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大众网摄影 >理论

镜头捕捉瞬间 光影记录时代

2020

/ 12/14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手机查看

  一图胜千言。
  新闻摄影图片,在视觉上有着文字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是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记录历史、反映现实的新闻图片,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和读者的欢迎。
  2019年3月15日,2018年度山东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复评暨全省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在聊城报业传媒集团(聊城日报社)举行。此次评选共收到全省35家单位报送的255件作品,包括144件组照,111件单幅作品。经过评委的层层筛选,有18件新闻摄影作品被评为全省新闻摄影作品一等奖。
  题材更加丰富 视野更加宽阔
  新闻摄影承担着记录时代的责任担当

  获奖作品《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反映的是寿光遭遇特大洪灾后的救灾现场,既有大场面,又有沾满泥的靴子、防疫人员额头的汗水这样的细节;《扶贫女乡长的一天》,则是记录下了一位扶贫女干部的点点滴滴,从中感受到扶贫的艰难和任重道远。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写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日记”,是广大新闻记者的责任与担当。山东省记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姜克俭说:“今年报送的新闻摄影作品整体质量不错,与往年相比有很大提高。从涉及到的面和点都比较全,像去年全省发生的一些重点工作、重大突发事件,以及各行业、各领域一些工作业绩的反映都很好。”
  本届报送参评的摄影作品题材更加丰富,视野也更加宽阔,是对山东新闻摄影的一次“大检阅”。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钱捍说,“今年参评的255幅(组)照片,对山东的一些大事件都有所表现,包括改革开放40年、济青高铁通车、寿光水灾等,内容涉及环境保护、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各种人物,满满的正能量!”
  在记录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山东新闻摄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评委、山东商报总编辑庞道锋说:“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重点在新闻两个字。在一些重大现场都有摄影记者的身影,许多参评的作品都紧扣时代主题,展现了时代变迁,有些细节抓得很好。新闻属性决定了作品里必须有时代的特点、年代的变迁、人物的命运,从这个角度评判的话,这些参评的新闻摄影作品经得住检验。”
  “这些参评的新闻摄影作品,集中反映了全省广大摄影记者在践行‘四力’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评委、大众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王修滋说:“一件新闻摄影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实际上考验的是照片背后的功力。看似很简单的一张照片,却反映了拍摄者的眼力、脑力、笔力、脚力,在这方面能有突破的话,山东新闻摄影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新时代、新起点,山东新闻摄影今后将如何发展?山东省报业协会会长许衍刚说:“好看的照片、能够一下子抓住人的照片、耐人寻味的照片还是偏少。这既是摄影记者、摄影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也是各家报纸领导需要重视的问题。尽管现在图片来源多了,但是作为一家媒体,还是得有自己骨干的摄影队伍力量,而广大摄影记者也要不断学习、丰富阅历,主动创作更多的精品佳作。”
  迎接挑战 发现机遇
  探讨全媒体时代传统新闻摄影突围之路

  在媒介融合的新背景下,随着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新闻摄影也不可避免地经历着蜕变的痛苦。对于传统媒体新闻摄影而言,如何应对数字影像技术带来的传播变革,如何创新新闻摄影理念、内容、手段和流程,以突出重围、寻求一条发展之路?与会评委就这一问题开展了深入探讨。
  在本次山东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复评暨全省新闻摄影评选中,有一幅“特殊”的新闻摄影作品全票入选一等奖。这幅作品名为《最美“人梯”》,是唯一一幅由通讯员拍摄的新闻摄影图片。画面中,日照市一小区内的一名三岁男孩头部卡在3楼窗户外的围栏间,身子悬空,情形十分危险。在他的身下,4位邻居组成“蛛网”托举着他,还有人拉开床单做防护等待救援。“这幅照片是由住在小区里的一位铁路职工用手机拍摄的,事后,记者挨家挨户询问,才找到了这张照片。”钱捍介绍说,“这幅照片体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典型瞬间’,画面很有冲击力,也呈现了时代需要的正能量。”
  “和以前相比,新闻摄影不再是摄影记者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公民摄影记者正在涌现。”评委、人民摄影报副总编辑贾晓霞认为,“融媒体时代看似分割了专业队伍的一块蛋糕,其实不然。融媒体空间有更多的平台,也给了我们更多的表现空间。专业摄影记者在新闻摄影技术方面有娴熟的技法和手段,在新闻点的抓取以及新闻摄影深度的挖掘方面,也比普通的公民记者有更多的职业优势。我们应该在观点表达、深度挖掘以及情感表现等方面挖掘提升,做出专业特色。”
  庞道锋坦言:“在融媒体生态下,纸媒受到的冲击比我们预想的还大。但从工作实践来看,越是在受到冲击时,恰恰越需要坚守。我们认为,抓原创作品生产、原创队伍建设,是在这样一个生态下体现媒体价值、纸媒存在感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家取得共识的做法。”
  姜克俭则从推动传统新闻摄影融合发展角度给出了思考:“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也走到了一个新的折点。我们可以在吸收、培训全民新闻摄影记者这方面开展探索创新,让更多更好的新闻摄影作品从各行各业涌现。”
  坚持“三贴近” 扎实“走转改”
  让新闻摄影与时代和人民同频共振

  进入全媒体读图时代,电视、网络等以全形象化、现场感和时效性强的特点,对受众产生了极强的吸引力,报纸面临着多面“夹击”,受众的读报情趣、心理需求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与会评委认为,新闻摄影绝对不能走远离市场、居高临下的老路。只有与时俱进,扎实“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创造出与时代和人民同频共振的佳作。
  评委、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荣誉主席朱宜学在点评本届参选作品时,特别提到了一组名为《爱的记录》的照片:“这组照片是一位媒体人拍摄的。她的爱人突发脑梗后,在发病、治疗直至恢复的过程中,她抓住了每个阶段的突出现场,场面典型,构图精巧,在照片中展现出了夫妻间的深情、对抗病魔的顽强精神和对生命的热爱。新闻摄影作品能多有些这样的内容,新闻摄影的水平就能有进一步的提高。”朱宜学认为,要提升作品质量,就要走进现场,在第一时间捕捉到鲜活的镜头语言。
  摄影记者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深入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并走进群众中间,贴近百姓生活、反映社情民生,才能拍出好的作品,这是不少与会评委的共识。在评委、山东画报社社长杨大卫看来,摄影记者、尤其是青年记者更需要深入生活。“今年报送的摄影作品中,有的摄影记者就脱贫攻坚、老年生活等题材跟踪了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杨大卫说,“新闻摄影要想出精品,必须沉浸进去,耐得住寂寞,而绝不是即兴创作。另外,在采访拍摄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了解涉及到的行业背景、人群生活特点,否则就是浮光掠影。”
  “这次参展的255幅作品反映了去年一年我们全省各地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也以图像摄影的形式向观众传递了信息,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也看到了下步发展的方向。很多作品让人难忘,撼动人心,这就是新闻的力量、影像的力量,这就是我们广大的新闻摄影工作者镜头背后的思考、汗水和努力。”评委、聊城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总编辑朱茂明表示,“走、转、改”是时代的命题,更是新闻规律的本质要求。在新的一年里,聊城报业传媒集团将把“走、转、改”活动持续深化,作为一项长远举措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着眼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与时代和人民同频共振,力争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新闻摄影作品。 (杨振勇 赵宏磊 刘海恒)

责任编辑:杨振勇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