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认清国际旅游岛的价值和使命

2010-12-31 16:24:00来源:南海网作者:董三仁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获批,对于海南而言,经常听到的思考无非有二:一是重大的政策利好,将彻底终结边缘化的历史,海南转入了新特区时代,可以料想,这不再是一个“散文时代”,而很可能是一个“史诗时代”。二是即便理想照进了现实,我们这一代人又当何为?

  回首这一年,国际旅游岛的实际影响,正逐日扩大。然而,如果不能从全球化的历史走势和转型中国的发展模式探寻的角度来看待,国际旅游岛的价值可能被低估,被单纯物质建设倾向的庸俗化,甚至导致动力和制度约束的不足。这一年来,天价房的起落调控、海岸线调查、从游艇管理发轫的渐进式政策突破、对干部素质的无奈……很多重大新闻事件都佐证了这一点,处理当下海南的事情,成败关键之一在于是否有全局的视野。

  后金融危机的全球化,诸多变数和分歧之中,恢复全球需求总量却是当下各国的共识,而且必须从需求结构的调整之中放出势能。中国30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得益于全球化,然而过分依赖于出口行业的经济结构,又绑架了向中等收入国家转型的进程,经济、贸易的安全问题和全球竞争的抵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只不过金融危机加深了这一认识。

  中国的改革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今再次迎来了转折点,将穿越“历史的三峡”。如果说2009年是最困难的一年,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并没有带来结构上的必然优化,那么2010年乃至“十二五”期间,确实是最复杂的一个阶段。国内经济必须成为一个更强劲的增长引擎,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面临衰退,被资本、知识、创意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产能附加值高、利于解决城镇化就业问题的现代服务业所替代。按诺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斯宾思的判断,中国的宏观政策将不得不趋向于“对教育、研发和技术领域的公共投资”,而且在目前,长时间的酝酿期已经结束,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主要是以操作层面的探索和实施为主。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国家批准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并明确界定了海南的两大任务:大致花10年时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起示范作用;与国际接轨,推动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历史的发展,就这样赋予了海南的分工。此外,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对老(区)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的扶持……举凡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在分工上各有侧重,但无一不是为了寻求转型中国的从理论到实证过程的稳健实现,在区域性的不均衡竞争中,寻求可持续的新的平衡,走出资源约束的压力圈,为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提供多元化的参照。

  最终,只有实践能说明一切。客观地说,海南的压力是巨大的。因为现代服务业和城镇化的捆绑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的产品竞争力问题和社会分化问题、内需的有效撬动问题、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中的利益冲动的协调问题等等,在世界范围内都一直不是很容易解决的难题,可中国恰恰又迫切需要一个答案。

  因而,当前的海南既要与时间赛跑,又要讲求精确命中,就十分需要全局观念下的谋定而动。认清了这一点,宏观决策就可以高屋建瓴、有的放矢,海南原住民一直忧虑的公共福利增量、公平配置等问题,也将成为题中之义,稳步推进。也只有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位置,而非仅仅站在海南看海南,那么,国际旅游岛的价值和使命才不会被低估,海南的发展导向更清晰,发展动力更充沛。在此框架下,我们这一代人的作为也终可彪炳史册。

  有了清醒的认识,才可能百折不挠。2010年,国际旅游岛元年,转眼即逝。一切才刚刚开始,离核心地带尚且遥远。但是,借用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的话说,“边缘,恰恰是世界阐明自身的地方。”可能还来不及逐一盘点这一年的收成,新的历史时期就已响起了隐隐的跫音。此时,海南应更加懂得:从事一项艰苦的事业,不要总是冀望于收获和播种同时进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