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青年记者 -> 青年记者2004年第九期 

 

于枯燥中寻鲜活
——写活“两会”报道的一点体会
2004-09-23 14:38:14 

  众所周知,每年的人代会、政协会(以下简称两会)报道是中央和地方党报每年的报道重头戏。同时,两会报道也是对新闻记者素质的一种考验和锻炼。但是每逢两会结束大家聚在一起谈论时,总是有记者有这样一种体会:两会报道真没意思,全是些枯燥的程序和空泛的发言。读者们也反馈,不少两会报道“八股”味太浓,能让人兴奋起来和记住的鲜活的消息、特写和通讯太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稿件没有写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参与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的报道体会,在撇开两会的程序性报道的前提下谈谈两会报道的“鲜活”。

  鲜活来自会议现场每一个细节

    抓住现场最动人、最鲜活的场面,抓住稍纵即逝的新闻细节,将其“定格”,是把会议现场写“活”的重要一环。
    笔者在去年参加青岛市党代会时采写过一篇《要学会种45度角的菠菜——孔显君代表妙谈农民素质》的稿件,感觉现场细节上抓得还是比较到位的。当时在这位代表发言之前已有十几位代表发言,但多数都是就事论事,没有多少新鲜的东西,正当听得枯燥乏味时,这位代表抛出了一句话:我们的农民要想提高素质,首先要学会种45度角的菠菜。45度角的菠菜?没听说过,这倒挺新鲜,听听他怎么说。笔者立马来了精神。原来有一新加坡企业在青岛收购菠菜,专门收购45度角生长姿势的菠菜,据说这种菠菜接受阳光照射足,无虫害,口感好,叶绿素含量多,可是当地农民并不信这个,仍按照过去直杆菠菜种,结果这家企业就是不收。后来农民们到蔬菜大县寿光市一看,果然人家的菠菜是呈45度角生长的,这下他们才服了。笔者把这位代表的发言整理成了一篇特写,发表后受到读者的好评。
    新华社有一篇通讯叫《给我一分钟》,写的是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到黑龙江代表团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见总理来了,认为机不可失,纷纷抢着发言,最后限定为每人只讲一分钟。这篇特写生动地反映了会议的气氛,情景交融。如果作者抓不住现场鲜活的场面,是无法获得好的报道效果的。
   
  鲜活来自代表委员的建议和提案

    毫无疑问,凡是参加过两会报道的记者少有没采访过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的。细心的记者能够发现,在少则几百份,多则上千份的建议提案中,是能够寻找到鲜活的因子的,但是这种鲜活需要记者沉下心来,带着聚焦的眼光去发现厚厚一摞纸堆里面的亮点。
    笔者曾经写过《张泽华:新的“提案大王”》一稿,说的是这位新当选的政协委员提案是最多的,而且质量都非常高。如果没有到提案组去蹲点,无论如何是不会知道这个典型的。另外一篇《马鸿冰:老“建议”热情不改》也是在人代会的建议组里泡出来的。再如《谁来支撑我们的制造业——委员热议技工人才》就是从政协委员们写出的大量的关于这方面的提案里归纳和提炼出来的。
    因此,我建议新跑两会的记者最好先从接触建议和提案入手来寻找鲜活,因为这里有代表委员的最直接的思想和观点体现。

  鲜活来自代表委员会场外的言行

    有不少记者采访两会报道只是关注会场内和代表委员驻地内的会议和小组讨论,代表委员们其他时间的行动不再过问。其实,好多鲜活的东西就是来自于会场外代表委员的一言一行。
    笔者曾经写过《神圣的职责——市人大代表拜师记》和《谢谢您,人大代表》两篇稿件,素材都是在会场外发现的。前一篇写的是一位新当选的市人大代表在休息时间里找一位连续三届的老代表请教如何当好一个人大表的,后一篇写的是几十位代表在会议期间为一名家庭贫困的学生踊跃捐款。这些都不是会议期间代表委员的规定活动,但是恰恰从这些细节里能够反映出代表委员的风采。这两篇稿件都获得了山东省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二等奖。
    应该说,这些细节虽然没有代表委员的豪言壮语、长篇大论,但是能生动地体现出代表委员的真实一面,能够向人们展示代表委员的良好风采,因此编辑部没有因为笔者采写的稿件情节细小而弃之,读者也没有因为琐细而厌之。
    会场外的鲜活还可以延伸至代表委员驻地以外的区域,存在于社会各界对两会的反响中。从1998年以来,每年两会《青岛晚报》都要开设“两会在线”,请代表委员在会议间隙到报社倾听群众呼声,然后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带到会上去,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这期间发生的动态消息可以说几乎全是鲜活的。

    鲜活来自记者的会外功夫

    当然,寻找这些鲜活的素材最终还要靠两会前记者在会场外练就的功夫。如果记者在两会召开前,不对国家和本地区的大政方针及热点难点问题有一个充分的把握及了解,如果不了解百姓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呼声,就不会有新闻敏感,不会在繁忙的会场上发现鲜活的新闻,不会对代表委员的言行理解得那么深。在这方面,“背题目下乡”的记者是很难写出好稿的。
    记者首先要吃透“两头”。即上头要了解和熟悉党和国家以及本地区党委政府的大政方针尤其是近期的热点问题。下头要熟悉基层和身边的情况。了解百姓疾苦和呼声。否则只能是到会上领取文件,然后,把文件变稿件,按照程序开一个清单,这样的稿件是根本谈不上质量的,没有深度,也不感人。
    功夫在会外,记者还要勤动脑子,早作准备。如果两眼一抹黑、两手空空进入会场,一定会身在宝山,空手而归。只有多动脑子,想想会上可能会出现一些什么事情,会上代表想什么,讲什么;会外百姓盼什么,忧什么,会上有了新闻从什么角度、用什么体裁去反映,着多少笔墨,都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功夫在会外,还要求记者掌握新闻写作的十八般武艺,会写消息、通讯,会写特写、评论,还要有较深的文学素养,能用十分精练的文字来表述,要有一双新闻“慧眼”,碰到一个新闻线索,马上想到用什么体裁表现最为恰当,并且能从纷繁杂乱的事物中剥离出有价值的新闻,遴选出最生动、最具表现力的新闻素材,从而凸现要表达的主题。
    其实,两会确实是新闻“富矿”,可圈可点的新闻很多。只要我们有强烈新闻敏感性,处处留心,善于思考,就一定能写出鲜活的读者爱看的稿件。  (青岛)霍  峰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让都市报服务都市生活
下一条:求新·求特·求精·求活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