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建设新农村 > 征文作品

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对策

2006-08-31 11:01:04 大众网
   
  研究解决各级普遍关注的农民收入变化态势和制约因素,对于指导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莲县财政局 李兆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研究解决各级普遍关注的农民收入变化态势和制约因素,对于指导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农民增收困难是多方面问题的综合反映,以我省某山区县为例,分析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农民素质和思想观念的制约。农民文化素质的普遍较低和思想观念的落后,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根源性因素。据统计,该县农民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一半还多,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导致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差,同时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处于一家一户、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的状态,既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又难以适应当前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二)受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的制约。该县人均耕地资源十分缺乏,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5亩,且都是旱地,水浇条件差,全县有效灌溉面积仅为30万亩,旱涝保收耕地面积仅为18.8万亩。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道路建设占地的增多,今后耕地资源还会进一步减少,靠土地资源量的增加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潜力不大。同时,该县水资源十分短缺,全县人均水资源仅为419方,远低于全国人均2300方的平均水平。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薄弱。目前全县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较好的主要有烟草、丝绸、宏大贸易等公司,仅带动全县2.4万亩的烟叶生产、1.5万亩的蚕茧生产、3万吨的蔬菜生产。而适宜该县发展的畜牧业及茶叶、花生、板栗、水果、药材等农产品,则要么没有龙头企业带动,要么带动的龙头企业经营不善,没有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没有完全形成,农民的小生产与大市场所要求的高新科技、高度组织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四)农业投入不足的制约。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由于农业比较效益较低,绝大多数农户的收入仅够维持基本生活和简单再生产,对于发展前景好、增收快的项目无钱投。二是多数乡村集体经济薄弱,债务包袱沉重,本身正常开支都难以维持,更无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三是虽然各级财政部门对支农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但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而且由于农口部门及乡镇保工资、保稳定的压力大,致使仅有的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四是国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收缩了在农村的信贷业务,贷款条件硬化,使资金成为农民增收的制约“瓶颈”。
  (五)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制约。大多数农民在生产安排和结构调整上没有一个能够掌握国内、国际市场行情、发展前景的组织来引导,他们常以当前市场价格信息为导向,往往误导农民“追涨”,导致新的结构雷同,市场饱和的产品仍大量生产,农民增产不增收。产业结构调整没有长远规划,结构调整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不能持之以恒,无固定的模式,形不成主导产业,使结构调整产生不了效益,难以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六)农村劳动力转移难的制约。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是拉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2005年该县已实现转移的劳动力10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近3亿元。但是,仍有数万名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能转移,并且随着农业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还将继续增长。现在各级对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拉动农民增收的作用已有所认识,但在组织领导、政策措施等方面仍有差距,农村富余劳动力自发转移仍然存在,致使农民因缺少有效组织和信息服务等。再加上城市容量有限,农民素质较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遏制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二、当前解决制约农民增收因素的主要对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必须牵住农民增收这一“牛鼻子”,理清路子,明确方向,找准突破口,采取综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一)抓根源,提高农民素质。农民增收缓慢,除了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外,一个根源性问题在于农民自身素质较低和观念落后。为此,要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补习培训,努力使大多数农民达到较高的文化水平。同时,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农广校、林校、农机化学校等现有教育资源,全面启动农民的培训工程,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广泛的就业培训,使更多农民能掌握一项技能甚至一技之长。
  (二)抓突破口,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农业收入已不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必须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一是要通过在国内大中城市设立劳务中心等,加强劳务信息的搜集、整理和论证,并搞好指导、组织和发动工作,扩大外出劳务规模,降低农民进城务工的风险。二是要通过建园区、兴市场,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搭建舞台,提供载体,增创就业机会,确保把农民引得出、留得住。三是要打开城门,降低门槛,改善户籍管理、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政策,为农民进城大开绿灯,同时,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使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无后顾之忧,留在村里的农民土地增加,规模扩大,效益提高。
  (三)抓支撑,加大财政和信贷支持力度。一是要坚持财政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实现由支持农业到支持农村、农民、保护农业的转变,同时,建立以农民投入为主体、财政投入为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二是重点支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缺水村人畜吃水、小型水源涵养、抗旱打井、节水灌溉等工程建设,增强抗旱、蓄水、灌溉能力。同时,利用财政贴息政策、以奖代补政策和有偿扶持政策,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本着“短期、小额、高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支持农民发展“短、平、快”项目。
  (四)抓调整,化解农业产业结构性矛盾。 “种啥啥多、养啥啥赔、越调越亏”,造成增产不增收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必须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县乡农技部门、龙头企业、农业协会、民营科研机构等涉农组织在技术推广、农业科技示范带动以及市场信息提供方面的作用,加快传统农业改造,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同时,进一步发挥我县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的优势,重点支持无公害瓜菜、果茶、畜牧、水产等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五)抓典型,带动农民致富增收。靠政府包办、指令性强制农民搞种植、养殖以及上项目,在新时期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你说的项目再好,说的天花乱坠,只要看不到项目赚到实实在在的钱,农民是不会主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因此,要选准具有前瞻性的项目,发挥典型的示范效应、辐射效应和带动效应,教给农民学、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以典型事例为载体引导农民,加快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方向发展。
  (六)抓保障,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政策保障是前提。农民收入再高,各种负担一加重,又会继续贫穷。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特别是着力抓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同时,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彻底遏制农村“三乱”问题,让农民休养生息,从而有长远投入、整地规划,以逐步增加收入。

  编辑: 杜福
 
 相关新闻
· 加快实现农民收入小康化的调查与思考
· 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几项工作要求
· 济南发展县域经济 探索新农村建设之路
· 大抵有基方筑室——谈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建...
· 打牢“四个基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 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 工农两线齐手抓 共建文明新农村
· 加快实现农民收入小康化的调查与思考
· 实施“党员认岗服务积分制”探索党员服务...
· 章丘市埠村街道办事处——激发内部活力,...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