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立”同行 有力有据

2017-05-08 09:53:00来源:大众网作者:顾炳军

作者:顾炳军

  破而后立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同样要做好“破”和“立”这两篇文章。所谓“破”,即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式的高压反腐;所谓“立”,即为遵守规矩、落实责任所建立的章程和制度。通过“零容忍、无禁区”的“破”铲除腐败旧“伤”,遏制增量,起到威慑警醒作用;通过“扎紧笼子、织密篱笆”的“立”,正本清源,重建政治新生态。

  经过全党4年多的努力,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但增强了社会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也提升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老百姓期待着揪出更多“大老虎”。“反腐”二字,已然成为党心民意的共鸣点,社会共识的凝聚点。著名作家二月河评价当前反腐形势时曾说:“现在的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都找不到。”的确,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百姓叫好,污吏喊疼,充分展现了当代领导人的智慧、决心和魄力。

  但随着反腐的日益深入,有些人开始担心、犹疑,甚至失去定力,认为腐败就像弹簧,压得越深,反弹就会越高。他们认为当止则止,见好就收,再反下去恐怕会打击干部工作积极性,导致当官不为、和尚撞钟。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总书记的话既表明了党中央反腐的决心,也是一份的沉甸甸的政治承诺。反腐的成效不仅在当前,更在于对未来中国发展的长久效应。反腐的成败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的,更不是谁想喊停就能停,关键要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扎好笼子、立好规矩,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这才是反腐的根本。

  反腐没有休止符,滋生腐败的土壤还没有彻底铲除,当前反腐的成果,只是存量减少,增量放缓。腐败并未绝迹,一旦遇到合适的温度、湿度,又会滋生,甚至还可能大面积蔓延。虽然,重建良好政治生态的道路依稀可见,但征程可谓任重道远。

  反腐败要取得最终的胜利,离不开“破”、“立”同行。在思想上,既要“破”除悲观情绪,也要防止盲目乐观和一劳永逸的心态。要“立”出钢规、“立”出铁律,更要有愚公移山的勇气和滴水穿石的耐力。在行动上,就是“破”要破得有力,“立”要立得有据。

  “破”得有力,就是继续保持反腐败压倒性态势不放松,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改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出现多少惩处多少,除恶务尽,绝不留情。向全社会表明,中国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

  “立”得有据,就是要把“破”从坚持变成常态,建章立制,为“破”保驾护航,让其破得有力又有理。“破”与“立”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只有破立同行、有破有立,才能达到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才能“破”出力量,“破”出势气,“立”出信心、“立”出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着力遏制腐败滋生蔓延势头,全面强化党内监督、着力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这些制度无不重点突出、切中时弊,这些制度正是促使从“不敢腐”迈向“不能腐”的重要保障,也是“破”、“立”并举的根本体现。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将会激发出强劲的制度能量,使反腐败态势更加雷霆万钧、理直气壮,从而实现“管住权力”这个终极目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