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史学会会长盘点世界历史科学大会“八项纪录”

2015-08-28 09:17:00来源:中新网作者:肖欣 梁犇

  中新网济南8月25日电 (记者 肖欣 梁犇)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正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开幕第二天,与会接受记者采访的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就迫不及待盘点出大会已创下的“八项纪录”。

  “国际历学大会在中国举办,得到政府、学界、民间的广泛关注,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也是我在外国参会没有看到过的。”张海鹏认为,学术走在前沿,国家实力作为背后支持,当今中国社会对学术会议的热情,是对学术、对知识重视的表现。会议中对中国议题的关注,则说明世界在看着中国,“看着历史上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

  张海鹏向记者历数本次大会创下的“八项纪录”:

  第一,规格高。大会开幕式当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致贺信,贺信中对大会怎么开,今后怎么做研究等细节都有谈及。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开幕式致辞中讲述了对大会和对历史学研究的期待。国家领导人对会议的密集关注,是以往很少见的。

  第二,人数多。本次大会注册参会学者2600余人,国别90个以上,这是以前没有过的。

  第三,前沿议题,聚焦中国。本次大会设置四个主题,其中“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情感的历史”、“历史学中的数字化转向”均是首次提出的“前沿议题”。开幕首日就“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展开全天讨论,这是大会首次聚焦“中国议题”。

  第四,中国学者高“出镜率”。根据会议手册,整个大会由175场会议组成,创历届之最。其中由中国学者主持的会议有16场,担当评议人的中国学者逾70人,论文涉及中国的超过90篇,中国学者高“出镜率”创历届之最。

  第五,多会并举。征得国际历史学会的同意,此次会议还在青岛、淄博等城市举办两场平行会议、5个卫星会议,开大会先河。

  第六,志愿者服务高效。从接送站、食宿行到会议通知,大会各环节都可方便地找到熟练使用中英双语的青年志愿者提供帮助。据大会组委会统计,大会有760名志愿者参与,其中500名是山东各高校学生。曾多次出国参会的张海鹏回忆起自己曾在外遭遇的困难并指出,外国学者中大多数人不会汉语、第一次来到中国,志愿者的帮助对他们是真正需要的。

  第七,舆论公众关注广。国际史学大会虽有“史学界奥林匹克”美誉,但往届会议仅在学术刊物上被报道和关注,没有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而此次会议做到了让历史研究走近大众,“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书写情感的历史”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带动了公众对基础学科研究的兴趣。

  第八,节俭宽松办会。张海鹏透露,此次会议筹办前期即得到山东省政府和财政部的专项经费支持,政府支持表明了其重视学术研究、量力而行创造宽松研究环境的态度。

  作为中国史学会会长和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申办的推动者、亲历者,张海鹏难掩激动,他在本次大会上多次感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首次走进亚洲、落户中国,是中国史学界的“荣耀时刻”,这一天,让中国史学界等了100多年。而这100年见证了世界历史的风云变迁,中国终于打西方中心主义,走到了世界史学舞台的聚光灯下。(完)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5/08-25/7488048.shtml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解西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