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家为谁说话

2011-01-07 10:09:00来源:大众网作者:

时评家为谁说话

                                           ——评曹林评论集《拒绝伪正义》

/严辉文

    时评家无疑是一帮有话痨的人。世事和人情、新闻和历史、官员和民众、政策和法规,都是他们观察和言说的视域,可谓路见不平,拔笔而起,时评家在人们眼里更像是职业的社会守望者。

    这样的角色定位,又最容易被人误解。大文豪鲁迅亦在所不免,如果他生在今日,想必也会被人质问“你到底为谁说话”了。至于一般的所谓时评人,更是容易被人简单地归入愤青一类中去了。正如鲁迅的“爱之深”人们视而不见、只看到“责之切”式的好战一样,时评家们说话,恐怕不招误会者太少了。

    如今说到时评家,不能不说《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虽然自古以来就有文无第一的说法,但是孰优孰劣,哪个更有影响力,其实仍是坊间自有公论的。曹林现象的出现已经颇有时日了,曹林见诸全国各类大报小刊的时评近些年来影响力风头正健,如今一本叫做《拒绝伪正义》的评论集子,可以让人更全面地认识曹林、了解时评,尤其是更有助于理解时评家为谁说话,更有助于认识刀子嘴的时评家其实大多是一群肩负大爱的疯子。 

    《拒绝伪正义》,辑有权力批判、腐败批判、舆论批判、伪正义批判、社会批判、制度批判、偏见批判和文明批判等8大类别,对于官员的权力出笼、腐败出轨,公众的多数人暴政、民粹情绪,网络的极端道德主义、网民泛滥的正义大棒,舆论悖离新闻的宣传流程操作、媒体从业者的职业伦理,民生的困顿、社会的积弊,代议政治的缺憾、代表委员素质的差强人意,世俗的偏见、直觉和感性的危害,权贵和官僚主义的倾向等,他的理性的解剖刀,都有准确无误的触及,他做社会解剖学工作,可谓十分耐心周到和倾力而为了。

    看了目录,有洁癖的人们也许要问:怎么全是批判呀?正所谓赞美是赞美者的通行证,而批判是批判者的墓志铭。一个小心翼翼地转型中的社会,许多不公、偏见、幽暗不免滋生,进而有腐蚀社会的肌体健康之虞,没有人时刻拿着理性的解剖刀,没有人毅然照进启蒙的阳光,那将意味着一种莫大的危险。而这方面的努力,正体现了时评家的理性自觉。学生时代的曹林,就用手中的笔、用评论的力量进行过“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尝试,而成为媒体评论员以后,为了理性,他的笔指向官员的傲慢,同样为了理性,他的笔也不放过媒体人和评论人同行的浅薄;为了启蒙,他的笔抨击了社会的假丑恶,同样为了启蒙,他的笔也不肯原谅那些操纵民意,或者服务权贵的所谓精英。

    然则,爱批评的时评家没有立场乎?没有朋友乎?非也!正是因为他的心中存着大爱,爱你,爱我,爱中国,所以一切有利于你我、有利于吾国的,正是他的立场。他今天所大其声疾呼的,其实正是当下中国人所期盼的。正因如此,曹林评论的大爱和力量不仅深深地打动了正直的读者,赢得了大众的尊重,而且就是其所批评的对象也很是服膺。一位被其批评过的市长就称“众多的评论中我只认同曹先生的批评。” 

    为中国说话其实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无疑意味着勤奋、责任和胆识,更是学问、情怀和视野的结晶。正如曹君闲暇喜欢登高望远因而视野开阔一样,作为时评人,他的思想胸襟、知识储备、学问渊源,使他的评论早在出道之初就以一种深深的学人情怀和学院派理性风格打动了读者。如今他的笔下虽然鲜见罗列启蒙学者名言式的掉书袋子,而是更直接更深出浅入地拿出常识的武器针砭时弊,但是那种理性的光芒仍然时时闪现。 

    为中国说话的曹林,在评论写作中拓展了评论的美学表达空间。除了散见于各地报刊的短小精悍的及时言论外(也许更多地受制于版面的限制、媒体的取向和表达路径的依赖),曹林评论的众多篇札还是在不经意之间展现出了哲理美文和学术论文的风采。比如,他的《审慎与节制: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品质》,我更愿意视之为一篇哲思散文;而《别把“坏消息综合征”都推到社会不完美上》,则更多地展现出精致学术论文的功力。 

    实际上,作为时评人,最难得的品质还是“克制和审慎”。如果说评论家为中国说话有什么奥妙可言的话,莫过于是。我们常常发现,有时时评家们嘴仗打的热火朝天的,翌日却发现评论的由头竟是假新闻;有的虽然不至于是假新闻,但在评论的环节却被评论家们过度阐释得面目全非了。以我的体会而论,不少发生在武汉的热点新闻就通过加入作者的想像而在传播中发生了大大的变异。因为热点新闻发生在武汉,基本事实为我所熟知,所以翌日不免要浏览一下媒体评论,结果常常是哑然失笑之余大摇其头:这是哪跟哪啊?人家明明是黄鹤楼,评者却指向云里头!

    在当今的评论界实际上不乏这类“为了评论而评论”的现象,这样的评论无论语句多么有力、激情多么高昂、推理多么像模像样、发表在多么久负盛名的媒体上,但仍然不过是于事无补反而疑似有意添乱的垃圾喧嚣。不管作者是否有意而为,但负面效应已然发生,也使时评家们为中国说话的职志大打折扣。曹林的评论不仅力避这个阿喀琉斯之踵,而且针对这类弊端的时评亦令人钦佩。术不可不慎,建议时评家们看看《先真假、后是非、再利害》,顺便补补时评常识课。

    众所周知,时评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由于时评人只能大量地引用媒体新闻由头,而无法对其一一“验明正身”,由于浮躁的媒体对于评论时效性的片面追求,时下的评论体裁正在变成即就章式即时评论的代名词,使再有力的雄文都可能成为明日黄花式的隔日废品,所以任何时评人都可能在思维的缜密、行文的美感等诸方面留有遗憾。不过,捧读《拒绝伪正义》,欣赏曹林流畅的文笔,我相信,他的贡献仍是良多而遗憾总是最少的。 

    据说,常青树一般的评论家更多地只见诸发达国家,而好的时评和好的时评家在我国常常不能免于昙花一现的命运,我希望曹君能够打破这个周期率。希望曹林在扛起中国评论的大旗方面,不遗余力做得更好、更持久。(作者系资深评论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廖水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