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齐鲁文化

高唐:承接千载唱古风

2006-08-11 13:46:00    作者:常诚 郑宽亭 王秀中   来源:大众日报  

    春秋为邑、西汉置县的高唐,古有官马大道纵横南北,“南通吴会,北拱神州”,号为要冲之地、繁居之邦,这里翻卷过战国风云、激荡过汉魏雄风,“车辚辚,马萧萧”的通天大道上唐宋元明清一路风尘地走来…

  一方乐土有诗篇

    “高唐上古为爽鸠(东夷部族)之壤,在春秋齐之两鄙一邑。其地面平楚,清灵敏秀。”在这方“清灵敏秀”的地方,春秋时有一位歌唱家行吟高歌,他的名字叫绵驹(生卒年不详)。《孟子》记载:“绵驹处于高唐,齐人好歌。”今天我们要把绵驹当作民间歌唱家看待,他不流习俗,独辟蹊径,不仅自己唱歌,还让千家万户与他一样喜爱歌唱,成为影响齐国风俗的人物。尽管今天不可能听到绵驹的歌声了,但我们可以想见,绵驹时代的高唐是一方乐土。


    在此后的春秋战国时代,齐国的重臣盼子(生卒年不详)来到了高唐。《史记》中记有齐威王的一段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公元前356年,齐威王即位,用邹忌为相实行改革,齐国由春秋五霸之首进一步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在这之前,齐国曾多次受到西部晋国和南部楚国的进攻:公元前404年三晋攻齐;公元前368年,赵伐齐至长城。面对这种情况,齐威王派大将盼子驻守高唐,加强了西部边防,收到很好成效。


    关于盼子的这段记载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333年的一天,齐威王与魏惠王集结在齐魏两国交界处一同打猎,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我们魏国虽然很小,尚有光泽夺目、能照耀十二辆车子那么远、直径一寸以上的夜明珠十颗。齐国这样一个拥有一万辆战车的泱泱大国,有什么样的宝贝?”齐威王自豪地说:“我所珍爱的宝贝与您的不一样,在齐国官员中,有位大臣叫檀子,我派他镇守南部边城,结果固若金汤,楚国不敢侵犯南境。我有位大臣,派他把守高唐,则坚如磐石,赵国不敢来掠夺我国西境,就连赵国的渔人也不到东边的黄河里去捕鱼。我又有一位大臣,名叫黔夫,派他去镇守边陲,吓得燕国人就在北门祭祀祈祷,越国人也在西门祭祀祈祷,最后有七千余家百姓归顺了齐国。我还有一位叫种首的大臣,派他在国内缉捕盗贼,盗贼闻风丧胆,国内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民安居乐业。我这四位大臣的‘光辉’能照耀千里,岂止是仅仅照亮十二辆车子之远呢?”


    绵驹、盼子的故事过去两千多年后,又被清朝乾隆皇帝记起。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六年、二十八年,乾隆皇帝三次南巡驻跸高唐,饱看饫览的乾隆皇帝对高唐风物“即景有会心”,他停鞭吟唱《高唐怀古》:“春风偶此经齐邑,行雨非关梦楚王;见说东风待金马,何如盼子守高唐;玲珑日影标穹塔,卫水流波簇远樯;为忆绵驹能变俗,深惭刑措让成康。”乾隆皇帝在高唐留下的诗篇不只这一篇,但他说盼子、忆绵驹,流连穹塔远樯,一发思古幽情,仅此一首已经堪为绝唱。

    古槐至今哭恩人

    历史上高唐经济繁荣,商贾云集,“车辚辚,马萧萧,还杂于周,行者终日不绝”。高唐城东门外的北关大街是官道枢纽,设有驿站,来往钦差、官员、信使等都在此换马或暂住。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官道上有队元军号衣的骑兵拖着一股黄尘由南急驰而至,停在驿站门前。那天正是寒露,北风劲吹,落叶满街,让人感到凄凉。骑队官兵将队中一位身着宋朝官袍的中年男子扶下马鞍,他是一名囚犯,名叫文天祥,在南宋官拜丞相,前不久率宋军与元兵激战于潮阳,兵败被元将张弘范所俘。此时,文天祥正被押解北上元大都,他们早晨从东阿出发,至高唐时已是黄昏。文天祥下得马来,正准备走进驿站,一眼看见驿站门前一字排开植有六棵国槐,北边的五棵因临近厩门,车碰马啃,已经生气全无,成了拴马桩,南边的一棵最小,不知何故被人连根拔起,歪在一边。吃饭的时候,文天祥经押解他的官兵同意,从驿站借得铁锨,来到街前,小心地将这棵国槐重新栽好,并以碎砖围起护栏,浇上井水后才返回驿站吃饭。


    在高唐的这一夜,文天祥的心情一点也不平静,在自己身为囚徒、四望无助的情况下,他尽自己所能救活一棵小树,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丝慰藉。夜深人静的时候,文天祥心中翻涌着诗情,他低吟几句后便索要笔墨,很快写成《夜宿高唐州》诗一首:“早发东阿县,暮宿高唐州。哲人达机微,志士怀隐忧。山河已历历,天地空悠悠。孤馆一夜宿,北风吹白头。”


    第二天天明,文天祥即被押解继续北上,“山河历历,天地悠悠”,直到这年年底才到达大都。尽管元世祖或逼或劝、或刑或诱,用去了三年耐心,文天祥始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文天祥被杀。文天祥死后,高唐人感念他的精神,对那棵国槐悉心关照,天旱时有人浇水,春秋季有人施肥,再无人以其拴马,更无人采叶折枝,国槐终于根深叶茂长成大树。


    直到今天,寒露时节还会有高唐人到古槐前守护一会儿。当地百姓传言,此树颇有灵性,每年进入秋季,万籁俱寂的时候,于树下或附近房屋内,常能听到车马人畜之声,而呜呜咽咽的哭声忽高忽低、忽促忽缓,声高时可让人感到哭泣者顿足捶胸之状,声低时则抽噎绵绵不绝。大树的哭声要从深秋的寒露哭到来年的清明,每年都有160多个寒夜。如此算来,这棵古槐已经哭泣了700多年,该是多少个凄切的夜晚呀……

    一门两代守台湾

    高唐城北有朱楼村,村里居民大部分姓朱,这些朱姓人家大都是清朝康熙年间兵部尚书朱昌祚的同族。朱昌祚(1627年-1667年)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受命巡抚浙江,康熙三年(1664年)又加福建总督,台湾自古隶属福建,向来为福建总督辖地。朱昌祚巡督台湾将近四年,为当地民众请愿上疏就达11次。清朝初年,为避海盗和出于收复台湾的需要,清廷将大批台湾居民迁入内地,并将原居民的住宅全部烧光,夷为平地,造成大批民众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朱昌祚刚刚上任就单骑访苦,遍巡难民,适时抚慰,他常常即刻解囊出资,还率下属捐赈,解决难民燃眉之急。每当访到重大灾情,朱昌祚就随即绘图行文上奏朝廷,请求照例发帑给田,搭盖房舍。在朱昌祚的关照下,一时间有十多万难民得以解决温饱。


    朱昌祚胞弟朱宏祚(1630年-1700年)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升任闽浙总督。督抚台湾三年间,朱宏祚政绩卓著,当时翰林院有《朱宏祚行状》,其中写道:“台湾孤悬海外,土著之民多业耕猎,往往为奸弁侵蚀,公皆严禁,乃止。”


    朱宏祚子朱纲(生卒年不详)也曾督抚台湾。清雍正六年(1728年)朱纲迁任福建巡抚。朱纲深自刻励,为官各处都有政绩。在福建巡抚任上,朱纲更是尽瘁王事,积劳成疾,年55岁而卒。从朱昌祚到朱纲,朱门在64年间两代三人巡督台湾,可算是与台湾不一般的情缘。


    说到与台湾的情缘,高唐城南周楼村的陈一鹏(生卒年不详)更要大书一笔。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将领陈一鹏随水师提督施琅挥戈南海,收复台湾等36个岛屿,使台湾重新纳入清朝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中,为祖国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陈一鹏以战功擢左都督,康熙皇帝颁诏诰封,称颂陈一鹏的功勋。


    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陈一鹏的部将刘福立有大功。刘福(生卒年不详)是福建安溪人,身高力大,智勇过人,为武林高手,他加入清军后常年随陈一鹏征战,屡建战功,先授游击,再拜参将。陈一鹏军从台湾凯旋回师后驻扎在东昌,刘福受旨垦地高唐尚官屯。当时,陈一鹏因年老解甲回归故里,刘福则仍执戈操矛,为国征战。康熙二十九年,刘福再次奉旨镇守古北口,班师后仍屯军高唐,因其屡战屡胜战功卓著,旨受镇国将军。年老后,刘福请求编入高唐民籍,安家尚官屯,现在的尚官屯南刘家便多为刘福后裔。刘福辛勤劳作,传授武艺,高唐的“南拳”就是刘福所传。刘福还重视文化教育,子孙多学有所成,他有八子,均效忠朝廷,其中二子战死沙场。91岁时刘福无疾而终,长眠在高唐的土地上。

侯海花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