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首页 娱乐新闻 星光灿烂 音乐风情 影视岁月 娱乐论坛
大众网首页 -> 娱乐 -> 影视岁月 -> 影视评论

谁说艺术、主旋律电影和商业化矛盾?

泊明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2-11-08

   蒋钦民执导的《天上的恋人》,在刚刚闭幕的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艺术贡献奖。这可不是今年第一次看到我们的电影在国外获奖。常看到国外的电影节上有咱们的电影和电影人亮相,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时,心里在想,咱们的电影还真够牛的,除了很少有机会参加奥斯卡之外,其他的很多电影节,甚至是在小老百姓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电影节上,都会有我们的电影出现。说来奇怪,近来去国外参赛的影片多半是艺术气质较浓的那一种,而这类电影在我们这里似乎根本找不到参展评奖的可能,想到这里,问题出来了,到底是国内的电影节不买艺术电影的账,还是艺术片的创作者根本看不起国内的电影节?无论哪一点是真,对于一个电影业欠发达的我们来说,都是一件不太正常的事。
  每个电影奖各自都有自己的宗旨和评审标准。这一点我们的电影节做得也算不错,名义上也都有个标准,只不过实际上出来的结果让人怀疑标准到底有没有被参照。其实商业与艺术真的不太好去区分,能将两者兼顾是个较为理想的做法,只不过难度较大。尤其是我们这里所受的外因作用更多,因此电影奖到后来成了既非商业也非艺术的联欢会。艺术本来是供人民大众享受的东西,现在却成了一种奢侈品,一种小众的东西,这种现象太不正常。而社会经济生活中,电影理应首先是工业,担负着创造商业价值的责任。以我们这么大的市场潜力而言,现在你不能拿它赚钱肯定是有问题存在。鼓励两者的结合应该是我们电影奖的责任所在,但现在我们的电影节不仅不能将商业与艺术并重起来,反而大有既不要商业也反对艺术的趋势,实在有些让人不懂。这样的做法当然更谈不上对自己的电影工业有什么促进作用。这些用不着否认或是肯定,因为做这些的前提是假设外国人都是电影艺术盲、我们的观众都是白痴。
  还是各打五十大板较为客观一些,电影节有自己的游戏规则,要让电影节去尽量照顾每一部优秀的国产电影,当然是不可能的事。但我们的电影人有没有把国内的电影节当回事,有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电影要在国内上映,要拍成国内观众喜欢看的电影也是一大疑问。拍艺术电影的是不是故意想走曲高和寡的路线,拍主旋律的是不是不思进取,把拍摄当作任务来执行,都是值得观众去怀疑的事。艺术和主旋律、商业,不应该是势不两立的东西。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把这些东西放到电影里之后,很可能就会被人挂上主旋律的铭牌。以此作为标准的话,好莱坞的很多大片都是他们美国的主旋律,像《阿甘正传》和《春风化雨》之类的影片,都渗透着主旋律的论调,但没有人真的会当它们是宣教式的“主旋律”,而且这些影片都还很卖座。搞艺术的似乎根本就没想过要将艺术的受众扩大,把主旋律当任务的好像也没想过也要来点更能让观众接受的艺术创新。这两帮人都没考虑有观众存在,当然商业上难有作为。而前者瞄准的是国外的电影奖,后者瞄准的是国内的电影奖,也加深了我们的电影节不能商业与艺术兼顾的痼疾。
  《天上的恋人》在国外得奖了,每年还有很多类似的影片在国外得奖,这些都值得国内的电影人和观众高兴。但还是希望什么时候我们的电影节能给类似的这些电影一个艺术的鼓励,而我们的电影创作者也能让观众真的为你叫声好,花钱去看看你的电影!

相关内容

    今日娱乐新闻

    娱乐专题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0 sd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