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期鹏:文化历城

2018-07-02 16:45:00来源:大众网作者:

  作者:张期鹏

  我居济南十五年,时间不能说很短,可若让我说一说历城,还真不知从何说起。我甚至连她的区划范围也不太了解。其实,生活在一个设了很多区的城市里的人,并没有多少“区”的概念。只有机缘巧合,深入到了她的细部,才会感受到她的不同凡响之处。

  这一回,我们几个朋友相约,在历城的土地上行走,并且阅读了一些关于历城的书籍,不禁对我们的孤陋寡闻感到羞愧起来。她可真不是一个简单的“区”,她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华文化史啊。单从这一点上,她也不愧“齐鲁首邑”的美誉。既是中华文化,那就当然不只是儒家文化,甚至不只是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还有伊斯兰文化和深厚的民俗文化,甚至还有异域文化。更为重要的,这些文化可不只是写在纸上、传于口耳之间的,它们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丰厚的历史遗存。

  那么,我们从哪里说起呢?闵子骞,当然是闵子骞,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了两千五百多年,但他的事迹依然为人熟知。他幼年丧母,饱受后母虐待。冬天到了,后母给自己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是丝絮棉衣,在他的棉衣里填充的却是根本不能御寒的芦花。后来父亲发现了,一怒之下要修掉后妻,闵子骞对父亲说:“后母在,只是我一个人受寒;如果赶走了后母,我们兄弟三人就都没人管了。”他自己忍寒受冻,无怨无悔地维护着这个家庭,可谓大德至孝。这种德孝,不仅感动了后母,也感动了他的老师孔子,感动了天下所有的人。孔子称赞他:“孝哉,闵子骞!”在中国历史上,他既以德行与同为孔门弟子的颜回等并称,又被列入了“二十四孝”之中。细细查究所谓的“二十四孝”,我感觉其中有些过于神异,如舜的“孝感于天”;有些过于滑稽,如老莱子的“戏彩娱亲”;有些则十分恐怖,如郭巨的“埋儿奉母”。只有少数几个是符合人情事理的,闵子骞便是其中之一,直到今天仍不失其光彩。现在,闵子骞墓就在济南百花公园西侧,墓旁的大道则叫闵子骞路。作为儒家孝德文化的代表,他使济南这座城市笼罩了浓浓的温柔敦厚的气息。

  我们由闵子骞墓往东北而去,不久就会来到济南著名的华不注山下。山下有著名的华阳宫,宫中有著名的四季殿。四季殿东西两侧有忠、孝二祠,孝祠里供奉的就是闵子骞。华不注山是道教名山,华阳宫是道教名宫。让人称奇的是,在这样一座道教宫观里,不仅供奉着孔门弟子闵子骞,而且还有一座净土痷,有观音地藏王殿。儒、释、道三家在这里和谐相处,倒也其乐融融,显示了我们中华文化和民族信仰的独特景观。

  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眼里,在一片漫漫平川之中孤峰挺立的华不注山,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实在太峻秀潇洒、引人入胜了。他在《昔我游齐都》中写道:“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萧疯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余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据说,李白曾两度来到济南历城,并在济南紫极宫举行了入道仪式,由著名道士高如贵主持。作为一个有专业“证书”的入道之人,他对华不注山情有独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山下的华阳宫,则是李白之后五百余年的1220年,由全真教宗师丘处机的弟子陈志渊创建。这里是济南最古老的道教宫观,曾被誉为“济南巨观”,并被比作“苏州虎丘”,在中国道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现在,年久失修的华阳宫已经整修一新,与孤峰兀立的华不注山相映成趣,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

  与道教文化相比,佛教文化在历城的传播更为广泛,其建筑遗址也更为久远。位于历城南部山区的神通寺遗址,前身是始建于东晋初叶的郎公寺,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郎公寺以其创建人朗公而得名,是山东最早的佛教寺院。北周时期,因周武帝大规模灭佛横遭洗劫;隋代重建,改名为神通寺。公元601年,隋文帝送舍利于全国三十座寺院,神通寺建灵塔以供奉,四门塔应运而生。其后,在历代兴佛与毁佛的交替中,在一个王朝末年战火的劫掠与新王朝的兴起中,神通寺几经毁废和重建;清代乾隆年间,才彻底败落下来。

  而今,历史上的神通寺虽然只剩下了一些遗迹,但建于隋大业七年(611年)的四门塔依然矗立在群山环抱之中。这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亭阁式石塔,也是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因四面各有一个半圆形拱门而得名。它的精美的建筑艺术,一直为中国和世界瞩目。上世纪20年代日本出版的《世界美术全集》中就说“在石筑之单层塔中,可谓无与伦比者”。“无与伦比”,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啊。

  走出神通寺遗址,我们不妨到位于仲宫镇北村老街北首的清真寺看看。这座清真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近三百年来附近回族同胞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回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一支,伊斯兰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使历城文化更加色彩斑斓、丰富迷人。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遍布于历城乡间的古街、老桥、祠堂、故宅,深厚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像久远的时光一样,从这些饱经沧桑的地方浸漫出来,让人感受到历城的浑厚与博大。

  我们也不能忘记位于洪楼广场北面的天主教堂,这是一座典型的欧洲哥特式建筑群,是当时华东地区最大的一座天主教堂。中华文化,从来都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这是一种胸襟和气度,是一种真正的包容和自信。更为重要的是,洪楼天主教堂的设计虽然出自奥地利修士之手,建筑却是由我们当地的工匠完成的。这是中西两项技艺、两种智慧的一次紧密握手,让人赞叹和回味。

  我们更不能忘记曾经生活在这个地方和到此为官、游历的名人贤士,房玄龄、李白、杜甫、苏轼、苏辙、曾巩、辛弃疾、元好问、赵孟頫、张养浩、李攀龙、王士禛、蒲松龄……这是一个长长的名单,我们无需一一排列下去,也一时排不完整。这个名单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历城自古以来就拥有的巨大吸引力。

  历城吸引人们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很多很多。我今天只是写了一点文化,写了历城丰富文化内涵的沧海一粟。你要想了解更多,还得亲自来走一走,找点书读一读……

  张期鹏,1967年2月生,山东莱芜人。现居济南。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鲁东大学兼职教授,垂杨书院创建人之一。著有散文随笔集《啊,莱芜······》《淡淡的背影》《做个真正的读书人》《美游日记》,书话评论集《莱芜现代三贤书影录》《高莽书影录》,主编有《春声赋----张炜创作40年论文集》《人淡如菊----自牧60初度友声集》等,曾获山东省第七届刘勰文艺评论奖。业余致力于文化传播和阅读推广,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