,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革的宏观效应得到了充分显现。
       一是,社会投资热情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爆发式增长。截至7月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663万户,同比增长23.1%;实有注册资本(金)10.8万亿元,同比增长37.5%。1-7月,全省每天约登记市场主体3759户,平均每15人拥有1户市场主体,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673户。企业数量也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截至7月底,全省实有企业167万户,注册资本(金)10.1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6%和38.7%。与改革前2014年2月相比,市场主体总数净增238.7万户,注册资本(金)净增5.7万亿元,增幅分别为56.2%和109.9%;企业总数净增73.2万户、注册资本(金)净增5.3万亿元,增幅分别为78%和111.3%。这些数据都充分显示了商事制度改革蕴藏的巨大动力和我省市场主体发展的巨大潜力。
        二是,三次产业全面发展,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到7月底,全省一、二、三产业市场主体户数结构调整为5.7:10.7:83.6。服务业产业作为投资创业焦点,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上半年,新登记企业18.8万户,占新登记企业总量的76.8%。其中,金融业、教育业同比增长超过了100%,信息传输、软件、文化、体育娱乐、卫生和社会工作等产业增长都在50%以上。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是,稳定了社会就业,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三年多来,全省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647.3万户,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增加了677.3万人,达到了2189.4万人,约占全省就业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全省每个私营企业平均吸纳就业人数7.7人、个体工商户2.1人。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实施,与创业创新政策形成叠加效应,有效地拉动了高校应届毕业生、农民工和科技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对全省创业就业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是,推动了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优化了全省营商环境。注册资本认缴制、住所(经营场所)申报制、“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改革措施的实施,极大提高了审批登记效率,降低了企业设立和运行成本,也带动了山东省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削减,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在全省形成了新一轮投资创业热潮,不少地方采取“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商务秘书公司、电商集群注册等改革创新举措,促进了新业态新经营模式的发展,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有力地推动了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长远看,商事制度改革还有三个方面的成效将逐步显现,分别是就业观念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应用共享和社会诚信意识的增强。

  • 【主持人】10:59:07 2016-08-23

    好的。非常感谢杨局长的精彩解读,感谢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精彩语录

更多
  • 社会投资热情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爆发式增长。数据充分显示了商事制度改革蕴藏的巨大动力和我省市场主体发展的巨大潜力。

  •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稳步有序推进,目前已经到了改革深化拓展的关键节点,处于从“放活”向“管好”推进的重要阶段。

  • 初步完成了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任务,与山东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初步建立。

往期回顾

更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