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首页 娱乐新闻 星光灿烂 音乐风情 影视岁月 娱乐论坛
大众网首页 -> 娱乐 -> 影视岁月 -> 影视评论

从《朋友》谈起 电视中的“普通人”啥概念

王永午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2-09-03

  王刚走后的《朋友》,做得最到位的是布景的重新设计。离开了似船非船,现在的茶室大大方方,很有艺术气质,看了片头片尾,真想哪个茶室也学学,咱也有兴趣进去坐坐。好了,《朋友》的好话也就到这儿了。王刚走后的《朋友》,受到了异乎寻常的关注和批评。先是张政的主持不到位,常常不知说什么,像个孩子跟着嘉宾跑;后来又说是名人太多互相吹捧,再后来还停了一小会儿。再出来的《朋友》把名人甩在了一边,不靠他们的名气提高收视率了,台下茶座上都是普通人,第一期是售票员,第二期是消防员。于是有人欢呼,改版成功,“普通人”回到电视中来了。

  我历来质疑“普通人”这种提法,就因为它常常混淆职业与人的实际生活状态的关系。当谈话节目一网一网地捞所谓名人的时候,其实捞到的多是从事演员或导演等职业的人,这就难免鱼龙混杂,这类节目办不到10期就捉襟见肘,公众关心的就那么几个大牌,之后是小牌,小牌之后就是龙套了。在职业的汪洋中,能有几条闯风闯浪的船哪,那就凑数吧,那就凑和着看吧,那就难看吧!以职业来选择谈话嘉宾容易走两条小路:浮躁和单调。《朋友》中的浮躁我们已经看够了,到了后来,连互相吹捧都显得力不从心。

  我现在还是为《朋友》担心,看了两期还是一副职业面孔。第一期是售票员,听了半天,除了诉苦,就是职业表白,而那几个小伙子的事迹是早就见诸报纸电视的,一点新鲜感都没有。编导能捕捉到的只是几滴青春期的男儿泪。第二期的消防专题就更有意思了,在简单地歌颂了行业好人好事(一女士一连几天都把锁丢在家里,是消防队员帮她解决了难题)之后,就变了一种游戏式的职业培训。观众争着上台穿消防衣,看谁最快;实在没的说了,张政还别出心裁地对总过不上生日的消防员说,我们在这里给你过个生日吧,我们连着唱3遍祝你生日快乐!你能想像出所有人包括那位英雄在电视制造的快乐中是怎样一种不自在。有一台摄像机是专盯着被祝福的年轻人的,但没有眼泪。我猜想,在近期内,售票员和消防员是不会再出现在《朋友》中了,下期可能是银行职员,下下期可能是修理工,职业式的选择可能在5分钟就把1年的选题都列完,但这种单调的选择能给节目带来多大优势,给观众带来多大兴趣就难说了。

  今年春节期间,北京电视台连着播了3次专题片《全家福》。10集中主人公有老将军、鞋匠、琴师、医生,职业背景不同,但都有着独特的人生际遇。人艺司幕杜广沛攒了一辈子的戏单,拉了一辈子的大幕,还在人艺跑了一辈子的龙套。杜广沛的舞台有时很小,小到他自己争来的龙套也没有几句台词,小到他认认真真的表情从未有人理会;杜广沛的舞台有时又很大,大到装不下大千世界的声音与颜色,大到无边无际的舞台上只有他一个人唱大戏。而他用青年、中年、老年搭造的舞台,拉开大幕,便是一生的积蓄,它是岁月淘洗的财富,凝重而多姿,经得起注视和品味。你说他是名人还是普通人?

  正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至爱亲朋》更是淡化职业背景,努力让所有人只纠缠在命运的悲喜中:市长可以反对女儿与平民的儿子谈恋爱,而在看到妻子的私生女身患癌症时又义不容辞出钱出力。被职业包裹太久的人性优劣在导演秋霞的镜头中变得直接、纯粹、感性,在这样的《至爱亲朋》中,你想躲避的、你想亲近的都在你的眼神和气息中了。

  职业从来不是人的过错的发源地,当然也不左右电视节目起起落落的福祸。上海卫视劳春燕每周一次的访谈节目从不受职业地域限制,这期可能是个海归大亨,下期可能就是个农民,要的是主人公与众不同的生活阅历和感悟,给你的是不曾想过不曾经历过的若有所动,而《超级访问》和《老同学大联欢》还在坚持把明星们一个个请上台,前者在煽情上一如既往,后者正在追赶《朋友》,主持人已经从鲁豫换到向真了。所以说,是不是普通人,不是由职业来区分的。看不看电视里普通人的故事,也不在那人的职业。

相关内容

    今日娱乐新闻

    娱乐专题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0 sd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