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国内

 

“救救这些可怜的初中生”
—— 一封初中学生家长的来信
2004-10-15 07:00:32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各级教育部门也曾就此进
行过规范。但是近日河南省南阳市某中学部分初中学生家长的来信仍
使人感到惊讶:初中生的课业负担实在太重了。
  以下就是这封信的全文:
  我们是河南省南阳市一所中学初中部的学生家长,怀着沉重而急
切的心情,反映学校不顾学生生理心理承受能力,随意延长学习时间、
增加学习强度,严重损伤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希望引起关注,并对
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调研。
  学校为了应付上级的评比和考核,并获得与之挂钩的奖金,把“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身体健康”全部抛到脑后,在老师的强迫
下,孩子们每天高强度地学习十几个小时。以下就是初中一年级的作
息时间表:
  早晨6时20分至7时30分是早读课。为了按时到校,学生不得不5
时30分起床。
  7时40分至12时是4节正课。其中9时45分下课后20分钟的课间操,
体操和眼保健操被取消,而改成学生们吃食物、喝水的时间。另外两
个课间10分钟休息时间由于老师竞相拖堂,常常是这节课刚下课,下
一节课的铃声就响了,学生们连上厕所都来不及。有的孩子为此宁可
少喝水。
  12时放学后,学生回家吃完午饭本来可以休息一下,但是,老师
又留了1个多小时的午间作业,学生放下碗筷就得写作业,直到下午2
时后又去上学。
  下午2时30分至下午6时30分学生坚持上完4节课,还要被老师留
到下午7时至7时20分才放学。而且所有自习课毫无例外地被主课老师
强占,作业只能等到晚上回家后强打精神去做,常常做到晚上10时以
后。周末也是作业成堆,想给孩子搞点业余爱好等素质教育根本没时
间。
  而且,大量作业是抄抄写写、重复劳动,数学、语文、英语等多
数课程有两三套补充辅导练习材料要做,对提高学习成绩益处不大。
  超重负担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十二三岁的孩子正是长身
体的关键时期,但每天睡眠时间只有7个多小时。而且每天长时间、
高强度学习,除了一周两节体育课以外,学校几乎没有给学生留锻炼
身体的时间,多数学生身体素质逐日下降。最突出的表现是频繁感冒、
患鼻炎、视力急骤下降。更令人着急的是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被功课
压得整日闷闷不乐,厌学情绪日益滋生。长此以往,我们不能不担心
学生的身体、心理会出问题。如果产生这样的结果,考分的提高还有
什么意义呢?况且,有些孩子疲于应付,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也看到,老师们也很辛苦,每天早来晚走,他们也有很多怨
言。我们认为,不顾学生承受能力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做法,背离了
让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及时纠正。
  我们强烈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出台措施,制止教育上的这种“恶性
竞争”,切实把学生的超重负担减下来,合理安排教学。一是立即出
台各类学校标准作息时间表,如制订“最早到校时间”“最晚离校时
间”和保证课间休息时间,按教育部要求控制课时。二是减少家庭作
业,鼓励课堂学习效果好的学生可以免去“抄写多少遍”这样的作业,
鼓励学生自我学习。三是保证学校体、音、美和自习课时,不得随意
取消这些课程。四是职能部门应治理乱发学习资料的现象,这也是学
生课业负担重的重要因素。
  部分学生家长 2004年10月
  (新华社郑州10月14日电)

  ■ 记者来信

  学生课业负担仅次于农民负担

  □ 新华社记者 郭久辉

  众所周知,面临高考的高中生学习负担最重,但是最近,河南省
一些初中生家长也不断反映子女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学生家长在写
给新华社记者的信中说,学校不顾学生承受能力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已经到了没有课间操、课间休息难以保证的程度,严重损伤了学生的
身心健康,背离了教育的宗旨,强烈要求关注这一问题。
  在新华网上点击“减负”一词,三千多条相关新闻中,“学生课
业负担”仅次于“农民负担”位居第二,可见这个问题的社会关注度
之高。
  “学习负担过重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应引起重视。”很多教育
工作者表达了这样的意见。近年来,教育部推行的“课改”,在教学
中安排了很多素质教育内容,但在基层,“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
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题海战术等靠延长学习时间来提高成绩的
教学愈演愈烈。
  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减轻学生负担,除了要提高教师素质,转
变落后的教育理念,还应调整升学考试内容,让“指挥棒”更多地向
素质和能力而不是知识倾斜。此外,学生家长也应对子女学习成绩保
持平和心态,减轻学校和学生的压力。
  (据新华社郑州10月14日电)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勇担“泰山之责”
下一条:汽修业十倍暴利很平常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