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青年记者 -> 青年记者2004年第九期 

 

娱乐资讯与民族精神的传承
孙华
2004-09-23 14:29:53 

  媒体提供资讯和娱乐已是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除开新闻资讯类节目,其他如影视剧、游戏类节目、博彩竞猜类节目、综艺类节目等等,无不以娱乐消遣为旨。可是,娱乐节目、娱乐报道不娱乐,已成为当下的一个突出问题,甚至受众对“娱乐”有了贬义。

  “娱乐”无意识

  首先我们简单看一下媒体关于“娱乐”的作为。张国荣跳楼自杀,陈宝莲坠楼自杀等等类似的新闻,许多媒体从情感生活、衣着打扮、个人嗜好、起居饮食等方面不厌其烦登消息,发照片,刊特写,其成功背后自强不息、艰难走过的创业历程却被视为没有“眼球”而鲜有报道。影视作品对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任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的戏说、调侃。而且戏说历史之风已蔓延到文学名著上。鲁迅小说中的《阿Q正传》是我们民族贡献给世界文学经典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而其笔下愚昧落后、逆来顺受的阿Q竟被塑造成一个被几个漂亮女人追逐的英雄,《阿Q正传》被拍成武打戏或言情戏。1997年7月11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正式开播,很快掀起一股席卷全国的“娱乐旋风”。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全国有100多家省市电视台火速开办了类似娱乐节目,每逢周末黄金时光,观众就可以在几十档娱乐节目中间冲浪。回顾在周末电视荧屏上看到的那些景象:节目主持人在节目现场,当场把辣椒水、芥末油、盐、醋、酱油等十几味调料调和成“鸡尾酒”,然后,满面笑容的拿到各位嘉宾面前,让各位比赛,看谁先喝进去,谁先喝进去谁就获胜可以拿到一个奖品。更有一个电视台,在一个人流川息的商业区现场做节目吸引看客,办法是在一个个直径约30厘米的浅盆中装满番茄酱,然后对围观的人群说,每一个番茄酱盆中都有一枚一元钱的硬币,如果谁能用嘴而不用手,把隐藏在番茄酱盆中的硬币最先“找”出来,谁就可以当场拿走50元钱的现金作为奖励。如此让老百姓赚钱的办法果然奏效,应试者排起了队伍,尤其以女士居多,临到最后,那些美丽女士脸上被红红的番茄酱弄得惨不忍睹。浙江卫视有一个名叫《扭来扭去变形虫》的小栏目,参加游戏的一男一女两位演艺界明星手脚着地趴在九宫格里,按照主持人的口令“把左手放在A区,右手放在E区,左脚放在G区,右脚放在D区”,摆出的身体姿势扭曲抽搐、不堪入目。这样的节目对人们究竟有何益处?这种一味地追求新奇刺激缺乏文化内涵的报道,直白的物欲满足带来的感官刺激是否算得上真正的娱乐?这是否是一股表面顺应市场而内在背离市场的媒介逆流呢?

  价值向何处回归

  媒介对当代中国大众生活有着越来越显赫的影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从某种程度上看, 甚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乃至精神心理有着示范与重塑的功能。因此如何分析娱乐的这些影响,从而进行有效地规范,使之对人们的精神世界起到“提升”的作用,是摆在每一个有责任感的理论研究者面前的课题。台湾传播学者萧苹呼吁媒介责任感的回归,中国人民大学的甘惜分教授也指出,现在资产阶级都早已把绝对新闻自由的论调收起,代之以"社会责任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者,我们更应该思考自己的责任。
  首先,我们应认识到造成这种现象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我们的媒体人缺乏对大众心态的真正了解,把娱乐简单地理解为搞笑,理解为一大群不明所以的人毫无原由的哄堂大笑。尽管一开始关于娱乐的粗糙节目可以吸引注意力,但如果就此把娱乐理解为粗糙和肤浅的产品,则不仅仅是一种误解,而且是对观众的愚弄。如此的媒体不但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受众,还会慢慢破坏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尤其对于鉴别能力不强,没有一定认识水平的受众,危害更大。
  其次,在肯定娱乐在媒体中地位的基础上,我们要思索中华民族精神在娱乐中传承的问题,即在中国,娱乐要承载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功能。
  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沉淀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已深植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它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观。中国人看牡丹、紫藤、老头过小桥及天女散花、麻姑献寿……会‘百看不厌’。这种熟悉和亲切,就是我们的文化传承。同是中国人,不管到哪儿,不管出生在哪个纪元,他们之间看起来没有任何牵连,可文化的传承,维系着所有的心愿和情感。关于明星新闻更让我们感动的还是明星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勤劳、友善、乐观......。成龙被评为中国十大感动人物是因为他做为中华儿女在世界各地的慈善活动,让世界更多地知道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品德,以及在国际舞台上塑造的中华儿女强壮、诙谐的形象;梅艳芳能够被董建华称为香港的女儿是缘于她艰难创业、自强不息,以及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带病继续工作,乐观向上的精神;真正让我们感动并一直记忆的是这些,相比那些花边式的消息,它们更能让人们记住媒体,信服媒体。杨澜多次提到“阳光文化”是专门制作一些内容严肃有民族的精神内涵的节目。她提到,美国仅有200余年的历史,但它的历史和人物传记可以支持整整两个频道,至今已播出了五六年,收视率一直在上升,利润也一路上升。不难推论,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其丰富无比也灿烂无比的文化可以支撑无数个系列,关键在于电视人的眼光、视角和制作手段。
  娱乐旋风到了今天,已成为“强弩之末”。 “电视媒体发展到现在也有一个新的趋向,就是它给主题性节目篇库留下了一个足够生存的巨大空间。”而我们的媒体却仍在盲目地制造和倾销低级的娱乐产品,使沉溺其中的观众习惯于感官的当下满足,在“一次性”的轻松愉悦之后丝毫不留下什么,久而久之不但助长了人们的思维惰性,而且对他们的精神没有任何“提升”作用。

  在文化基石上建构娱乐

  第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便是必须在大众文化的扰攘喧闹中,坚持不懈地给予经典文化以合理的社会定位,驱动其不断实现新发展,促进其内蕴精神大发扬。因为经典文化具有铸造和支撑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巨大而特殊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大众文化基本上不具备的。当然对于大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不能置疑。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在什么时候,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大众文化都只能是对经典文化的调节与补充。
  文化对社会的责任承担,主要表现在对民族精神的传扬,对时代精神的构建和对人的灵魂的塑造与道德的提升。在这一点上,只有经典文化和主流文化才能从容应对,只有经典文化才含蕴这些内容。英国人把莎士比亚看得比女皇还重要,渐渐形成一种只属于英国的民族精神、民族语境和民族的审美意识与思维方式。在法国,雨果不仅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而且也是先贤祠中的圣人。普希金是俄罗斯人心中的太阳,他们说:"我们每个人从小就感到普希金在我们身边。他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然而随着新人一代一代地成长,他也不断变得更加年轻,因此他总是我们的同时代人"。在娱乐的元素中给予经典文化以主体文化的定位,目的在于确立各种文化的主从关系,以确保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能够得到积极的营构与大力的弘扬。在目前的影视作品改编中,越来越多的名著改编令我们痛心不已。戏说不仅是一种对待艺术的态度,也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真诚的生存态度,用调侃的态度去对待一切,不但很可悲,更重要的是久而久之会令民族精神无从谈起。2001年我们申奥成功、加入WTO,当中华民族快速地融入世界时,我们的民族下意识地产生了文化保护心理。好像一辆车子加快速度时,需要稳定重心。这时,我们的民族没有从精英文化、没有从唐诗宋词中找符号,而是找到了唐装、找到了中国结,用自己的民间文化来标识和强化民族的特征,在千差万别的世界文化中进行一种自我的文化识别。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民族亲和力与凝聚力的核心。春节,是农耕文明非常重视的节日,它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盛典,承载着很多中国人的民族理想:祈福、辟邪,更重要的是"团圆"。我们的文化观念不同于西方,本土的民族文化应该成为我们创作中的主体,内涵的民族精神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中国各种艺术在历史发展中,无论是内涵与形式,在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上都异于西方艺术所重视的剖析与写实,而强调创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及精神上的表达。波兰电影导演协会主席雅克·布伦斯基也说:“中国电影要继续现代化的道路,同时又不应失掉中国传统的灵魂,电影不能忘记过去的生活。在我们波兰,国产电影比好莱坞电影更受欢迎;因为好莱坞电影或多或少都有雷同。我们的电影能让人们进行思考。”
  另外,我认为还要从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做更好的规划。现在不少媒体在娱乐报道的记者、编辑的选择上出现低龄化,从这个角度来表现时尚,贴近观众。其实在市场标准的衡量下,我们应把民族文化底蕴和广阔的视野作为选择记者、编辑时考虑的因素。而这样的记者编辑一般来讲都是有一定年龄和阅历的。如美国CBS的丹·拉瑟、奥波拉·温弗瑞、麦克·华莱士以他们的亲和力赢得了80%以上家庭妇女的欢迎;ABC的芭芭拉·沃特斯以她平易中不乏尖锐而吸引了中上层知识分子;英国BBC主持婚恋节目的是一位老太太,她以气质高雅、不苟言笑在盛行"绅士风度"的英国受到了广泛的尊重。他们都已在50-80岁之间。
  在市场环境下怎样塑造中国娱乐节目的品格,关乎媒体本身的生存,关乎国家民族精神的走向和塑造。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