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学连载 -> 借我一生

 

借我一生(一)
□ 余秋雨
2004-09-21 07:43:42 

余秋雨告别中国文化圈的封笔之作

  1
  我出生并生活到将近十岁离开的旧屋,地处浙江慈溪桥头镇车头
村一个宅落里。我家屋子不是独立的,是一排长楼中的一户。在全村,
这间屋子最热闹,夜间经常坐满了人。
  光源是八仙桌上和一个小油灯。黄豆般大小的火苗映着一个短发
女子的脸,她才二十出头,眸子安静,脸带羞涩,正在埋头书写。她,
就是我妈妈。
  妈妈是全村惟一有文化的人,因此无论白天、夜晚,她都要给全
村乡亲读信、写信、记账、算账。
  村民不管隐私不隐私的,一家有信全村听,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无
上的消遣。
  读信写信,是在读写一座村庄。
  妈妈快速地进入了村庄的内心。
  其实远不止是这座村庄。读信、写信的另一端,大多是上海。上
海是由一批批闯荡者营造起来的,来自浙江农村的闯荡者又显得特别
重要。但是,多数闯荡者都没有出名,他们中的一小拨来自我们村庄,
平生只有我的妈妈在不断地书写着他们的名字。
  终于,妈妈发现,外出的闯荡者也都不识字,收到乡间妻子来信
后还要请别人来读。这让她愕然了。
  她原来以为自己是一对对夫妻间惟一的“传话者”,因此尽量把
妻子们的委婉心语细致表述,谁知,这种表述仍然不能直接抵达。对
方找到的读信者一定是男人,他们能传达这些哀怨村妇的隐隐心曲吗?
  那么上海,浙江农村为了造就你这座城市所支付的情感代价,实
在太大了。
  妈妈太熟悉上海,因此深知两端之间的不公平。
  她知道不公平是永恒的,但她要做点事。
  几年读信、写信的结果使她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义务在这些村
子间办识字班,在年轻人中扫除文盲。
  东边一里路之外的桥头已有一所简陋的小学,但当时那里招生太
少,要收学费,一般农村青少年进不了。妈妈知道,要吸引大家来上
识字班,第一个条件是不收学费,第二个条件是上课时间要顺农活,
也就是要在大家收工以后或不出工的日子里上课。
  这样办,她粗粗一算,来的人会很多,光她一个人来教,吃不消。
  要找一个人来帮忙。
  有文化,能教书,愿意尽义务,完全没有报酬,又必须是一个女
的,出来教书不影响家庭生计……终于,她想到了自己娘家———朱
家村,西边半里地之外的斯文富贵之地,只能从那里搬救兵了。
  外公是地主,妈妈去朱家村找人有点不便,但妈妈一直缺少政治
意识,心想义务教人识字,这样的好事谁会反对呢?
  找到的那个人,便是朱家村除外公之外的另一个“破产地主”朱
炳岱先生的年轻妻子。
  朱炳岱被划为地主也是因为父辈的家声,到他自己已没有地产。
他的妻子身材娇小、美貌惊人,比妈妈小一岁,也是从新浦沿嫁过来
的,与小阿婆一样。姓王,叫王逸琴。
  现在,妈妈抱着我,敲开了王逸琴家的门,没花多少力气双方就
说定了。王逸琴把妈妈送到她家东首的竹园边。妈妈上下打量了一下
这位美丽的少妇,问:“你这旗袍是上海做的吗?”
  “我没去过上海。这旗袍是在娘家新浦沿做的。”王逸琴说。
  “新浦沿人穿旗袍吗?我婆家一个长辈亲戚说那里只有王尧辉的
家眷才穿。她还见过王尧辉本人。”
  耳边传来轻轻的声音:“王尧辉是我爸爸。”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借我一生(二)
下一条: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