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学连载 -> 借我一生

 

借我一生(二十一)

2004-10-16 07:41:24 

余秋雨告别中国文化圈的封笔之作

  “懒汉”不是坏人,因此整治他们就得客客气气。他们每一个都
有逗人之处,使得整治过程一直夹带着笑声。
  整治“懒汉”的主要办法,是开一个个语气温和的“帮助会”。
本来自土改之后,乡间开会就多,“懒汉”们历来最喜欢在开会过程
中插科打诨、制造笑料,因此这次为整治他们而开会,他们一点也不
怕。“看谁治谁呢。”他们心里一乐。
  但他们很快发现,事情变得有点不妙。会上不是规劝,不是批评,
更不是勒令劳动,而是帮助他们算账。一年要吃多少粮食?粗粮多少?
细粮多少?这些粮食来自何处?年老的婶婶靠纺纱能贴补他多少?多
病的舅舅靠打鱼能救济他多少?一年中饥饿的时间有多长?过冬时能
穿的衣服有几件?
  过几天还有会,讨论他究竟能干哪些农活,或者能做农活之外的
哪些事情。更要命的是,终于讨论到了他的成家打算,那么多大婶大
嫂一起与他盘算成家费用,而满屋还有那么多未婚的小伙和姑娘在笑
眯眯地旁听……
  这就是新政府“群众工作”的过人之处。入情入理之间,民众发
动起来了,全村参与进去了,快速构成了一个荣辱分明的舆论结构,
连再洒脱的人也不能不在乎。算了几回账,“懒汉”这个概念也渐渐
成为人们的口头语。如果一开始就说他们是“懒汉”,他们一定抗拒,
但是,会议间的用语是那么婉转:“大家要为懒汉找出路”、“懒汉
也有可能变好汉”……是啊,懒汉、好汉一字之差,都是堂堂汉子,
让他们叫去吧。
  总之,才几个月,这批平时优哉游哉的活神仙,在精神上已经一
败涂地。
  但是,在为他们找活儿干的时候大家都遇到了苦恼。他们能干什
么活?村里能留给他们什么活?
  就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合作化运动”开始了,使事情出现了
整体转机。
  在这里请允许我暂时停止叙述,加一段议论。现在有一些历史学
家彻底否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期中国农村的合作化运动,我觉得有
欠客观。世人皆知,近二十年改革开放的一个早期标志,就是农村的
“包产到户”,这无疑是一个勇敢的选择,但并不能由此感叹“早知
今日,何必当初”。
  不管我以当时小孩的眼光还是以今天成熟的眼光看去,都会觉得
合作化运动是一个不错的权宜之计。因彻底无序而低效的土地,就此
可以找到一种简单的生产秩序。有了分工,有了调配,有了跨家跨户
的渠道建设和农具购置,随之也有了让大家学习和实践每个生产环节
的可能,连“懒汉”们也都有了适合他们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各家
的孩子不必分头放羊割草了,因此也有了上学的可能——我小学的同
班同学就是这样聚集起来的。正是这种可能,使以后的一切社会改革
有了可能。
  也许高层领导者们有太多极端理想化的追求,后来在这件事情上
确实也推进得太快、太急、太大、太粗,渐渐脱离了实情和人性,产
生了很多不良后果,但在合作化之初,那几乎是雪中送炭,为大地保
留了最低的温度。
  德国作家格拉斯的《铁皮鼓》里那个男孩子能够见证很多连大人
也看不清的历史,在我们家乡,这个男孩子就是我。
  □ 余秋雨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借我一生(二十二)
下一条:借我一生(二十)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