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首页 娱乐新闻 星光灿烂 音乐风情 影视岁月 娱乐论坛
大众网首页 -> 娱乐 -> 影视岁月 -> 影视评论

那不是我们的青春--点评《那时花开》


来源:   -这是一部期待了好几年   
2002-11-04

   -这是一部期待了好几年的电影,因为几张在大学时代就看过的色彩如调色板般绚丽的剧照,因为这个充满青春伤感的名字——《那时花开》,更因为它的导演是高晓松,因为我相信他能像《同桌的你》一样传达出我们共同的青春无悔,尽管事实上,我和他无论是年龄还是其他方面都有着一定的距离。但我相信,青春的感觉是相通的,只要你曾经经历过,那么对那段象牙般纯洁的日子的回忆是可以共享的,只要你真的在那段岁月里哭过、笑过、疯狂过。
 
  但是三年之后真的看到了这部电影,我后悔了。青春依然无悔,可我觉得高晓松的影像却无法唤起我那些美好的回忆,尽管电影里面有漂亮的女生,白发的先生,一如我的大学校园,然而这部电影有着太多莫名的东西,陌生的东西,有时甚至会让我觉得有种看恐怖片的错觉,而恐怖,似乎不是青春的感觉。
  事实上影片一开始,老狼的歌声给了我一个相当良好的感觉,我差点以为这就是一部《同桌的你》的MTV。毕业两年的我,会在这部电影中想起那时开放的花,找回那时无所顾忌的青春激情,就像那些非常喜欢的校园民谣,在浅吟低唱中带我回家。
  然而我错了,或者应该说是高晓松错了。接下来的影片不出意料地有着美丽的画面,散乱的叙事,前者是我喜欢的,后者我能够接受,青春的记忆原本就是一些美丽的碎片,如万花筒一般拼凑出一朵花的模样。可是我不能够接受的却是其他的一些东西:一个神神叨叨的老宅子,叫什么双秀园一号,还说什么二号也是它;一个阴着脸的老仆,和一个从不露面的宅子的主人,尽管影片生怕我们看不懂似的、反复暗示他就是三个主人公之一的张扬;穿长衫的夏雨,非常傻,一点也不青春,其实他脸上还分明写着马猴的顽皮和倔强,而这个古里古怪的造型让人为他憋气;还有并不漂亮或者不能说是清纯的周迅,她饰演的大学女生更像是工作多年后才进入大学的(当然我没有任何看不起这些大学生朋友的意思,相反我倒佩服他们求学的执著),而不是从中学生时代自然过渡到大学时代的女生,因为她内心成熟得可怕,(尽管脸上嫩相)并不完全符合我们对大学那道美好风景的记忆,或许如果高园园或至少是徐静蕾来演也会让人感觉好多了。
  其实影片最不能让我接受的是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塑料模特,我搞不懂高晓松是想借此说明什么,还是想省几个群众演员的钱。在本是人声鼎沸的酒吧、教室、机房都出现了塑模。第一次在酒吧出现我还以为是剧情需要的一个道具,是酒吧老板招揽生意的举动,但后来在不同的场景中它们接二连三地代替真人出现,就给人一种无法忍耐的感觉,尤其是在教室的出现,使得本来是生机勃勃的大学教室有一种解剖室的感觉,几个大活人旁边是几个面无表情的塑模一起上课,实在是有些恐怖。
  老宅子、“有求必应”卡、塑模、一个不分黑夜白昼、下雨刮风始终守着一个体重秤的人……太多这样的神秘物件和人物使得这部电影中展现的青春几乎没了我熟悉的那种阳光灿烂的感觉,我只觉得高晓松的青春记忆怎么会这么阴晦甚至鬼魅。包括影片最后的结局:高举和欢子的服毒自杀,是真实也罢,臆想也罢,总给人一种莫名的灰色感。我们也怀念青春,我们也感伤青春,但似乎没有这么极端,我们更多是怀念而不是悔恨,并不是非要与往昔作一个了断。
  如果说《那是花开》还有一些与我的青春记忆吻合或者是同感的东西的话,那就是影片中贯穿始终的高晓松的独白里偶然出现的一些句子,充满了年少无知的迷惘,一如青春:“那时流浪歌手、诗人、画家屡屡得手,校园内还保留着唐宋遗风”;“欢子就像手指间滑过的那些叫做岁月的东西一样,偶尔还会涌上心头”。还有欢子和高举在电影院中看的那些电影《绝唱》、《魂断蓝桥》、《最后一班地铁》等,也无疑可看作是高晓松向那些给了他美好回忆,同样也给了我们的老电影致敬。
  然而一部90分钟的电影只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它没能唤起我太多的青春记忆,没有欢乐,没有痛楚。曾经一直觉得导演的处女作是最好的,因为它往往较少考虑商业性(或者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而更多的是旨在抒发一种个人的感受,格外迷人。然而高晓松的处女作让我失望了,也许这也是一种书写青春回忆的方式,然而我还是要说:这是他的青春,这不是我们的青春。(文/舒天楚)

相关内容

    今日娱乐新闻

    娱乐专题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0 sd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