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首页  |  大众网·娱乐  |  娱乐资讯  |  影视快报  |  音乐天地  |  明星写真  |  明星专访  |  娱乐评论  |  娱乐专题  |  娱乐论坛
娱乐搜索
关键字:·萨达姆 ·黄金甲 ·潜规则 ·马季 ·黄健翔
 
为了永恒的纪念
2002-07-26 12:00:00 SRC-86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今年6月12日即将迎来自己的五十华诞。

    可喜可贺之余,不禁令人们的心中,常常升华出许多温暖的记忆。 

    诚然,往事只能回味。 

    但是,先人之风,山高水长。这其中郭沫若、老舍、曹禺生前曾经常深入排练现场,亲自为演员们读剧本的一段段佳话,则更是让人铭记于心,难以忘怀。

    众所周知,曹禺的剧本以细腻著称。一般不需要由他亲自来读,演员从文字上就可以领会。所以曹禺虽常来剧院看戏、看排练,但并不常为演员们读剧本。然而,郭沫若和老舍却不然,二位老先生基本上是每戏必读,并且各具特色。

    老舍读剧本十分严肃且认真。可恰恰是他脸上生动的表情,口中诙谐、幽默的语言常常令在场的人们忍俊不禁,甚至放声大笑。当年《茶馆》排练中,他念到黄胖子上场开讲的那段台词时,忽然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自己的即兴表演,其形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可以乱真!一下子逗得大家无不开怀大笑。这时再看他自己,却一点不笑,依然是手捧剧本,一字一句地往下念,仿佛眼前的“火爆”情景与他根本毫无关系。老舍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

    《茶馆》无论对于老舍、焦菊隐、夏淳、于是之、蓝天野、郑榕……,还是对于整个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来说,无疑堪称“传世之作”。至今,剧院的一些老前辈们仍然清楚地记得:四十多年前《茶馆》排练期间,老舍于百忙之中,先后两次来到剧院,亲自为剧组的全体成员读剧本。当第二次坐在剧组成员中间时,他不仅保持了以往边读边演的习惯,而且还精辟地阐明了自己对剧中人物的诠释与设想。

    有人问:对于《茶馆》中那些提笼架鸟、养蝈蝈、逗蛐蛐、品茶闲聊的茶客们的身份,究竟如何把握?老舍指出,他们有极高的文化水平。许多演员当时听了这话不太明白,直到过后经反复琢磨,才“悟”出真谛。如:于是之成功塑造的王利发,就受到老舍读剧本的深刻启发。多年后,他回忆道:“王利发在《茶馆》第三幕中的很多台词其实就是老舍的口头禅。”意思是说,他在表演的很多细节上都极为逼真地模仿了老舍读剧本时的神态和语气。这其中,也足见一位出色的话剧演员在用心捕捉生活中细微之处的聪慧与机敏。

    有一个很小的例子为证:《茶馆》一剧中,王掌柜在怒斥小唐铁嘴时,说道:“你爸爸可是白喝了我一辈子茶吔,这事儿可不能传代哎!”这句台词中的两个语气助词“吔”和“哎”,实际上是老舍读剧本时,无意识地加上去的。当中不仅有他本人的口语风格,同时更具有一种浓郁而纯正的“京味”特色。随后,被有心的于是之借用到舞台上,不想却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每演至此都必会赢得台下观众的一片叫好声。《茶馆》这样一台大戏中,凡此种种“出彩”的小细节,实可谓不胜枚举。

    郭沫若读剧本与老舍则截然不同。郭沫若的剧作大多侧重书写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在整体把握上,追求一种大气磅礴、意境高远的恢宏气势。因此,郭沫若读剧本常常是用他的激情来感染人和打动人。他时常读着、读着……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情绪激昂,不能自已。此时,全体演员也便很容易地被他牵引着、带动着、感染着……浑然忘我地同时进入到一种良好的创作状态。郭沫若经常一边读,一边与演员交流;共同探讨剧中人物,并且发表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然而,有趣的是郭沫若读剧本的语气,并不像老舍那么贴近人物的身份,他只用属于自己故乡的浓重川音带出一腔昂扬的激情。演员们也就不能像演老舍的戏那般——可以直接从剧作家的语言中受益匪浅,甚至信手拈来;而是只能力求从郭沫若情感的起伏跌宕中寻找灵感。

    当年《蔡文姬》排练期间,郭沫若手捧剧本,每当读到文姬离开儿子、离开丈夫,远道归来……这一段时,便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顿时,悲从心升,凄然泪下。这是因为他想起了自己早年在日本抛开妻子,毅然登上轮船,起程回国时的情景。剧组的演员们从郭沫若动情的朗读中,充分地理解了剧作家当初的创作冲动与创作构想——在蔡文姬这个人物身上倾注了他对于祖国深厚的赤子之情。同时,郭沫若还鲜明地提出:我们今天的时代不同了,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曹操,确实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不仅如此,剧院排演《武则天》时,郭沫若仍然来剧组,亲自为大家读剧本。所有这一切,都给剧院的全体演员带来了莫大的鼓舞、鞭策以及具体的指导与帮助。

    ……

    岁月悠悠。

  如今,郭沫若、老舍、曹禺——虽然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可以告慰他们的是:在中国的话剧舞台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今天,依然是风景这边独好!

  朋友,你看——

    此时,剧院三楼的排练厅内,灯火通明。

  一群新一代“人艺”戏剧人,正在挑灯夜战,精心“磨戏”,其中透出的一股子认真而执著的敬业精神,依然有如当年老一代“人艺”戏剧人那般,令人格外的肃然起敬。

  朋友,你听——   

    此刻,剧院三楼的排练厅内,一片静谧。

    一串悦耳动听的“导演铃”声,又依然重新响起……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编辑:wyy
 
 
 [人艺辉煌50年] 文章导读
·人艺的奠基者——焦菊隐
·人艺降低门槛调票价
·日本戏剧家内山鹑:艺术永远不是金钱
·给母亲过生日 众明星恭贺人艺五...
·人艺庆祝建院50周年 李岚清等致...
·李岚清等致信祝贺北京人艺建院5...
·北京人艺将复排《雷雨》
·人艺经典戏 票房创了奇迹
·人艺50岁庆典 郭老曹话剧齐上演
·人艺建院50华诞 五部大戏票房逾百万
 推荐视频 >>
更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