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兔儿爷

2017-10-03 21:1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中秋节为什么供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清代宫廷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那么中秋节为什么供兔儿爷呢?

  民间传说,过去人间流行瘟疫,月宫里的玉兔体察民生疾苦,就下凡给人看病,但它的模样把人们吓跑了。于是兔子就穿上人的衣服,变成人的样子,拿着药杵给人看病。所以民间的泥塑玩具里,把兔儿爷的形象塑成头竖两只硕大的长耳朵,三瓣兔子嘴,其他地方与人没什么区别,尤其是粉红色的脸蛋透着英气和灵气。身披金盔金甲、大红战袍,背后插伞盖,俨然一副武将打扮。

  每到中秋,家家用瓜果菜豆供奉玉兔,酬谢它带给人间的福祉,并且称玉兔为“兔儿爷”、“兔奶奶”。中秋节祭兔儿爷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上世纪50年代,兔儿爷也很常见,过中秋节大街小巷都可以见到摆摊卖兔儿爷的人。当时家家户户过中秋节请兔儿爷是一个传统,就如同过年放炮一样。请回的兔儿爷要摆在显眼的桌上,求兔儿爷保佑全家平安健康。

  兔儿爷讲究的是“年年请,年年送”。送兔儿爷就是要在中秋前,要把去年请来的兔儿爷摔掉,寓意着去年兔儿爷把我家的灾病全部带走了,然后再去请今年新的兔儿爷。老年间都说“隔年的兔儿爷-老陈人儿”,说的是兔儿爷是泥制的,很少能保存到第二年。

  兔儿爷寓意多:坐象兔儿爷,象与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坐虎兔儿爷,虎为百兽之王,是统帅,寓意事业兴盛,人脉广博。麒麟兔儿爷,因麒麟吐书的典故而流传,象征着学识广博,学业有成。坐葫芦兔儿爷,因葫芦与福禄同音,象征着福禄双全。

  兔儿爷是旧京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人们按照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儿爷。

  无论是关于兔儿爷起源的传说故事,还是拜兔儿爷这种风俗习惯,都是古代医疗条件相对落后这一现象的抽象表现。古时候,生病对于贫苦的民间百姓而言,是致命性的打击,他们只能祈求神只的庇佑,也是求得一些心理的安慰。

兔儿爷

  如何制作兔儿爷?

  制作兔儿爷的工艺比较简单,稍有此常识的民间艺人皆可操作。每年中元节后,虽然离中秋节还有个把月时间,匠人便开始制作兔儿爷了。

  兔儿爷的制作方法是先准备好模子,再把带有黏性的黄土和纸浆搅拌均匀,然后填入模子里,压实后,从模子里脱出来,放到阴凉处阴干,切忌风干或暴晒,以免干裂,接下来着五彩色即成。

  当然,也有手艺高者,不用模子,直接用手捏出泥坯,阴干后着色即可。由于匠人的创意不同,手法不同,制作出来的兔儿爷的形状也不尽相同,有的写实,有的写意,可谓五花八门。

  还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上下嘴唇可以随一条扯线而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嗒嘴儿”,更受小朋友的青睐。一进入农历八月,京城街头到处都是卖兔儿爷的摊子,很是热闹,引来顽童选购。

相关搜索: 中秋节 习俗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