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掉“封条”保护伞

2017-08-21 17:15:00来源:大众网作者:张慧

作者:张慧

  今年以来,中央环保督查组在多地掀起环保风暴。截至6月底,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已全部出炉,该批次中央环保督查的7个省份问责数超4600人。督察组反馈报告措辞严厉, 并“指名道姓”地点出某些部门和地区环保责任不落实。天津市被批口号多、落实少,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欠缺,“好人主义”盛行,“抓大气污染防治时紧时松,导致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程度时好时差,甚至个别时期还出现污染反弹。”湘潭及湘乡两级政府为让当地龙头企业通过环保备案,出具备案申报文件,均写明“通过多年在线监控运行及各级环境保护监测站监督性监测表明,污染物能够实现达标排放”,而实际上,该企业在线监测设备运行不正常,长期超标排放。泉州石狮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责令市环境保护局撤销依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诸多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令人震惊,而这些问题显然与中央青山绿水环保督查的初衷背道而驰。

  究其根源,这些地方和部门一方面“只算经济效益账、不算生态环保账”,觉得企业停产对政府财政影响巨大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又担心环保督查的疾风骤雨下,如果自身行动迟缓乌纱帽会不保,于是一面化身“环保卫士”忙里忙外给企业贴封条,一面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而不见企业的“白天关门停产、锁头看家,夜里加班加点、拼命生产”,自导自演了一出“封条仍在,污染不断”的“悬疑片”。这些政府部门利用手中职权,对企业贴出名不副实的环保封条,封住了“面子”却不管不顾“里子”,企图用封条撑起的保护伞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可是难掩其不作为、乱作为的本质,是饮鸩止渴,更是滥用职权,是短视,更是懒政。

  “封条”乱象不仅会让国家的各项利民政策在推进落实的过程中遭受各种阻力,无法被贯彻落实,更会在我们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筑起“隔离墙”,给政府公信力带来巨大损害。而环保督查下暴露出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也绝不会只存在于环保领域。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廉政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因此,进一步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势在必行,只有将从严治党的责任真正落到实处,问责一人、警醒一片,才能激励和推动领导干部明责知责、履责尽责,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