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青年记者 -> 青年记者2004年第七期 

 

如何报道大型国际体育赛事
曹竞 戴学东 赵金
2004-07-19 13:52:16 

  赵:两位好!
  今年夏天重大体育赛事格外多,欧锦赛、亚洲杯、8月份还有举世瞩目的雅典奥运会,咱们的体育记者也比较繁忙,炎炎夏日对他们来说更多了一分火热。两位都采访过许多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今天想请你们谈谈如何搞好大型国际赛事报道。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报道这种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在出发前,体育记者应从哪几个方面作准备?
  曹:一是要做好案头工作,充分详实地了解有关赛事、各国代表队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要有预见性,金牌的分布、各国的优势、强项,这样才能在现场有目的地进行跟踪报道。
  二是要做好先期采访工作,这是指对我国代表队的情况了解和采访。在赛场上,运动员和教练员都很紧张忙碌,不会有时间和精力接受采访,像一些对比赛成绩的预测,对比赛的想法事先就可以采访到。
  三是要注意积累。积累体育知识、对各种体育项目的了解、对运动员的认识等。现在很多体育记者很年轻,比较浮躁,知识积累不够,写的报道就单薄局促。其实大家知道报道某一赛事并不能只单纯地报道那些结果性的东西,记者的稿子是否耐读,是否信息量充分,写起来是否能做到游刃有余,不捉襟见肘,这和记者平时的积累有很大关系。
  四是要重视策划。报纸要报什么,重点在哪里,出发前应该和编辑部一起策划好。这样在采访中才能心中有数,重点突出。
  戴:采访国际大赛,首先要对主办国和主办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人文历史及该地对大赛的筹备工作有一定了解。准备工作要做细,最好有一本对该国进行全方位介绍的书籍。出发之前要预定好酒店、返程机票,准备一些伤风、感冒、泻肚的药物,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包括该国使用的是什么电源插座、电压多少伏都要知道,最好还带一个电热水杯烧开水用,欧洲酒店一般没有开水。
其次是对赛事本身的准备。综合性运动会,对哪些国家和地区会是金牌榜的前几名,哪些项目估计会比出高水平甚至于会破世界纪录,哪些项目可能会爆冷门,哪些名将可能会输球,哪些新秀会崛起等等,心中要有数。
  对一些主要项目的历史发展脉络也要清楚,如规则经历了哪些变化,技术打法经历了哪些革新,哪种技术类型的球队或选手专克什么技术类型的球队或选手等。
  赵:面对规模大、项目多的奥运赛事,哪些新闻是需要体育记者特别关注的?
  曹:金牌人物和事件肯定是不可漏掉的新闻,这是读者最关心的东西。
  戴:作为中国记者,奥运报道第一要关注中国选手的动态(夺金情况、破纪录情况或创历史最好成绩上);其次是要关注其他国家选手的高水平成绩(如破世界纪录);另外还有其他突发新闻事件或与之相关的新闻。
  作为地域性较强的地方日报,还要关注本省、市选手当天是否有夺金希望。在有多个夺金点的情况下,再从中挑选在国内普及程度高、受欢迎的项目去采访。世界级的高水平项目,记者也要关注。如田径场上的百米决赛、有NBA选手加盟的篮球决赛。由于电视转播较为普及,现场东西观众通过电视已知道得差不多了。文字记者的重点要盯在赛后新闻发布会、分析等方面。
  现场采访、互联网、别的报社同事帮忙以及举办国当地报纸当日刊登新闻,都是记者获得最新消息的渠道。
  赵:报纸的报道计划和重点在赛前是由编辑部确定的。但赛场形势是变幻复杂的,需要调整报道思路时,前方记者和编辑部应怎样协调关系?
  曹:每天派出的记者都要和编辑部通话,后方编辑凭着自己的想象想当然不行,前方记者由着自己的喜好来做也不行,那就要注重采编沟通。前方的东西是新鲜的,但记者处于忙乱的状态,未必有一个很强的大局观,后方天天在观察,这两方面一沟通,稿子肯定会比较好。
  赵:作为纸质媒体,报纸比现场比不过电视,比速度比不过网络,那么,报纸记者如何做好奥运报道,优势在哪里?
  曹:文字的东西在很多时候是电视和网站所替代不了的。文字记者要发挥这方面的优势,首先要做深度新闻,捕捉电视镜头拍摄不到的东西。比如写人物,你写他说什么,他又说什么,那肯定不吸引人,你要是写故事,写细节,那对读者来说肯定是看点。另外还要说切入角度,没有独家新闻不要紧,但一定要有独家视角,要选好切入点。还有就是后方编辑水平,你怎样把标题作得煽情,图文并貌,策划的东西很重要。
  戴:深度报道、分析报道是报纸的优势。记者从读者的角度出发,选取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为什么的地方着手作深度报道。
  赵:与晚报都市类报纸相比,党报应如何在报道中突出自己的优势?
  曹:首先要明白,我们的报纸和地方报纸的读者群不一样,要服务于自己的读者。就像都市报和网站争信息量肯定不是对手一样,我们和都市报的竞争也要注意扬长避短。现在我注意到,对于一些地方媒体的报道,读者拿到手中浏览一下题目,就不看了。而作为一张有追求有责任的报纸,我们应该做这样的新闻,就是让人家拿到手中他愿意从头到尾地读下去。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赵:在前方记者紧张采访的同时,编辑部应该如何体现报道的计划性、策划性,对稿件进行整合和制作,形成自己的风格?
  曹:比如我们《中国青年报》这次做的欧锦赛报道。在欧锦赛开始之前,我们就开始策划,策划的主题就是要分析清楚自己的对手要做什么东西,他们的优势在哪儿,自己的优势在哪儿,要做什么。要扬长避短,无限地发挥你的长处,无限地规避你的短处。不要图自己什么都有,而要使自己的东西是独特的,是特别的。在这次欧锦赛报道中,我们根本就不报赛事消息,因为等这些见报的时候,读者早就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甚至看过直播了。我们着力于把欧锦赛的文化味、娱乐味做出来,让读者觉得你办的这个欧锦赛的专版有趣。比如我们有个栏目叫“魔鬼词典”,这在以前没人做过。还有前方记者发回的“回传”,其实这次我们没有人去葡萄牙,我们只有一个驻欧盟的记者在布鲁塞尔,我们就提前设计了很多题,从欧盟的角度看欧锦赛,就是欧盟总部里怎么看欧锦赛,这肯定是别家没有的,对读者来说也很有趣。再比如说,人家都做当天的东西,这在时间上我们不占优势,那我们就抢前点,像栏目“争锋”,通过人物来对即将要进行的比赛预测,等等。
  赵:在被新闻记者包围得密不透风的奥运赛场,独家新闻很难获得,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如何使自己的报道有特色,能在众多报道中胜出?
  戴:在互联网、电视报道铺天盖地的情况下,报纸上很难有什么特别的独家新闻。当然,抓独家新闻肯定是记者需要投入的地方。但只能随机应变,不能强求。
    奥运报道要有特色,记者应在分析能力、预见能力上下工夫。功底深厚的记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有时能准确地预见江山易主以及冷门的产生。如果不人云亦云,特色自然出来。
  曹:报道要出特色,首先是制作过程要有计划性、策划性。要报道什么,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怎样达到自己需要的报道效果,一步步都要有个规划,这样出来的报道才有力度。其次要有独家视角。现在报纸的同质化倾向十分严重,尤其对重大国际赛事,各媒体的报道肯定大同小异,找独家新闻难之又难。怎样做到与众不同,那就找独家视角。同一个新闻事件,同一个比赛结果,你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从另一个方面分析,谁的角度更高更新,谁分析得更独到深刻,谁的报道就高人一筹。再一点就是后期的整合制作也十分重要。前方稿子发回来,怎样在版面上表现,用图片抓人还是用标题吸引眼球,形成什么样的版面效果,这些都很关键。
  赵:在《北京青年报》的倡议下,《成都商报》、《华商报》13家报纸已达成共识,在雅典奥运会报道中形成协作关系,全面共享相互的新闻资源,并已经在前期“走近雅典---奥运集训队探营报道”中进行了初步合作。最近,《人民日报》也联合国内十余家媒体在山东召开了合作会议。这种报道形式两位怎么看?
  曹:有利有弊吧。好处就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报道团体,它就像一个小新华社的形式,让可利用的新闻资源充分共享。不好之处就是没有独家的东西了。这对于一些地方性报纸还是可以的,可是对于全国性的报纸来说,这样做不太合适——内容都一样,人家干吗还看你呢?
  戴:这个平台肯定要好好利用。地方性报纸采访名额有限,更需要几个人联合起来作战。采访小组一般以4至6人为宜,各人均有分工,互相合作。哪个省选手有可能出金牌,便派哪个省的记者去那个赛场采访。谁较熟悉哪个项目,便派谁盯哪个项目。
  赵:在2002年世界杯期间,频出假新闻成为让体育记者蒙羞的事情。事后,有人评出国内十大假新闻,国际十大假新闻,让人记忆犹新。那么,体育记者怎样才能既报道出赛场内外丰富多彩的新闻,又避免假新闻的出现?
  曹:首先说假新闻是不应该出现的,一个有基本职业操守的记者根本不会让假新闻出现。你没有到现场,没有亲眼见到亲耳听到,并且不经认真核实就敢发新闻,这样绝对是错误的。
  戴:假新闻之所以越来越多,主要是记者职业道德问题。要避免假新闻,记者有时不是故意去编造,而是上了别有用心人的当。这就需要记者自己好好去分析。还有的就是记者存心去编造假新闻,以收到轰动效应。对于后一种,应当去抵制。
  赵:在做好赛事报道的同时,如何拓展体育报道的外延?
  曹:以前人们老觉得体育是孤立的,是竞技,其实不是。它的外延是很广的,什么体育文化啊,体育社会啊,体育经济啊,体育法制啊,都在体育的范畴之内。做“大体育”一直是我们《中国青年报》的追求。“大体育”就是将体育与文化、经济、城市建设等结合起来,拓展体育报道的含义。在紧张的赛事报道中,记者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不能等着到了现场再去发现什么,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事先策划、准备,贯穿融合到你的采访、写稿中,这是好办法。这次对雅典奥运会的报道中,《中国青年报》将致力于这方面的开拓。
  赵:从以往的采访经历看,在赛事采访中,交通、住宿、上网等方面会遇到什么困难?应如何协调?
  曹:记者在外采访,吃得差一点,住得差一点都没关系,最害怕的就是网络的问题。据我所知,雅典的通信设施并不是太好,这一点还真应该引起注意。我们以前都是在附近找个网吧,包下一台机器然后装上中文软件使用。关于交通,有时可以在当地租下一辆车,自己开着,使用比较方便。打出租也行,但是一般会比较贵,因为住的地方会比较远。有时为了节约经费,可以先从驻地打车去新闻中心,再乘坐班车去赛场。
  戴:如果固定在一个城市比赛好办,像世界杯等要转战多个城市,在国内就要想好。像美国等的不同城市,就要坐飞机,并且在国内就要订好机票。而欧洲国家的城市,一般坐火车,随到随买。日本可坐新干线,国内大城市的驻日机构可买通票,比在日本买便宜好多。
  住宿国内就要订好。一般要找能上网的酒店。日本有的酒店还能免费上网。
  赵:谢谢两位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祝你们工作顺利!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