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2022专题汇总 >山东手造 >头条新闻

山东手造|逢考必过、旗开得胜…惠民泥塑上“新”了!

2022

/ 03/17
来源: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作者:

手机查看

  两个俏皮可爱的泥娃娃,穿着布兜兜,屁股上落着一只苍蝇,取名谐音“一定赢”。

  两个骑着色彩斑斓小马的孩童,穿着花衣服,举着旗子,寓意“旗开得胜”……

  在惠民县皂户李镇泥塑手艺人杜增香作坊里,既能看到创新基因,也能回顾到各类怀旧元素。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泥塑作品创新就是要用心,将美好寓意赋予其中,“思路开拓了,销路也自然不会窄。”

  杜增香制作的泥塑作品。

  泥塑,不言而喻,是用泥土捏造塑形而成。选取什么样的土作为原材料,是第一步。

  在惠民县皂户李镇大杜村杜增香家的惠民泥塑作坊,取土和泥的工作,是由杜增香的爸爸杜永安负责。

  杜永安今年64岁,和泥塑打交道30多年了。他认为,选取什么样的土,既有一定的标准,又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

  “必须是黏土,深挖一米左右的淤泥土最佳,选取标准就是冬天一冻一个大疙瘩,一化冻就是鱼鳞片的形状。”杜永安也分享了取土地点,惠民县沙河以北这种土是找不到,找土要去沙河以南的地块。

  土块找来了,接下来就是和泥。只见大杜永安用锤子将土疙瘩一块块的敲碎成粉末状,用筛子过滤一下后,加适量的水搅拌,然后添加棉絮。

  “和泥如和面,接下来,就是最费体力的踩泥了。”杜永安一边说着,一边穿上军绿色胶鞋,系紧了鞋带,在地上来回踩踏,泥块表面越来越光滑,棉絮也均匀地融入其中,不见了踪迹。

  踩泥是个体力活,汗水不断滴答在泥块上。当泥团捏成圆形摔到地上,声音清脆而不裂时,制泥工作算完成了。后面工序,包括擦粉、上色、开眼等十来道工序就由杜增香接手了。

  杜增香和她的泥塑作品。

  “有人说,你这烂泥巴有什么好的,你还卖这么多钱。”也许只有杜增香才知道这其中的艰辛,日积月累的踩泥劳作,爸爸杜永安半月板也出现问题。

  所以,杜增香对和好的泥巴,格外珍惜。

  “我是6岁时候,跟着一个爷爷学的泥塑。”1984年出生的杜增香,也算是个老手艺人了,小时候大人做成品,下脚料就给她玩,自己顺手捏一点小动物,然后放在火柴盒里。

  后来,随着时光流逝,年龄增长,杜增香在2000年正式开始当家,制作泥塑产品。不同于老一辈手艺人的思路,杜增香首先想到了创新。

  “2000年往前推十年,老一辈还是传统模式,样式很单一,有小鸡,小狗,小哨子等,销量不温不火,只能赚个零花钱。销售的方式,也以赶庙会为主。”杜增香说。

  杜增香在传承老一辈样式的基础上,更倾向于制作“小作品”,即将大个变mini,因为小的方便携带。同时,她善于捕捉网络上的流行趋势,制作创意产品。例如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她捏得惟妙惟肖;“逢考必过”“旗开得胜”等蕴含美好寓意产品,更是她的得意之作。

  杜增香制作的泥塑作品。

  “人们买泥塑作品,不仅要看着喜庆,还希望承载着美好祝福。”杜增香认为,创新,需要的是走心,不仅仅是样式创新,而是要投入更多心思。

  不仅有创新,杜增香设计的作品中,也有怀旧的元素。80后小时候玩具,冬天孩童带的老虎帽,还有各类有年代感的物品,都成为她泥塑作品的灵感来源。

  思路开拓了,销路也越来越宽广。如今,杜增香的泥塑作品,不但是庙会上的抢手品,在网络上也有着不错的销量。

  惠民泥塑,作为国家级民间艺术类文化遗产,同样也面临着传承的问题。 现在惠民,做泥塑的人越来越少。杜永安记忆中,以前最多的时候有30多户,现在不足10户了。

  “要不是有感情,有特别的情怀,我也坚持不了。”杜增香手指已经干裂,比同龄人要粗糙一些,她笑着说,“巧手大多都是粗糙的。”

  谈到为什么坚持创新,杜增香说,她想吸引更多年轻人,尤其是小孩子。“如果别人创新比我的好,那我很开心,这是我做这个东西的初心。”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郑希平 通讯员 王军 牟树涛

责任编辑:陈凤祁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