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承诺“掷地有声”?

2017-07-04 10:29:00来源:大众网作者:上官文宇

作者:上官文宇

  曾几何时,各种《廉洁承诺书》《廉政承诺书》《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铺天盖地,各机关、各单位领导干部、社区干部纷纷做出种种承诺,承诺的内容,大都事关清正、廉洁、自律等内容。公开承诺的风气愈来愈盛,甚至“刮”到了家属身上,有的单位甚至要求干部家属也签订相关承诺书。那么,如此种种的公开承诺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呢? 

  公开承诺,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绝对不能搞形式主义,敷衍了事。承诺贵在践诺,贵在付诸行动。但事实上存在不少领导干部公开承诺和签订承诺书只是跟风随大流为了应付上级,并非真心想要做出承诺,也并未真正将承诺记在心里,更别提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在现实生活中,哪个落马的领导干部不是出事之前信誓旦旦,口号喊得个顶个的响,好像个个都是廉洁的公仆,可没过多久,却还是没有抵挡住诱惑,没能把持住自己,终究拜倒在金钱与权力的魔掌之下,干出违反党纪国法的勾当,当初签订的承诺书也成了一纸空文,所做的承诺也成了笑话。 

  当然,承诺总比不承诺强,但公开承诺并不是个人言志那么简单,这是领导干部对民众的承诺。倘若只是把承诺停留在“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只承诺不践诺,不仅会让公众有受欺骗、受愚弄的感觉,还会使承诺流于形式,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如果相关监督制度乏力,这样的承诺就会变得苍白而廉价。如何让廉政承诺不沦为口头支票,达到人民群众的预期效果,才是重中之重。 

  承诺是一种决心,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让23万政和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是廖俊波同志对老百姓的庄严承诺,为了这个承诺,他扎实工作、廉洁奉公,带领干部群众用4年时间使政和县从全福建省倒数第一跃升为全省发展十佳,让3万多贫困人口摘掉帽子,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最初的承诺。每个承诺者都要向俊波同志学习,对照自己的言行,尽心尽力,不折不扣地落实承诺,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地践行诺言,让承诺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真正树立起党员领导干部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形象。 

  当然,仅靠承诺者的自我约束是不够的,相关部门在干部实绩考核中,更要有强有力的倒逼机制其践诺,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干部是否真正兑现承诺的标准,完善考核承诺的制度建设,以制度促进承诺的落实。同时,纪检监察机关在问责上要亮真剑、动真格,加强对未践行诺言干部的问责,确保所做承诺都掷地有声。只有这样,承诺才能更有公信力、感召力与厚重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