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有个爱写小说的“厨子” 一边颠勺一边写作

2016-06-07 09:20:00 来源: 沂蒙晚报 作者: 杨青


稍有空闲,王建就拿出手机开始敲打自己的小说

  网络上流行这样一句俏皮话“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临沂“80后”小伙儿王建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体”。一边在饭馆颠勺当厨子,一边又是市作家协会会员,和油烟打了10多年交道,写下了30多万字小说,坚持不懈的追梦路上,他用实际行动诉说着“不想写小说的厨子不是好作家”。

  临沂一饭馆有位作家厨师

  炎炎夏日来临,烧烤摊又热闹起来,在临沂市区兰山路与沂州路交会处一家陈记清真烧烤店,店老板给顾客介绍菜品时总爱加上一句“我们店的厨师可是咱临沂作家协会的作家,大家吃的可是作家给炒的菜啊”。6月5日下午,记者在烧烤店里见到了这位“作家厨师”王建。

  正是饭馆休息时间,店员们凑在一起喝茶聊天,王建却一个人坐在桌前专注地做着笔记。“平时看书看到一些有用的素材,或者突然有灵感的时候就记下来,这样的笔记本我已经记满好几个了,这些可都是宝贝。”说起大家对自己“作家厨师”的称呼,王建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可算不上什么作家,就是从小就喜欢文学,喜欢写写小说而已。”

  从小爱好文学 高中被迫辍学

  聊天中记者了解到,1987年出生的王建是河东区汤河镇人。上初中时因为作文不好,被老师要求多读些书,不曾想就此爱上了文学。“那时候条件艰苦,整个镇都没有书店,就是逢集的时候有个老头儿在集上摆摊儿卖书,我就经常逃课去那看书,看到特别好的,就用省下的午饭钱买回来。”王建说,“我那时候的梦想就是将来当个作家。”

  然而命运弄人,高二那一年,王建的父亲意外出了严重的车祸,接着母亲腿又骨折,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王建被迫辍学。他做过门卫,当过保安,最后到饭店做起了学徒工。“刚开始在饭馆工作的时候,我特别不甘心,难道我这辈子就只能当厨子了吗?”于是看书成了王建唯一的精神寄托。


休息时间,王建就随手记录下平时的灵感

  从自娱自乐到文学创作

  看得多了,王建开始尝试模仿大家的写作手法创作作品。饭馆的工作从早忙到晚,王建只能利用零散的闲暇时间写作。“我的小说都是用手机写的,主要是方便,饭馆没客人的时候就拿出手机写几句,随时有灵感随时就能写。”王建说,最开始写小说都只是自娱自乐,直到2014年,他在网上认识了家住罗庄同样爱好文学创作的冉姓文友。

  “第一次去他家拜访,我们从上午9点聊到了下午3点,第一次感觉找到了能一起说话的人。”也是在对方的推荐下,王建接触到临沂市作家协会,并且在给协会看了自己的作品后顺利通过审核加入了协会。“加入协会以后,我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王建说,也是从那时起,自己才真正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梦想成为最会写小说的厨子

  2014年,王建开始向网站、市县区报刊投稿,《相思江》、《姐姐在关外的爱》、《爷爷的牛皮鞋》、《马子下乡记》等作品陆续发表。2015年在山东省作家协会举办的齐鲁文学作品年展中,王建获得优秀作品奖。

  今年王建甚至被邀请尝试做了一次电影编剧。“一部弘扬咱们沂蒙精神的电影,原本是请的北京的编剧,但是因为他对咱临沂不大了解,电影临开拍了剧本被否了。正好电影筹备组里有我一个朋友,他让我试着给写个剧本,没想到真的被用了。”王建说,赶剧本的一个月的时间里,自己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一边不能耽误饭馆的工作,一边忙剧本创作。尽管辛苦,王建却很开心,也从未想过放弃做厨师或文学创作。

  “做厨子是我赖以谋生的工作,我不会放弃,写小说是我的爱好和梦想,我也不会放弃。”王建说,眼下他的目标就是好好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争取在更多更高等级的刊物上发表自己的小说。另外为了弥补未上大学的遗憾,王建去年还报考了自学考试,目前已通过了七门。“现实和梦想总是有差距的,我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努力去一点点缩短这个距离。”

  记者杨青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