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精选 

 

吴如嵩与神秘的“兵法圣典”
□ 本报记者 杨润勤 本报通讯员 马志忠
2003-10-17 06:30:02 大众日报

■ 周末人物

  
  9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孙子文化旅游节暨孙子兵法城开城庆典新闻发布会”上,我们采访了古典兵学专家吴如嵩,在谈到《孙子兵法》时,他神采飞扬,语惊四座,独到的分析令人折服。10月7日,在惠民孙子兵法城开城庆典上,我们又见到了他,他向我们详细讲解了“孙子八阵”、各种古代兵器……谈到高兴时笑声朗朗。吴老还别有兴致地说起他写的一首自题诗:“学道西山四十秋,苦研兵学胜封侯;学术报国真难事,年光似水雪满头。”
  就让我们沿着这条“诗脉”寻找他的似水年光吧。

  给《孙子兵法》更为准确的文化定位

  10月7日上午,惠民孙子兵法城举行开城庆典。步履稳健,神采飞扬的吴如嵩出现在专家队伍里。我们随他走进孙子兵法城,首先看到的是,以宋代古城墙遗址及护城河为依托、由15座秦汉仿古大殿和222间厢房组成的武圣府,气势恢宏。吴老说,这里还将陆续建设演兵场景区、八阵园景区、中外兵器大景观区和朝圣祭祀区四大景区。其中,演兵场景区含军帐、演兵场、点将台和武圣坛,以战事表演形式再现2500年前春秋时期的激烈战争场面;八阵园以神秘莫测的阵法形式,来体现《孙子兵法》之攻守、虚实、奇正、形势等战争法则;中外兵器大观集古今中外冷兵器、火器、战车、战船、云梯等战争工具之大成;朝圣祭祀景区有武圣庙、武圣冢、武圣山、武圣亭、武圣湖、碑林、历代中国军事名家雕像等,供游人朝拜游览。说到这里吴如嵩感慨道:“中国是个兵法王国,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军事理论,但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孕育出了这么多的成熟兵书战策。从《孙子兵法》算起,中国存世的兵书有4000多部。特别是《孙子兵法》,以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和超凡的智慧艺术魅力,被东西方专家学者誉为世界军事文化思想宝库中的‘圣典’!我就是被这部‘圣典’一下子给迷住的!”
  说到“迷”,他先讲了40年前的一件尴尬事。
  吴老1962年从贵阳师范学院毕业后投笔从戎成了一名海军,但还没来得及登上战舰,第二年组织上又挑选他改当陆军,学习兵法研究。他来到北京西山脚下的军事科学院报到,一位首长问他:“你知道《武经七书》吗?”他信口答道:“五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首长严肃地说:“《武经七书》指的是《孙子》《吴子》《司马法》等七部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他当时闹了个大红脸。在这之后,领导安排他在专家讨论会上做记录,当他听到“奇正”“虚实”等词语时,就好像听天书一般。当时首长告诉他,古代兵法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有着雄才大略的军事人物,它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
  从此,他便暗下决心,要“啃”透这些“天书”。他一头扎进了图书馆里,一本一本地研读兵书,越读越有味道,特别是孙子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一下子把他迷住了。他的脑子里不断充填军事理论“营养”。之后“文革”中,他也像其他“臭老九”一样受到冷遇,但庆幸的是“文革”后期他遇到了一位真正领他走上《孙子兵法》研究的人,那就是郭化若将军。
  郭化若是我军著名的儒将,也是著名的《孙子兵法》研究专家,早在1938年,他还在延安时便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孙子兵法之初步研究》。1975年,郭老正在修订《孙子今译》,要找一位帮手,时任军事科学院院长的宋时轮将军点名要吴如嵩去。郭老极喜欢聪颖、勤快、领悟力强的吴如嵩。渐渐地老将军把薪火相传的希望寄托在当时只有35岁的吴如嵩身上,将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和所感悟的兵法精髓灌输给吴如嵩。
  1983年,吴如嵩第一部研究《孙子兵法》的专著《孙子兵法浅说》正式出版,其后再版20次,仍然供不应求。一部“浅说”缘何引起如此之大的反响?有关专家评述道:原因在于它打破了注释翻译这样一种传统模式,对孙子十三篇中的每一篇的核心思想进行了充分的提炼、正确的概括和全面的闸述,提出了大量独到的见解,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述了出来。再者,当时学术界认为《孙子兵法》成书的时代是战国时期,吴如嵩将军事史文献《左传》从头至尾梳理一遍,经过对战例分析,他认为兵法一书完全有条件产生于春秋时期,因而他在文中用春秋时代的战例来论证孙子的观点。此外,在该书中他第一个运用中西比较的方法,将《孙子兵法》与古希腊、古罗马的军事著作进行了比较。他认为,必须把《孙子兵法》研究置于中西方军事文化比较的大背景中,《孙子兵法》的现代价值只有同西方的强势文化相比较、相融合、相竞争,才能真正凸现其主体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给了《孙子兵法》一个更为准确的文化定位。他第一个肯定了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合理意义,并创造性地提出:如同老子的思想核心“道”,孔子的思想核心“仁”一样,孙子的思想核心应该是“全”,是全胜。这一观点在孙子研究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当时敢于提出来,不仅需要有深厚的学识,也需要很大的学术勇气!
  
  圣典引他不断探寻新的军史地带

  吴如嵩说,治学来不得半点马虎,要严得滴水不漏。前些年,有关孙子故里在学术上有些争论,为了考证孙子的故里,他通读了从春秋到唐宋有关孙氏家族的全部材料,并多次到山东进行考察,最后得出了“孙子故里在山东惠民”的结论。现在,他的这个结论已被学术界接受,并写进了《中国军事史》和《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为了考察赤壁之战的地点,他从双方的作战意图、战役部署、战局发展、战役结局等入手,得出了赤壁只能是在蒲圻,而不是在黄冈的结论。他曾写过一部《孙膑与庞涓》的军事历史小说。写作之初有些小说家告诉他,小说对于史实可以要求松一些。但他认为,如果基本要素缺乏历史依据,就不能称之为历史小说。为了搞清马陵之战的所在地,他先后实地考察过山东的阳谷、郓城、鄄城、曹县、定陶、郯城、临淄、惠民,河北的邯郸、大名,河南的开封等地,还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通过对战场地理与史实材料的双重考察,他最后确定马陵古战场在今山东郯城的马陵山。他常对他的学生们说,文章千秋事,学术要对历史负责!
  只有在严格治学的基础上才能够独辟蹊径。1988年,他的第二部著作《孙子兵法新论》出版。一个“新”字将《孙子兵法》兵法研究与现代战争理论结合在一起,突破了研究孙子中单纯平面的思维模式,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归纳为十六论,提出了诸多引人深思的新观点,得到学术界的好评。他参加过《中国近代战争史》的编写,参与并主持编写《中国古代战争战例选编》。让他难忘的是,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中,他负责甲午海战一章,为了搞清甲午海战的阵形问题,读了大量的海战论著。他这位当过海军,但没有上过战舰的书生,终于可以借近百年前的那段历史,抒发他的学术报国之志。
  20世纪80年代后期,军事科学院让他负责四项大工程——编写《中国军事通史》《中国军事史略》《中国古代兵法精粹类编》和《军事百科全书·中国历代军事思想卷》。仅《中国军事通史》就有17卷、20个分册、800万字,时间跨度从原始社会一直到辛亥革命,将战争、军事制度、军事思想、军事地理、军事人物、军事技术、军事后勤等几大门类融合在一起。这是一项军事史上填补空白的巨大工程,这种军事史中国没有过,世界上也没有过。他带领大家历时10年,完成了这部巨书的编辑工作。出版前,江泽民同志亲笔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期待齐鲁“文武文化”南北相映

  “中国历史上有两大圣人,其中‘文圣人’孔子的文化资源开发已成为山东旅游的主打品牌,而‘武圣’孙子的深度开发尚待进一步挖掘。山东应是‘一山一水两圣人’!”9月23日,在北京吴如嵩动情地说。
  他认为,《孙子兵法》享誉世界,被奉为“兵学圣典”“天下第一兵书”,这是孙子思想与智慧的具体体现。孙子的思想是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在2500年后的今天。但它不可能为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那种语录式的简单类比的研究方法是肤浅的、不可取的。要提高学术层次,就须从《孙子兵法》的范畴体系入手,联系新军事革命所提出的一系列战争新概念,从宏观整体上开掘《孙子兵法》的理论精华,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孙子兵法》是一部兵法,但它的运用价值却不仅仅限于军事领域。它以其深邃的哲理性,被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体育、医疗等许多非军事领域。明代大学问家李贽在他的《孙子参同·自序》中说:“吾独恨其不以七书与六书经合而为一,以教天下万世也。”
  历史步入中国的改革开放时代,由于《孙子兵法》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应用,掀起了一股“兵法热”。对此吴如嵩深感欣慰。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先后与中央电视台、上海亚洲电视艺术中心合作,拍摄了《孙子兵法》、《百年谈兵——孙子兵法世纪评说》专题文献电视片。作为顾问,他从观点的把握、战例分析、剧本写作、文献资料使用,甚至场地的选择,都要亲自过问,保证了这两部片子学术质量与艺术水平的高度统一。
  清代名医徐大春在《用药如用兵论》一文中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的确,中国的中医理论与兵法理论诞生于相同的时代,受着同一哲学体系的影响,是同源而异流的关系,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极为相似。探讨二者的关系,无论对于医学还是兵法研究,都是极有价值的。吴如嵩与两位医学专家合作,展开了一次极有意义的探索,写出一部《兵法与医学》,国家外文出版局以中、英、日三种文字向海内外推出。
  吴如嵩说,各个领域都能在《孙子兵法》中汲取“营养”,特别是在时下商业竞争中运用的最为突出。孙子故里在山东,山东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将孙子的哲学“嫁接”到经济中,这对山东的经济发展会起到“借风”作用。他期待着,齐鲁“文武文化”南北相映,双帜高悬。

  吴如嵩,1962年大学毕业。1963年调入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现为战略研究部)。从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研究40年来,出版专著10余部,参与主持编的《中国军事通史》获国家图书提名奖,主编的《中国古代兵法精粹类编》获全国优秀图书奖,《孙子兵法辞典》获全军图书一等奖,《孙子兵法新论》获军事科学院研究生教材成果奖等。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职务技术成果当事人可提成
下一条:发射一线的山东老乡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发  现
  青 未 了
  健    康
  财  富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