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好归雅好,权力归权力

2015-12-23 16:01:00来源:大众日报作者:庄德水

  庄德水

  从这几年所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一些官员的腐败往往是从这样那样的“雅好”开始的,书画、摄影、钓鱼、音乐、玉石、瓷器、古董……比如沈培平收受的贿赂中并没有现金,500余万元是玉器,剩下的1000余万元全是价格不菲的普洱茶;倪发科收受的大量玉石占其受贿总额的近八成。这些行为从侧面验证了社会上所流传的俗语“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爱好本无所谓优劣,但被人利用却必定会产生腐败,坏了政治规矩和原则。
  从雅好到雅贿再到雅腐,其本质都是权钱交易,只不过用“雅”充当一下遮羞布,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一些官员打着雅好的旗号,所寻觅的是权力的兑现;一些商人打着雅好的旗号,所寻觅的是权力的照顾,两者各得所需,适应了腐败新变种的需要。
  官员有自己的雅好,这本是一件好事,毕竟雅好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放松人的心灵,让官员对官场压力保持淡定和从容。雅好犹如一个缓冲带,可以让官员拥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意识。但若把握不好行为界限,雅好就会与权力相交织,成为雅贿的通道,蜕变成赤裸裸的雅腐。腐败之所以被冠上“雅”,是因为行贿者投风雅官员所好,改变了贿赂的形式,改送珍奇古玩等风雅之物。“雅”与“不雅”,其本身不是衡量腐败行为的标准,但雅腐显得更为隐蔽,对艺术的杀伤力更大。
  在这里,需要关注两类关系:真雅好与真雅腐、假雅好与真雅腐。前者表现为,官员以雅好为名行腐败之实,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雅好而收受贿赂,包括各类高档品、珍稀品、收藏品。官员有雅好的需求,行贿者趋之若鹜,形成一个以雅好为纽带的腐败网络。后者则表现为,官员不懂装懂,自恃有文采有修养,特别是一些所谓的艺术型官员、文人型官员,挥着自己的一把“刷子”到处“施展才华”,其实质无非是附庸风雅,以兴趣交流和感情沟通为幌子,利用手中的权力博取眼球、兑现腐败。当官员把权力伸进个人爱好领域,其权力周围将簇拥起一群寄生者,他们以共同的雅好为借口,共同围猎官员,变相地为官员提供特殊的雅好服务,催生出一条腐败利益链条。
  雅好与雅腐之间仅有一步之遥,其关键在于能否防止利益勾兑。这并不是要一律禁止官员从事雅好,而是禁止官员从事与其身份和角色不相称的雅好;也不是要一律禁止官员进行雅好的交流,而是禁止官员从事可能与其职权发生冲突的交流,不能加入可能影响其行使职权的雅好群或圈子。官员在从事雅好的过程中,决不能使用公共资源,要避免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更不能把雅好作为谋财之道。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对那些确实具有艺术等级和资格的官员要实行信息披露,让他们接受社会的监督。雅好到底是“雅”还是“不雅”,主要看其是否使用了公共权力,违背了爱好的初衷。官员的雅好一定要远离权力的魅影,让雅好的归雅好,让权力的归权力,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原则。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对于每一个官员来说,情趣健康不是小事,要从思想道德境界来审视自己的雅好。官员应区分合理雅好与不合理雅好,毕竟雅好需要经济实力作为支持,特别是收藏类雅好的经济成本,非一般官员群体所能承担。有这样雅好的官员,无疑给行贿者留下了寻租空间,在自己身边埋下了一颗“隐形炸弹”。廉洁自律天然地包括对官员私人生活和个人雅好的自我监督和管理,雅好不廉洁,其根源在于官员自律不到位,没有克制住和管理好自己的雅好。因此,要把从事什么雅好以及如何从事雅好,作为官员廉洁自律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不合理的雅好,超过自己收入水平的雅好要坚决避免,影响自己工作责任履行的雅好要坚决回避。
  官员对自己的雅好要进行自我评估和审视,不能“正楷还没写会,就写狂草”,在一片吹捧声中忘乎所以。既然认为雅好只是一种休闲或放松,那就应该让雅好处于私人空间,没必要四处显露。老百姓评价官员的政绩,不是看其拥有什么雅好或者有什么专长,而是看其能否给当地带来发展利益、作出实际贡献。雅好再“雅”,也只是官员个人的自我满足,与老百姓能否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没有直接关系。官员选择从政,就应当学会放弃一些个人利益,尽职地完成公共责任。若雅好影响了份内之事,不如暂时搁置一下,放弃一下,等日后退休离职后再尽情地从事雅好。这既是对权力的尊重,也是对雅好的呵护。官员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坚守自己的本分,正确处理好个人雅好与事业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要求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说到底,清白做人、干净做事是一种境界,区分雅好与雅腐的界限是崇廉拒腐的一条底线,官员切莫被自己的雅好所羁绊,跌入腐败的陷阱。
  (作者系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

初审编辑:王磊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