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首页>山东频道>山东新闻

盘活人才资源、夯实产业基础、激发组织活力……开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2019

11/18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

冯经伟 刘阳 张龙

手机查看

  

  孝直村西部山区今年初种植的黄芩喜获丰收。(冯经伟 摄)

  

  十六里河街道辖区农家书屋。(刘阳 摄)

  

  乡村振兴服务队槐荫区二队联合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开展下乡义诊活动。 (张龙 摄)

  

  工作中的孙兴福。

  

  孝直镇中药材考察团在山西闻喜县考察学习。(冯经伟 摄)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二年,如何让党的重大决策迅速在全市各村落地生根?如何找到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案?近日,记者走访济南部分农村,探寻开启乡村振兴大门的“金钥匙”。

  文化惠民入人心让“农家书屋”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家园

  农家书屋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之一,它的运行加强了村级文化阵地的建设、增强了群众学习的积极性,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乡村陆续建起了农家书屋。

  近年来,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加强农村文化的着力点,在加大场地、书橱、阅读桌椅等设施投入的同时,采取政府购买书籍、送书下乡等方式,及时为各农家书屋充实各类图书、音像制品、报刊杂志。为各农家书屋配齐阅读桌椅、书橱、书籍、报刊架、空调等设施,配备灭火器等消防安全设施,聘用村里文化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村民作为农家书屋管理员,并对管理员进行定期培训与不定期考核,为农家书屋管理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街道各农家书屋总藏书3万多册。

  如今,农家书屋成为辖区居民文化“加油站”,为居民提供文化盛宴。为切实做到学用结合,十六里河街道将书屋与农村党员教育相结合,使农家书屋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以及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阵地,不断延伸农家书屋的作用,提高书屋的利用率,节假日灵活设置开放时间,为村民提供学习场所,开展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技能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关注本村未成年人的成长,培养村民的阅读兴趣,帮助村民学到一定技能。在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十六里河街道始终以群众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发挥农家书屋阅读职能,倡导良好读书风尚,在做好农村群众“文化粮仓”的同时,也让农家书屋成为乡村文化振兴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加油站”。

  “送技下乡”添福祉

  扑下身子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乡村振兴基础在村,村级发展关键在产业,产业发展急需人才。“服务队来到村里后不仅带领着大家一起找致富的路子,还关注着大家的生活,这次义诊活动就把健康带到了我们身边。”近日,乡村振兴服务队槐荫区二队联合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赴槐荫区玉清湖办事处常旗屯村开展助力“乡村振兴”下乡义诊活动。

  来自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外科、疼痛科、针灸理疗科、急诊中心等科室的医务骨干,不畏大风严寒,在常旗屯村委外的街道上设置了体检诊疗点,免费为前来就诊的乡亲们量血压、测血糖、做心电图和B超检查,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尽心尽责提供热情服务。在义诊过程中,大夫们还针对村民咨询的问题一一给予解答,并为老人们讲解了定期查体的重要性,鼓励大家要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活动中,村民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对上了年纪的村民尤为实用,让大家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免费医疗服务,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防患于未然。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真正把健康安全送到广大群众的身边上,温暖着百姓的心,受到了常旗屯村“两委”和乡亲们的热烈欢迎。

  想要全面摸清、摸准、摸实基层情况,为老百姓做好服务工作,就要融入老百姓中去。服务队将学习和讨论之外的时间全部投入到走街串巷的调研中,针对前期调研了解的情况,重点围绕发展乡村旅游、振兴村集体经济、提升村容村貌等课题与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座谈;深入村民家中了解实情、收集民意;走上黄河坝边查看地形、了解土地分布和性质;联系多个文化旅游企业入村实地进行调研,为乡村旅游建言献策;与玉清湖街道党工委充分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参加街道半年现场观摩考核评议活动,为进一步拓宽思路、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抓好党建促发展

  筑牢基层根基奏响“富民曲”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把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这把“金钥匙”,破除乡村振兴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蹄疾步稳、激荡前行。

  近年来,槐荫区吴家堡街道西张家庄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区委、街道党工委的中心工作,以文明乡村建设为抓手,以村庄振兴为目标,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要求,村党支部充分了解群众意愿,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难题。2004年黄河大堤拓宽,村里30多户村民房屋被拆迁;2012年玉符河河道整治拆迁工程,村里有12户村民被拆迁;2015年齐河黄河大桥建设,西张家庄村又有十几户被拆迁。对于至今未安排宅基地的村民,村党支部制定了《关于西张家庄村宅基遗留问题的处理办法》,经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大会讨论并顺利通过,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村民解除后顾之忧。

  村党支部了解到村内车辆比较多,乱停乱放现象普遍,进出村道路比较窄影响村民正常出行,存在安全隐患。走访过程中,看到因修桥致使高压线杆遗留在道路中间,严重影响村民、车辆出行安全。便积极找办事处、区城乡建设委、供电部门等单位协商解决。通过与各单位多次积极协商,终于在2018年10月16日把影响村民出行安全的高压线杆线移走,并随之加宽道路,铺设花砖修建人行道并加以绿化,为村民打造了一条绿色的出行通道,村民外出更加方便了、更加安全了。同时,经党支部研究决定,在与相关单位沟通后利用村后一处闲置土地修建了小型停车场,方便村民车辆停放。一系列心系民生的举措深入民心,村民无不拍手称赞。

  扶贫工作要真正把帮扶贫困户的冷暖记在心间,“勿以善小而不为”,看似普通的一件小事也能让贫困户感受到党组织带来的温暖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了解到王清强一家三口都是残疾人,针对他家特殊情况,与扶贫办多次汇报沟通,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措施,房屋长年漏雨,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3万元。为残疾家庭房屋做防水、改电、改厕,使房屋焕然一新,争取了一些政府政策补助使之早日脱贫。为深化基层乡村党建,进一步落实党的关爱帮扶机制,深化党的关爱行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紧紧围绕关爱、关心、关注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要求,积极为困难、孤寡、失独、残疾、高龄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办实事、办好事、献爱心,营造尊老敬老、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增强村里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头雁振翅”促振兴

  坚守初心当好乡村建设“主心骨”

  孙兴福是十六里河街道石崮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孙兴福服从上级组织安排来到石崮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18年来,他怀着赤子初心,将汗水洒在每一方土地上。如今的石崮村再也不是“穷山恶水”,而是形成了以石崮生态园为核心,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向周围辐射发散的模式,石崮生态采摘、石崮香猪等特色品牌正在逐步打开市场。仅2017年,石崮村20人实现自助创业,人均年收入增长至1.8万元。

  2000年,石崮村周边的村庄正处于转型阶段,但孙兴福看着自己热爱的土地却荒芜贫瘠、一无所有,他毅然决然辞了稳定的工作,扑下身子,挽起裤腿,走到田间地头,试图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这个村庄的命运。

  18载春秋,18年艰辛,水、电、路……一桩桩改变着民生的大事,一件件影响着村民生活的小事,都被他解决了。回想起当时的事情,孙兴福仍旧记忆犹新:“2004年的时候我们村的电压十分不稳定,灯泡不亮、水壶烧不开、空调更是无法启动,这给村民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为了解决电路问题,大夏天他骑着破旧的二八式自行车走几里山路去供电局协商解决用电问题,黝黑的皮肤、豆大的汗珠、真切的眼神让当时供电局的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孙兴福可是出了名的‘一根筋’,他答应村民的事情一定会全力以赴做到!”就凭借着这股韧劲,村里的道路泥泞,他就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对道路硬化整修;村里老人看病不方便他就建设高标准卫生室,实现了“病有所医、看病不难”的小目标……从前的穷山村已摇身一变成为新农村。

  为促进村内经济发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孙兴福决定用农业三产融合的方式取代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一农耕模式,从而带动村内发展,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切实提高了村民收入。

  由于村中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剩余劳动力没有经济来源,如何发挥剩余劳动力最大价值成了他思考的重要问题。随着石崮生态园成为新晋“网红景点”,园区内的规模设施、服务方式等亟需提档升级,孙兴福了解到此情况后,主动与石崮生态园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力求将村中劳动力充分运用到园区发展中。“我在之前工作中受了伤,下岗之后也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次真的十分感谢孙书记,让我重新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提及此事,王大哥眼中含泪哽咽地说道。像王大哥这样在园区就业的人共有40余名。

  已到古稀之年的孙兴福本应过上“田园牧歌”般惬意的生活,但是命运没有善待这位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老书记。2016年的一次查体中,孙兴福被诊断为肺癌。“只要村民需要我,我就要坚守岗位!”动完手术后的孙兴福并没有降低要求,依然用最高要求、最严标准约束自己,大事小事亲力亲为,难题琐事亲自督促,他用最质朴的初心、最果敢的行动、最坚决的态度去脚踏实地干好每件事情,对工作孜孜以求、对村民上心细心,却对家人少了陪伴,夙夜在公,废寝忘食,他不从叫苦叫累,在他眼里,只要人生有信念,就不会觉得累。

  抓住产业“牛鼻子”

  发展中草药孝直人要“干出个名堂”

  最近几天,对于平阴县孝直镇部分村干部和群众来说,是内心饱尝收获喜悦的日子,用时半年多,他们在山旮旯里种出的金疙瘩——黄芩喜获丰收!据初步统计,黄芩亩产量最高到了1600斤,平均亩产量接近1000斤。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孝直人辛勤的劳动获得了可观的回报。年初签订收购合同的禾宝中药材公司以3.7元每斤的价格回收全部产品,平均亩收入达到3700元,比以往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传统粮食作物的收益高了十几倍。除了黄芩丰产丰收外,孝直镇还引导各村发展瓜蒌、菊花种植。刁鹅岭村、张庄村等村瓜蒌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3000斤,亩均收入3000元左右。孝直村、孔庄村的金丝皇菊竞相绽放,景色迷人,更重要的是产品供不应求,平均亩收入30004000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今年初,孝直镇党委政府为解决西部山区村集体和群众增收难题,根据当地气候、土地性质特点,决定大力发展中草药产业。3月13日,在党委政府主导下,9个村与济南禾宝中药有限公司进行合作,试点中草药种植。3月15日,第一批黄芩苗栽种在孝直大地上。经过8个月多辛勤管护,11月初,黄芩喜获丰收。

  在发展中草药产业,使其成为孝直镇西部山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这件事上,孝直人是认真的。为进一步了解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实地感受中草药给当地带领的经济、社会效益,孝直镇决定组成考察团,远赴被誉为“中华远志第一镇”的山西运城闻喜县薛店镇考察学习。10月13日,孝直镇党委书记胡茂国亲自带队,组织西部山区镇村干部,踏上了去往600多公里外的考察路。

  为了这次考察,孝直镇主要领导干部、部分办事处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组成的20人考察团8月12日下午13:00就从镇上出发了,长途奔波了七个半小时,终于在晚上8:30赶到了闻喜县城,等吃了晚饭已经到了晚上近10点。

  在薛店镇沟渠头村中药产业园,考察团充分了解中草药种植条件、效益、种植规模等基本情况,并就中药材的品种、土地流转、种植方式、收购模式、收益情况、市场风险等与产业园负责人进行深入探讨。产业园一望无垠的中草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沟渠头村通过发展中草药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基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民生事业同步发展的奋斗历程让考察团成员有了意外收获。在回程的七个半小时中,大家兴致不减,热烈讨论,认为中草药种植产业十分适合孝直西部山区,是一条乡村振兴的好门路。

  考察归来,孝直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商讨下一步发展计划。行动代表决心。从年初试点时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外出学习时的“吃了一颗定心丸”,再到黄芩丰收时“打了一剂强心针”,孝直镇在发展中草药种植的道路上走得愈发坚定和自信。越来越多的村和群众摩拳擦掌,纷纷加入这个产业中来。下一步,孝直镇将扎扎实实把这条能让群众增收、村集体创收的产业发展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鼓励多种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本参与进来,发展壮大这一产业,助力山区乡村振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