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粪竟然有人抢着要,山羊冬天吃上大棚草

2011年10月09日 14:09作者:李冉 尹玉涛 王静等来源:大众网

  “咱们这的西葫不是无公害蔬菜吗,用的肥料都是些有机肥,所以像村里这些养殖户家里产生的这些鸡粪、鸭粪在咱这也都是些宝贝,种大棚的都抢着要。”随行的村主任李建兴告诉记者。
  猪肉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猪肉价格的变动也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而在陵县的五李社区前李村的养猪场里,生猪都吃着从超市购买的精猪粮。
  在前李村村民李功胜的养猪场里,记者看到每一个猪舍里都喂养着三头生猪。生猪身上的毛色非常的鲜亮光滑,每只猪都膘肥体圆。看到有人进来,猪圈的猪都呼哧呼哧的拱了上来,在食槽中查看着是不是有人给他们放上了新鲜的食物。
  可是当记者拿到猪食的时候,却有点发懵。手里的猪食根本不是看大人喂猪时候用的烂菜汤、烂菜叶,而是一种非常像“猫粮”的一种长条形的猪粮。
  李功胜向记者介绍到,“这个猪粮是我从外边专门购买的,一块五一斤呢。这些猪的饲料都是粮食加工的,没激素,人都可以吃,味道有点甜,用咱们这种精饲料喂出来的猪,不光毛色鲜亮,猪也长的大,肉质也好,基本上2个月就可以出栏了。”

    大众网记者 李冉尹玉涛 王静 马鑫 尹海洋 厉麦 刘宇 李润杰 刘永健 赵乾

 

    新鲜事四:生猪吃上精“猪粮”,鸭粪竟然有人抢着要

 

  猪肉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猪肉价格的变动也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而在陵县的五李社区前李村的养猪场里,生猪都吃着从超市购买的精猪粮。

    在前李村村民李功胜的养猪场里,记者看到每一个猪舍里都喂养着三头生猪。生猪身上的毛色非常的鲜亮光滑,每只猪都膘肥体圆。看到有人进来,猪圈的猪都呼哧呼哧的拱了上来,在食槽中查看着是不是有人给他们放上了新鲜的食物。

  可是当记者拿到猪食的时候,却有点发懵。手里的猪食根本不是看大人喂猪时候用的烂菜汤、烂菜叶,而是一种非常像“猫粮”的一种长条形的猪粮。

  李功胜向记者介绍到,“这个猪粮是我从外边专门购买的,一块五一斤呢。这些猪的饲料都是粮食加工的,没激素,人都可以吃,味道有点甜,用咱们这种精饲料喂出来的猪,不光毛色鲜亮,猪也长的大,肉质也好,基本上2个月就可以出栏了。”

    听完他的介绍,记者刚要把手中的猪粮倒到食槽里去,却又被他拦了下来,“你这么直接倒进去猪可不吃,现在喂猪都是精饲料和猪草搭配在一起。你光放猪粮,他们早上才吃过,现在不爱吃,你得搭配上点猪草,他们才愿意吃。”一说记者才知道,原来吃烂菜叶烂菜汤的大猪,现在也“改善生活”吃起了精饲料,还开始了搭配着的饮食。不但要吃饱,现在要吃好。现代“大猪倌”李功胜也让人刮目相看。

    李功胜虽然年纪不是很大,但却已经是村里的“大能人”了。当年就是看到了养猪能带来的利润,他自愿放弃了在沧州市外贸公司的岗位,回到村里办起了养猪场,到现在为止已经有10多年养猪的历史了。现在他的养猪场已经有四五亩地的规模,饲养的几百头生猪每年都能带来将近20万的利润。由于今年猪肉的价格又比往年有所上涨,生猪肯定能能卖个好价钱。看着自己即将出栏的生猪,李功胜大哥笑得很灿烂。

  不光光是养猪,李功胜还在后院养了很多条狗。从几个月大的小德国牧羊犬,到生性凶猛的藏獒,一件生人走进,狗舍中一片吠声。而这些狗都是挂到网上去卖的,网上的价格高。像那只品相挺好的藏獒,估计就能卖到10000元以上。

    鸭子刚卖完,就立马有人上门收鸭粪?记者在五李社区西李村采访的过程中,正好赶上养殖户李天收和妻子在养鸭棚前向别人出售自家鸭棚里的鸭粪。

  走进李天收家的大院,记者看到,他家的鸭棚并不算大,长约45米、宽约10米,大约有一人高,棚的上面盖着一层厚厚的茅草和塑料布,如今棚里已是空荡荡,原本养着的2500只蛋鸭前几天刚刚都被卖了出去,地面上只剩下一层30公分厚的鸭粪。

    “咱这鸭粪都是论立方卖的,一方是30块钱,这一辆拖拉机能装差不多两方半。”李天收说。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来这买鸭粪的都是附近种植大棚的村民,鸭粪买回去直接卸到大棚里,都是来给自家种的西葫芦施肥用的。

    “咱们这的西葫不是无公害蔬菜吗,用的肥料都是些有机肥,所以像村里这些养殖户家里产生的这些鸡粪、鸭粪在咱这也都是些宝贝,种大棚的都抢着要。这不知道他家卖了鸭子,都赶紧过来拉肥料,用不了一上午就能都拉光了,保准一点剩不下。”随行的村主任李建兴告诉记者。

 

    新鲜事五: 小鸡“享受”温室待遇,村里要成立养殖协会

 

    五李社区的农户不光建大棚种西葫芦,还有不少专门从事养殖的农户。在西李村村民李付喜的鸡棚里,记者就感受到了三十几度的高温,原来鸡棚里专门装了暖气,让小鸡们享受到温室的待遇。

    李付喜的鸡棚有两个,一大一小。两个鸡棚一个60米长,11米宽;一个40米长,11米宽。大的鸡棚里现在养着12000只小鸡,等这些小鸡长大一些,就分一部分到小的鸡棚里。现在这些小鸡才刚9天大。

    因为天气转冷,记者穿着厚外套,意想不到的是一走进鸡棚,便顿时感到闷热无比,难以呼吸,只往前走了几步就不得不退出来喘口气。李付喜告诉记者,因为现在小鸡才9天大,所以生长环境需要高温,现在鸡棚里的温度在32摄氏度以上。记者脱去外套再次走进鸡棚,这才注意到在鸡棚门口有一个一人高的大火炉,火炉上的铁管从天花板上走向鸡棚深处。有这么大一个火炉在供热,难怪走进鸡棚像是突然走进了母鸡的怀抱。

    “养鸡的成本很高!”李付喜告诉记者,一米的鸡棚建造成本就要一千元,他的这两个鸡棚一个花了六万,另一个四万。单是棚内的大火炉,就要八千多块钱。而且小鸡体质弱,很怕得病,鸡肉价格也不稳定,养鸡户高投入的同时也承担者一定的风险。

    和李付喜一样,西里村养鸡大户李富来因为最近肉鸡的收购价跌了不少,也一直为卖鸡的事发愁。

    西李村村委会主任李建兴告诉记者,全村有20个这样的鸡棚,十几户人家专职养鸡,因为个体养鸡投入很大,他们的经营模式都是一样的:经销商给养鸡户提供鸡苗、鸡饲料和扎针防疫,这些环节都是经销商出资,而鸡长大之后,也只能由经销商联系厂家进行销售。“虽然这样养殖户很省事,但是整个是被经销商控制的,经销商给他们报价。”无法与购买肉鸡的厂家直接联系,而被处在中间的经销商控制销路,这让养殖户处在了很被动的局势,也损失了很大的利益。而如果各自为战的养殖户们能够统一管理,与收购肉鸡的厂家直接联系,就能减少中间环节,不被经销商控制,养殖户的利益也能得到一定的保障。

    形成规模便易于销售,五李社区本身就有这方面的成功案例:五李社区的西葫芦种植已经形成了很大的规模,在五李社区的南李村成立了南李蔬菜批发市场,五李社区产的西葫芦等蔬菜都运到这里集中向外销售,销路远至河北、天津和北京。

    西李村村主任李建兴告诉记者,村支部也正在着手建立这样一个养殖协会,争取从明年起,能把村里的养殖户都联合起来,统一肉鸡的生长期,待销售时形成规模,联合销售,不再受经销商的控制。

 

    新鲜事六:跑运输不如养鸭捡鸭蛋,山羊冬天也有鲜草吃

 

    随便问一位芦家坊村的农民企业家“八年前他干什么职业”,其回答必定是“运输”;而随便问一位芦家坊村的普通村民,现在最想靠什么赚钱,那么他的回答必定是“养殖”,而养鸭卖鸭蛋就是他们中意的一个选择。

    由于接连几天的阴雨天气,通往鸭场的道路十分泥泞,记者们小心翼翼地迈步,还是时不时脚底打滑、前后踉跄。早晨8:05,大家总算“历经坎坷”来到了芦家坊村村民陈新贵的养鸭厂。

    为什么一定要早晨8:00到达呢?因为这正是捡鸭蛋的时间。捡鸭蛋前必须先把鸭子从室内赶到室外的鸭圈里,这样才能安心在鸭场里搜寻鸭蛋!鸭子们生性胆小,记者们一进来,已经被陈大哥赶出来的鸭群又回到了室内。陈大哥只好指挥着大家分头拦堵,经过几次忙碌,这才把1200只鸭子成功赶到了场外的鸭圈里。

    捡鸭蛋的时候,陈大哥在场外教着分拣鸭蛋的记者们辨别双黄蛋:“看这个又长又有些尖的鸭蛋准是双黄。双黄蛋七块钱一斤,比普通的贵一块钱呢!”几经检查,确定场内的鸭蛋无一落网之后,大家清算了鸭蛋的总数——722只。陈大哥说:“每年旺季能收1000多个鸭蛋,像现在这段时间,七百来只但算是产量不错了。”

    陈新贵告诉记者,他是去年才开设的这间养鸭场,开始时投入了七万元,一年就净挣了五万多。陈大哥说:“就是看中了养鸭挣钱我才干这个的,以前我也是跑运输,比较起来,养鸭子安全多了!”

    捡鸭蛋很有成就感,陵县农民养羊也是有“妙招”。在西李村村民叶焕玲的羊圈里,一只小绵羊正在喝一只山羊的奶,而且这里的羊冬天吃的将会是在大棚里种植的新鲜草。

    这个羊圈并不大,大约有10长、5米多宽,每一个小隔间养着数量不等的羊,都把头伸出栅栏等着喂草,可能是闻到记者身上的“外人”气,小羊快速的从记者身边跳开了。叶焕玲对记者说,她是今年才开始养羊的,一共养了30多只山羊。

    她告诉记者,养羊不容易生病,好管理,而饲养鸡鸭一旦遇上点疫病就会死很多。记者走到一处栅栏前,惊奇地看到一只小绵羊正在喝“山羊妈妈”的奶。原来,因为邻居家绵羊下的小羊羔比较多,母绵羊喂不过来,所以她就抱了一只绵羊到“山羊妈妈”这里来喂。

    叶焕玲告诉记者,羊在饲料上要求很高,不干净的草料不吃,太脏、太老、雨淋过的草料不吃,所以自己种了两个大棚,种出的甜玉米、甜高粱给羊吃。记者注意到,两个大棚有40米长、10米宽。在大棚里,记者看到了整齐成行的甜玉米、甜高粱。叶焕玲说,就是靠着这两个大棚,可以在冬天给羊提供新鲜的草料。

 

    (和谐声音:“过去种地都是要钱,现在不光不要钱了,种小麦国家还给补贴!”村民放心养殖,是因为新农合、养老金种地补贴等惠农政策在陵县农村推行得很好,很多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益处。李天岭是西李村的村民,他在前一段时间患上了阑尾炎,做手术花了三千,镇上给报了两千三百多,自己总共才花了六百多块钱。除了“新农合”,他和老伴到这个月就要领到自己的第一笔养老金了。“我俩都过了60岁,也不用交钱,一人一个月能领55块钱。”)

责任编辑:王云峰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