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财经] [生活] [体育] [ IT ] [娱乐] [社会]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大众电脑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大众网其他刊物 >>

山东青年报 齐鲁少年 山东青年        
   
大众网首页 -> 山东青年报 -> 青年报七版


留学,别上“野鸡大学”的当


大众网-
山东青年报   2002-07-29 11:13:41 sdqnb20020729

  □吴晨光  李虎军
  招生广告诱惑十足
  对于每一个关注MBA教育的人来说,类似的广告恐怕并不陌生。
当进入一些大型网站,或者翻开报刊,它就会跳入你的视线——
  ××大学MBA、DBA工商管理学位班,打造中国金领阶层。课程设
置与国际MBA接轨,并结合中国国情;教学模式与哈佛等名校同步,
采用理论讲授、拓展训练、案例研讨、实战模拟等多种方式授课;全
部课程由清华、北大、人大及美国、香港、新加坡知名教授组成,同
时聘请国务院、中央党校、人事部知名人士联合主持专题讲座……
  但比上述词语更能打动人心的,是这些学校“不出中国便能留洋
拿学位”的宣传。招生者并非中国本土高校,而是来自国外的大学。
据《南方周末》统计,经常在纸媒体广告中“抛头露面”的洋学校有
数十家,它们中95%以上来自美国,如美国杜鲁大学、美国纽波特大
学及美国大西洋大学等。另外,还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一些高校。
这些学校在广告中承诺:他们招收的中国学生,只要在国内修够一定
的学分,就可获取“在国际上备受承认”的洋学位。
  每所洋大学都有其伸入中国的触角——大多数是国内的教育培训
公司。中国学生的招生、培训、管理以及聘请老师、广告宣传,都由
中方合作者全权操办。
  为扩大影响,洋大学的中方代理机构大多设于名校附近。在毗邻
清华大学的清华(园)宾馆一层,便有两家招生点。而在整个清华南
路,此类的机构不少于五家。代理机构的名称同样耐人寻味——“清
大”、“燕园”、“水木”、“光华”、“北方”……几乎是中国名
校的翻版。
  洋“野鸡大学”不完全名单
  “如果你相信在这样的大学就读后,便能拿到真正的MBA文凭,
那就大错特错了。”教育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这些在中国
大肆招生的美国高校中,充斥着大量无本土教学场地、无师资、无教
学经验的“三无”学校,以及未经过美国教育部认证机构认可的学校
——业内人士称之为“野鸡大学”。
  在美国,注册一所大学可谓轻而易举。人员只需要三个博士、一
个律师、一个美籍会计师;办公室有25平方米就可以。在一个以上的
股东提出申请后,交纳2000美元代理费,找一家中介机构代办即可。
而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判断一所大学的教育质量,是根据其是否得
到了美国教育部认证机构的评鉴。对于MBA来说,评鉴有其专门机构
——“高等商学院联合会”,即头条纵深CSB(网址为www.头条纵深
csb.edu)。目前,全美共有300多个MBA学位课程得到了该机构的认
证。
  作为主流教育之外的补充,没有得到认证机构认可的大学在美国
可以合法存在。但为了避免法律纠纷,此类学校在其宣传材料中都会
作相应的说明。然而,如此重要的内容,在其招收中国学员的网站上
却往往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学校是国际知名高校,历史如何
悠久,××国领导人都曾在此就读……
  与它们的中国合作者相同,这些洋高校的名字取得也颇为“艺术”
:美国加州西部大学、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加
州著名高校——加利福尼亚大学;美国杜鲁大学和以理工科著称的耶
鲁大学只有一字之差别,美国圣迭戈大学——这个刚刚在加州注册的
大学,极有可能被误解为美国著名的大学圣地亚哥大学;美国大西洋
大学,则自称与英国名校大西洋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南方周末》记者经多方查证,获悉了部分未获美国教育部授权
机构认证的大学名单(见附表)。另据调查,在招收“中国MBA”的
广告上,这些学校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
  业内人士称:自1996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洋高校登陆中国之
后,曾在中国招收学员的“野鸡大学”不下200家。目前仍在频繁活
动的,有100家左右。
  美国驻华使馆:我们从未认证过任何大学
  “本校授予的学位,可经美国驻华使馆认证。”这也是“野鸡大
学”广告中招揽学员的方式之一。那么,使馆的认证又意味着什么呢?
日前,就《南方周末》提出的有关问题,美国驻华使馆予以书面回复。
  问:一些美国大学,利用美国使馆给它们办理的文件公证,抬高
自己的身价。其中西南国际大学称,该校校长于3月21日到美国使馆
办理了有关合法文件。
  请问,美国使馆给它们办理文件公证的作用是什么?中国学生应
该如何看待这些证书?
  答:美国使馆不负责对大学进行认证,我们从未认证过任何一所
大学。我们所做的公证工作与大学项目无关,只是证明这张证书确实
是该校颁发的。一个大学项目是不能被公证的。
  问:为了避免中国学生受骗上当,美国使馆有何建议?
  答:中国学生应尽量谨慎对待他们在网上了解到的项目。学生们
应特别小心那些宣称由美国使馆支持的项目,那些项目很可能使用伪
造文件,或宣称曾得到美国使馆的认证,但事实并非如此。
  针对在网上进行宣传的项目,学生应查询该学校或项目的有关资
料,在汇款或填写申请表之前对该项目进行彻底调查,以确认项目的
合法性。多方确认学校的地址、电话号码,以及学校的声誉。对于任
何项目,学生都应通过因特网、教育顾问,以及通过我们可以提供的
渠道进行彻底调查。
  我们使馆网页上提供的信息,http://www.usembassy-china.org.
cn/acce/edad-vising.html,对正在寻求赴美学习机会的学生来说是
一个很好的开端。这些信息包括专业顾问咨询、参考资料及网络链接。
此外,我们使馆的信息咨询中心也可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其中包括美
国已经认证的大学名录。
  暴利与功利
  对所谓的“野鸡大学”进行道德评价是容易的:一群合法或不合
法的人卖了一些没有什么用的文凭。问题的另一面是,一群明白或不
太明白的人花钱买了一些没什么用的文凭。那么,让人感兴趣的是,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花这么高的价钱买了一些没什么用的东西?洋MB
A为何能在中国大行其道?事实上,向中国人兜售文凭已经成为那些
在美国注册的“空壳大学”的主要业务。吴征获取博士学位的“巴林
顿大学”,其负责人小贝廷格就曾对记者说,中国教授向学生推荐巴
林顿大学的学位,可获学费的一半作为回扣。
  一位教育学者向本报提供了某洋MBA班的学员身份录,其中60%以
上学员为国企或国家事业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20%是形形色色的
干部,年龄普遍偏大。这与一般MBA院校中私企老板占大多数的学员
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自1991年中国高校试办MBA班,中国的MBA教育已经历了11年风雨。
截至2001年7月,已有62所中国高校开设了MBA班,毕业生总数超过1.
5万。
  “15000这个绝对数字不小,但与目前对MBA的需求相比,仍不过
杯水车薪。”一位教育界人士称。
  据国家经贸委的调查,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高层领导中,厂长、
经理、监事会主席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5%,然而真正学过管理的不
足1/5。其中,大部分企业领导出身于工程技术专业,或由党政干部
转型而来。而从用人单位的宏观数字来看,中国国有企业目前有28万
多家,三资企业也超过30万家。朱镕基总理就此评论说,中国最缺乏
的就是管理人才。
  考取中国高校的正规MBA并不容易。1999年,全国硕士录取比例
为22.5%,而MBA为16.8%;2000年及2001年,MBA的录取率均在15%左
右徘徊。
  对于那些在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工作了一定年限,正需要MBA文
凭为自己的升职提供助力的人来说,要考上正规院校的MBA就更加艰
难——他们普遍业务忙,应酬多,学业已荒废多年。
  这时候,不用学英语,不用出国,不用脱产学习的洋MBA就犹如
天上掉下来的一块馅饼。
  拿到洋文凭得不到教育部门承认,这也难不倒这批手里掌握着相
当资源的学员:他们只要让自己单位的人事、组织部门承认就可以了。
  事实上,文凭交易中的腐败现象并不只存在于洋MBA班。近几年
来,官员攻读学位已逐渐形成一种风气。请人代读甚至请人代考,已
经不是新闻。《人民日报》2002年6月11日评论文章称,“少数领导
干部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带到干部在职学习中来,利用权力和职
务之便,或多交一些钱,或提供某些赞助,或办几件事情,一纸文凭
就到手了。”与这些人比起来,洋MBA班中的学员简直就是小巫见大
巫了。
  教育部门清查“野鸡大学”
  根据中国教育部有关规定,凡境内教育机构与境外机构开展的合
作办学活动,均须获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涉及在中
国境内颁发境外教育机构学位的,须报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尤其
值得注意的是,举办授予境外学位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方教育机
构,必须已经获得相应的学位授予权——要给学员颁发国外的硕士学
位,中方合作者自身必须有硕士学位的授予权。未经核准,合作办学
项目不得授予境外学位。已经授予的学位,国家不予承认。
  截至今年4月,被批准授予与国外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作的办学
项目有71个。其中,中方合作单位几乎全部为北大、清华、中山大学
等高校,没有一个类似于“水木燕园”的企业。
  有关教育专家认为,一些国外高校潜入中国,与国内的各种培训
公司合作办班,随意颁发文凭,严重冲击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秩序,必
须严肃整治。
  自今年5月下旬,清理洋文凭的活动已在上海等地展开。

 

上一条:想起鲍里斯
下一条:“野鸡大学”如何识别?

关闭窗口

请进>> 鲁 青 网 首 页

新闻概览

各报刊投稿信箱

大众论坛

 

 

 
报业集团 - 版 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