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

2017-06-22 17:15:00来源:大众网作者:李进贤

  作者:李进贤

  作为“坊间口碑”,干部“绰号”也是群众意见与呼声的重要形式。如何把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好?北京市门头沟区原区长王洪钟案件警示录,再次引发对这一老话题的新思考。

  毋庸讳言,全面从严治党压倒性态势下,仍有党员干部对群众意见呼声不上心,对“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漠然视之;有的“官气”重,不愿接“地气”,不爱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做决策、开展工作;有的搞家长式“一言堂”,喜欢“私人订制”,名曰听意见,实则发号施令,甚至“唯我马首是瞻”。诸如警示录提及的“三个凡是”现象,现实生活中,也不独“王洪钟”一例。

  类似案例表明,不论暴力拆迁被成都市民称为“李拆城”,还是对六朝古都“开膛破肚”、被南京市民称为“季挖挖”,除了存有主观主义,方式方法不当、为政作风不实等显性问题,更多体现于忽视民意民声、群众观念弱化等隐性问题。独断专行、任性用权只是“表”,背离初心、脱离群众才是“里”,深层导因不外乎党性不强,宗旨淡化,偏离群众路线。

  反观问题,应该看到,“许多人并非在主观上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但是他们仍然把工作做坏了。”对此,小平同志曾尖锐批评:“自以为是先进分子,是领导者,比群众懂得多,遇事不向群众学习,不同群众商量。”不懂得向群众多学一点,办法就多一些,离难题解决更近一步。不明白“千百万创造者的智慧,会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还要高明得多的东西”。

  透视历史长廊,不论西门豹治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一手导演不动声色而惊心动魄的场景剧《河伯娶妇》,还是李愬雪夜取蔡州,“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一举成就奇袭战的典型战例,文治武功,走的都是“穿越版”群众路线。

  “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今天,兰考从摘掉“穷帽子”到经济增速居河南省直管县第二位,靠的依然是血脉相连催生的焦裕禄精神。而每一步前行,贯穿的红线,依旧是不忘初心,践行“写实版”群众路线。

  谈到联系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确保“最后一公里”顺畅,必须往深里抓实里做,不能只当听筒不当听诊器,满足于收集意见、上传下达,不查病因症结,也不能左耳进右耳出,只记在纸上、放进兜里,更不能偏听偏信,在“七嘴八舌”中偏离立场、失却信仰。

  “言能听,道乃进。”善待与倾听的过程,就是组织动员的过程,也是接受监督的过程,更是“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科学决策的过程。必须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倾听做在先、民意知在前,这样,才会听出责任和义务、方向和动力、鞭策和警戒,乃至被“猛击一掌”的警醒和反思,不至偏离群众方向。

  为政要凝聚共识,求得“最大公约数”,理应以群众为师,把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好。实践证明,只有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根植于群众创造性实践之中,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政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