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首页 娱乐新闻 星光灿烂 音乐风情 影视岁月 娱乐论坛
大众网首页 -> 娱乐 -> 影视岁月 -> 影视评论

人民需要八卦?


来源:10 三联生活周刊   
2002-11-15

   原德国《图片报》摄影记者克里斯托弗.莱茨写过一本书:《我是帕帕垃圾——一个狗仔队员的自述与忏悔》,这本书非常详尽地讲述了他和狗仔队友们如何偷拍到肖恩.康纳利与情人幽会的照片。为拍大卫.凯恩与女友金斯基亲昵的照片而被人扔出球场;为了拍名模帕梅拉的比基尼泳装险些葬身湖底;与梅尔.吉布森请来的以色列特工人员斗法;和施瓦辛格玩猫捉老鼠……这本书写得绘声绘色,让你不得不对这些常常被唾弃的狗仔队的敬业精神产生敬意。
 
  狗仔队干吗为拍一张照片出生入死?正如莱茨在书中写的那样——他自己对明星没兴趣,但他与世界上各大八卦媒体保持着联系,只要能搞到独家照片,就不愁卖不出好价钱。
  在世界另一端,莱茨拍的照片刊登在各种报纸杂志上,这些杂志因此会一时洛阳纸贵,而每个看到这些图片的读者都会津津乐道。
  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说过:“一个人的真正面目,首先是他隐藏起来的那部分。”人总是想探究到他感兴趣的人的真实面目,而探究的目的,有时也仅仅出于好奇。
  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的相继出现使信息传播变得更快、更系统化,人们在方便快捷了解到信息的同时,也造就了名人效应——不再通过口耳相传的野史、传说来验证他想象中的名人。娱乐业与传媒业相互作用,使名人变成明星,对明星的追逐,成了大众最普遍的消费。娱乐业是当今最赚钱的产业之一,仅美国,娱乐业所创造出的产值就在150亿美元左右。
  八卦媒体、狗仔队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发展。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看电影、听音乐会、买唱片,这些我们称之为精神消费的,正逐渐变成仅为满足某种好奇和消遣心理所形成的心理消费。人们可能对某明星主演的电影无甚兴趣,但对他的女朋友更感兴趣,这种心理消费通过媒体表现出来,就是八卦。为什么需要八卦?归根结底还是寻求一种放松和消遣。
  在物质消费发达地区,八卦肯定也随之发达。当帕帕拉齐把照相机镜头对准一个明星的私生活时,实际上就是整个大众偷窥心理的爆发。明星在这时就是一件消费品,因为今天人们对娱乐产品的精神消费与对明星的心理消费已经无法分开。
  于是就有了八卦经济。在这个经济链条运行中,每个环节相互依存,明星需要大众消费他制造出的精神产品,大众需要媒体八卦,媒体需要狗仔队,狗仔队直奔明星的“私处”。在这个经济“食物链”中,有一个环节是相互对立的,那就是大众的心理需求与明星隐私之间的矛盾。造成这一矛盾的直接原因是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中,对隐私权、私生活的概念都定义得含混不清,这反而使媒体与明星的较量变得更有趣味。一个明星站在舞台上表演与坐在看台上当观众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站”与“坐”之间隐私权究竟发生了多大变化?而坐在看台上和坐在自己的花园里之间又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一直是让法律专家头疼的问题。法律应该保护隐私权,但又不能禁止人们八卦的权利。
  大众的胃口一旦被吊了起来,八卦经济的食物链就要循环下去。换句话说,它变成了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少了一个环节都不行。
  戴安娜王妃之所以一直遭到狗仔队的追踪,是因为她是整个英国人民爱戴的偶像,人民需要戴安娜,才有八卦媒体竞相报道。如果说戴安娜之死是狗仔队们害死的,倒不如说是热爱她的人爱死的。法国《巴黎竞赛画报》只要以摩纳哥王室、英国王室或爱丽舍宫内的人物做封面,就绝对畅销。封面是密特朗的私生女,就能卖到76万份,封面不是“宫里人”,也就能卖掉38万份,两者之间的利润相差300万法郎。
  同样,充分展示美国媒体八仙过海本事的“辛普森案”报道中,本来是一个刑事案件,但却被电视台演变成真人秀,辛普森一时成了大众娱乐的对象。璩美凤性爱光盘事件不仅满足了众人的偷窥欲,也让我们看到,华人的媒体八卦不比英美差。而最不可思议的是,光盘主角随后又是著书又是走穴,与其说璩美凤是个坚强的人,倒不如说她从中看到了自己潜在的娱乐价值。
  也许所有以鄙夷的姿态看待八卦的人,其实心里都需要八卦,只不过需要的那个八卦还没出现而已。◎王小峰

相关内容

    今日娱乐新闻

    娱乐专题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0 sd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